商品参数
书名: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GZS)
作者:俞瑜著
ISBN :9787564097462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2015-06-01
字数:
页数:240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
定价:29.8
内容简介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表达时,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作者简介
俞瑜,70后,记者,出版社抢手作者,热爱生活和写作,将数十名学生的采访经历汇集成文字,替孩子发声。
目录
让我无奈的“打是,骂是爱”
[访谈]廖子凯(男)
爷爷那传下来的”家法”/2
大呼“打死你”和“没出息”的父母/5
童年无数个不眠的夜晚/6
拨打了110之后/9
我想快点自立,再也不回这个家/11
点评:不打骂,给孩子健全的人格/13
冷酷的父母&不幸的我
[访谈]柳莫亚(女)
时常处于冷战中的父母/17
活在家庭恐惧中的孩子/19
同学生日宴会上的一幕/20
我成了父母口中的累赘/22
我赞成你们离婚/25
点评:情的伤痛是难弥补的/28
我不想被改变
[访谈]李菁菁(女)
我就是这个家里的玩偶/32
一次钢琴课上的遭遇/34
被没收的破洞牛仔裤/36
在自己的家中”坐牢”/38
点评:不限制,他也能学会自律/40
对我而言,她比父母更重要
[访谈]吴言(男)
父母离婚时,问都没问过我/43
爷爷葬礼上的短暂幸福/45
她给我的感觉很温暖/47
我们都是没人要的小孩/49
我想有个幸福的家庭/51
点评:尊重孩子,从给他知情权开始/52
没文化的父母可怕
[访谈]严宽(男)
永远没有早餐的早晨/55
夜夜不停的麻将声/57
父母的喜怒,永远只与输赢有关/59
那段中考落榜后的失落日子/61
没文化的父母没资格管我/62
点评:不忽视,孩子才有健康的心态/65
有这样的父母,是我的“杯具”
[访谈]乔小羽(女)
骄纵无比的女王/68
家里与学校的“落差”/69
那些没有朋友的孤独日子/73
用金钱买来的朋友/75
其实,我恨着所有人/77
点评:不宠溺,给他道德的风标/80
是父母害我进铁窗
[访谈]方文斌(男)
留守家乡的那段日子/83
永远等不来的电话/85
从“狐朋狗友”那得到的温暖/87
次抢劫之后的恐惧/89
点评:不放任,成材需要一个篱笆/91
我和父母是交易关系
[访谈]夏琳(女)
我家墙上的交易列表/95
让经商的父母骄傲的教子方法/97
生平次被当众批评/99
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100
我打算这样回报我的父母/102
点评:别让孩子认为爱是有条件的/104
如果爱,请带上我
[访谈]左阳(男)
“沉默是金”的大男孩/107
我是一个不被期待的意外/109
一次次的抛弃/111
在自己的家中被边缘化/113
你的伤刺痛了我/115
点评:别拿父母受过的伤惩罚孩子/119
别拿我当成耻辱
[访谈]王苗苗(女)
早恋让我被家庭孤立/122
脱轨的爱情,负不起的责任/124
我成了这个家的耻辱/127
流落在外了却生命/130
给彼此一个机会,爱就会重现/132
点评:宽容孩子犯过的错,她不是耻辱/134
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智力上
[访谈](男)
你们在我身上的投资都是智力投资/137
所有与智力活动无关的事情都被禁止/139
如果我是弱智你们还会爱我吗/141
爱我就要说出来/143
点评:养儿不要为了防老/145
我只是需要被尊重
[访谈]米璐(女)
朋友都因我的父母离我而去/149
又一次不欢而散的家庭会议/151
比较,我讨厌被比较/153
计划失败的代价/156
……
我已经长大了
别拿爱我当借口
被冷落只因不是生儿子
我不回家,因为丢脸
不敢想念的人
在这个家,我如履薄冰
这本书的书名《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在众多育儿书中显得格外有冲击力。它直接触及了许多家长内心的焦虑和困惑。“不会爱的父母”这个定位,不是一种指责,而更像是一种洞察,一种对现实的温和反思。我曾无数次地问自己,我真的懂得如何去爱我的孩子吗?我的爱是否传递给了他们,还是被我自己的方式所扭曲?很多时候,我们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缺乏时间去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亲子关系,缺乏技巧去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呐喊。“渴望爱的孩子”则更是道出了孩子们最纯粹的心声。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情感上的滋养和陪伴。这本书似乎承诺了一种解决方案,一种能够填补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鸿沟的可能。我期待它能够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误解,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那些“不会爱的父母”找到“爱的语言”,让那些“渴望爱的孩子”感受到被全然的看见和接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育儿视野,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的孩子,也更懂得如何去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最终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更深厚、更健康、更充满爱的亲子关系。
评分当我看到《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这个书名时,我的内心深处仿佛被触动了。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情感上的连接和爱的真正表达。“不会爱的父母”这个提法,虽然略带批判,却也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它提醒我们,爱的传递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而“渴望爱的孩子”,更是道出了孩子们内心最纯粹的呼唤,他们不仅仅需要食物和住所,更需要情感上的温暖、理解和支持。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实用的方法,帮助我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学习如何以一种更有效、更温暖、更能够被孩子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我的爱。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打破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某些局限,建立起更牢固、更健康的亲子关系,让我的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分《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这个书名,真的太有共鸣了。我常常会陷入一种矛盾,一方面我爱我的孩子,付出很多,但另一方面,我又会怀疑自己的爱是否真的传递给了他们。是不是我的方式太严厉了?是不是我忽略了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不会爱的父母”这个词,就像一记温柔的提醒,让我不得不去审视自己的行为。而“渴望爱的孩子”,更是让我心疼。他们那么小,却那么需要爱的滋养,需要被理解、被肯定。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一些育儿技巧,更希望能帮助我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情感需求。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懂得爱、更会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父母。它应该能提供一些方法,让我能够打破自己固有的一些思维模式,找到更有效的沟通方式,让我的爱能够以一种更柔和、更温暖、更被孩子接纳的方式传递出去,从而建立起更亲密、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评分初见《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这个书名,便被它所蕴含的深意所吸引。标题中“XP”或许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成长历程或一种前沿的育儿理念。而“孕产育儿表达爱”则精准地定位了其核心主题,点明了本书关注的是从生命诞生之初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传递“爱”这一情感。“不会爱的父母”这一表述,虽略显尖锐,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下许多家庭可能面临的困境。我们很多时候,以为尽心尽力就是爱,却忽略了爱的表达方式和孩子的真实感受。而“渴望爱的孩子”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们内心最纯粹、最原始的呼唤。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去理解那些我们可能忽略的爱的细节,去学习那些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语言。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是一次关于爱的哲学思考,一次关于如何建立稳固、健康亲子关系的实践指南。