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为世所公认的英语学习词典,自1948年出版至今,销量已超过5000万册,惠及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学子。第八版较之前版多有突破,更为实用和准确,充分满足读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需求,突出学习功能。双解版汉译紧贴英文原义,符合汉语表述方式。《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是案头的英语工具书。
(1)184500单词、短语和释义:英美并重 (2)1000新词:贴近时代,求新求确 (3)5000余项正文修订:精益求精 (4)49页牛津写作指南:教授14个有关写作的项目 (5)78页图解词汇扩充:图文并茂,提升记忆效果 (6)28个专业的学术词汇:全新标注 (7)68页参考信息:全面实用 (8)8类用法说明:析难解疑 (9)配套光盘iWriter:交互式软件,指导写作 (10)较第七版内容增加20% 光盘内容: 牛津iWriter光盘软件:一款可以帮助使用者构思、写作、检查英语作文的互动式软件。 想写好英文并不容易——这是众多学生的心声,也是众多老师的忠告。牛津iWriter光盘软件和牛津写作指南为英语学习者量身打造,为其构思、写作、检查英语作文提供全程帮助。 利用牛津iWriter写作… (1)对比文(4种) (2)议论文(2种) (3)口头报告 (4)报告数据(图表) (5)报告数据(饼分图) (6)长篇报告和短篇报告 (7)书评和影评 (8)咨询函 (9)投诉信 (10)个人简历(3种) (11)附信 写作范例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浏览某一种范文。仅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文章结构,以及解说文字、内容和关键语句。 构思:选择你要写的文章或报告种类。牛津iWriter会指导你如何构建文章结构。 写作:利用所提供的结构组织语言,并进一步补全文章。“提示”部分会指导你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检查:本阶段会引导你逐项确认文章的核心部件是否已齐备。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也体现了其作为“高端”工具书的定位。尽管我主要依赖电子设备学习,但有时候面对大段的阅读理解或者需要集中精力梳理一个复杂语法点时,一本实体词典的“锚定”作用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精装版的纸张质量非常过关,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那种廉价感,而且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最小的字符也一目了然,这对保护视力非常重要。此外,光盘的附赠,虽然在今天看来可能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它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电子检索方式,尤其是在没有网络环境或者需要快速跳转查找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备用方案。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用来查单词的工具,更像是一位全天候待命、知识储备丰富且不带偏见的“语言导师”。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种更为严谨和科学的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让我的学习过程从“靠感觉”过渡到了“有章可循”,这对我个人能力的提升,是无法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的。
评分这本词典,说实话,我是冲着“牛津高阶”这四个字去的,毕竟在我的印象里,它就是英语学习的“圣经”级别的存在。我记得我第一次拿到实体书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手感,一下子就给我一种靠谱的感觉。我主要用它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那些生词,特别是那些在学术文章里经常出现的,查了别的词典感觉解释得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的词。牛津高阶的优势在于它的例句非常地道,而且很多解释都结合了不同的语境,不会让你陷入那种光看释义却无法在实际运用中理解的尴尬境地。比如,我上次在读一篇关于经济学的论文时,遇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动词,单独查别的词典给的解释都太笼统了,但牛津高阶的释义部分居然细致地列出了它在不同学科领域里的侧重点用法,还配了非常贴合专业语境的例句。这种细致程度,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深度阅读和写作的进阶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它对词语的搭配和固定用法收录得极其全面,很多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的词汇,通过查阅它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某个特定搭配的理解有偏差。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清晰,虽然内容量巨大,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字体对比,查找起来并不费劲,这一点对于长时间对着词典学习的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眼睛不容易疲劳。
评分我是一个对语言的细微差别非常敏感的人,尤其在口语练习中,我总是在纠结于使用哪个词汇听起来更自然、更像“native speaker”。这本书的特色之一,就是它在很多核心词汇后面,都会有一个专门的“用法提示”或者“辨析”部分,这对我这种追求地道表达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为一个演讲准备稿件,需要描述“影响”这个概念,当时我手头有“affect”、“influence”和“impact”这几个词,心里有点拿不准在特定句式里用哪个更恰当。查阅这本牛津高阶后,我才清晰地认识到它们在正式程度、词性变化以及侧重含义上的微妙差异。比如,它会明确指出在某些语境下,‘impact’作为动词的使用虽然越来越普遍,但仍被认为是比‘affect’更具冲击力的表达。这种级别和深度的辨析,是其他一些只提供简单对译的词典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告诉你一个词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这个词“怎么用”、“在什么场合用”以及“和谁搭配用”。这种全方位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英语词汇的掌控感,让我在组织语言时更加自信,避免了那些一看就是“Chinglish”的生硬表达。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词典在收录新词和更新用法方面的努力,这对于一本工具书而言至关重要。毕竟语言是活的,如果一本词典的内容停留在十年前,那它的实用价值会大打折扣。我发现,相比我之前用的老版本,这一版在很多近些年冒出来的网络热词或者新兴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上,都有了显著的增加和更新。当然,它会非常谨慎地标注出某些新词的“非正式”或者“俚语”性质,这一点非常关键,避免了学习者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词汇。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对那些含义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的传统词汇,也进行了及时的修正和补充。例如,某个在过去偏褒义的词汇,在现代语境中可能开始带有贬义色彩,这本书都会在注释中标明这种时代的迁移。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这本书在我工具箱里的“保鲜期”大大延长,我不需要每年都因为担心跟不上时代的语言变化而重新购买其他更新的工具书,这从长远来看也是一种经济上的明智选择。
评分说实话,学习英语这么多年,我积累了不少“半成品”的词汇知识,就是那种“见过这个词,但说不出它准确的用法”的状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帮你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复杂词汇时,会采用由简到繁的层级结构,先给出一个最核心、最常用的释义,然后再逐步展开其引申义和专业义。这种结构非常符合人类的学习记忆规律,能够确保我在第一时间抓住重点,避免被过多的信息量淹没。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它会用不同的序号和清晰的场景描述来区分,甚至会标注出该义项在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中的偏好差异。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这本词典的编纂者真的是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倾注了大量心血。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进行跨文化交流,对不同口音和用词习惯有所涉猎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区分简直是太贴心了,它让我的英语理解不再是单维度的,而是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