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找到方法,去成为一个更懂得爱、更会爱自己孩子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一直认为,在育儿的过程中,物质的供给固然重要,但情感的连接和爱的表达,才是维系亲子关系最牢固的基石。然而,现实中,许多父母可能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甚至是因为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而未能有效地将爱传递给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不会爱的父母”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些沉重,却真实地触碰到了许多父母内心的痛点。而“渴望爱的孩子”,则道出了孩子们最根本的需求。这本书,我非常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在亲子关系中的表现,去学习如何真正理解我的孩子,如何用他们能够接受和感受到的方式去表达我的爱。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打破那些可能存在的沟通壁垒,建立起更加深刻、更有质量的情感连接,让我的孩子感受到被全然的看见、被无条件的接纳,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分拿到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直击人心的标题。《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这几个字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那扇紧锁的门。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爱孩子的母亲,但很多时候,我都会陷入一种莫名的不安。我不知道我的爱是否真的传递给了我的孩子,我不知道我的方式是否让他们感到舒适,我更担心自己无意间成为了那个“不会爱的父母”。而“渴望爱的孩子”这个词,更是让我心疼。我明白,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敏感和纯粹,他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堆砌,而是被理解、被看见、被无条件接纳的那份深沉的爱。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领我走出育儿的迷雾。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力量,找到那些能够真正连接我与孩子心灵的桥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爱,是如此重要,如此被珍视。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名字中“XP”这个缩写吸引了,虽然不清楚具体代表什么,但总感觉它蕴含着一种独特而专业的视角。接着,“孕产育儿表达爱”几个字,立刻就击中了我的痛点。“表达爱”,这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挺爱孩子的父母,但回想起来,很多时候我的表达方式可能过于直接,或者带有我的主观期望,而不是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有时候,我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有时候,我又会陷入自我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爱太少了,或者爱得不够“对”。而“不会爱的父母”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却又那么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父母的状态。我们很多时候是凭着本能和过去的经验在摸索,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深刻的认知。特别是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面对的挑战比上一代更加复杂,信息爆炸,育儿理念层出不穷,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育儿理念,一种真正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深刻情感连接的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打破那些僵化的思维模式,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桥梁,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被深深地爱着。
评分这本《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的书名,在众多育儿书籍中显得尤为独特且具有深度。它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回避的问题——“不会爱的父母”。这并非是一种道德评判,而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洞察,它精准地捕捉到了许多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因自身经历、社会压力或育儿知识的匮乏,而未能有效地传达爱。同时,“渴望爱的孩子”则描绘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需求,他们如海绵般渴求着父母的关怀、理解和支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将带领我们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去审视我们自身在爱的表达上的局限性,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帮助我打破那些固有的、可能已造成情感隔阂的沟通模式,学会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纳的方式去表达爱。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现代家庭情感教育的一次重要贡献,它承诺的不仅仅是育儿技巧的提升,更是亲子关系的一次深度重塑,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XP孕产育儿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并且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但“爱”这个概念,在实践中往往变得复杂而模糊。有时候,我们自认为是在表达爱,但孩子却感受不到,甚至产生了误解。“不会爱的父母”这个定位,并非是一种指责,而更像是一种反思的契机,提醒我们去审视自己在爱的传递方式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渴望爱的孩子”则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对情感滋养的深切需求。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深入探索亲子关系中的情感互动模式,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沟通中的误区,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习如何以一种更恰当、更温暖、更能被孩子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我的爱,最终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健康、稳固、充满温情的亲子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用的是柔和的色彩,但又不失力量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既温柔又坚韧的情感纽带。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能触碰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一直觉得,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真正学会如何“爱”,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才是我们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这本书的标题就直接点出了这个核心,它没有回避“不会爱的父母”这个略显尖锐但又极其普遍的现实,也没有回避孩子们内心深处“渴望爱”的呼唤。这是一种坦诚的剖析,也是一种温暖的邀请。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看看作者是如何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这种情感的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希望能帮助我找到那个迷失的方向,重新连接内心,也连接我的孩子。我预感,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次关于自我成长的探索,一次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旅程。它传递的“爱”,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是触及灵魂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