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 9787520127318

满58包邮 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 97875201273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涛 金巍 刘德良 陈能军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金融
  • 金融
  • 文化
  • 蓝皮书
  • 报告
  • 2018
  • 中国
  • 经济
  • 行业分析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7318
商品编码:2980064183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

定价:98.00元

作者:杨涛 金巍 刘德良 陈能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201273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系社科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之“文化金融蓝皮书”的第二本报告,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共同推出。本书重点突出了新文化、新产业、新金融、新政策四个方面,继续稳定完善了已有的研究框架,为今后的文化金融理论、政策、实践研究提供平台和起点。从金融角度看,本书从债权类、股权类和风险管理类三个方面对文化金融发展进行分析。从文化视角看,本书重点关注了多个产业类型的文化金融业态,同时用专题形式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金融创新探索。整体而言,本书能够为我国当下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的借鉴价值。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新时代与新起点【金 巍 杨 涛】/001

  一 2017年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状况/002

  二 文化金融未来发展中需要突破的三大领域/023

  三 与文化金融相关的三大战略性重大命题回顾/038

  四 关于文化金融研究的几点建议/047

Ⅱ 工具篇

2 2017年债权类文化金融发展状况【王邦飞 沈润涛】/053

3 2017年股权类文化金融发展状况【刘德良】/073

4 2017年风险管理类文化金融发展状况【董 昀】/107

Ⅲ 行业篇

5 2017年我国电影金融发展分析【侯光明 张 琦】/121

6 2017年我国艺术品金融发展分析报告【范 勇 蔡雨彤】/145

7 2017年我国版权金融发展分析【陈能军 史占中 罗晓星】/178

8 2017年我国传媒产业金融发展分析【杨永民 田 威】/192

9 2017年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金融发展分析【刘德良】/247

10 2017年我国文化旅游领域金融发展分析【刘德良 曹赢琰】/276

Ⅳ 专题篇

11 2017年我国互联网文化金融发展分析【李 鑫】/295

作者介绍


杨 涛现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包括: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理事、支付结算司外部专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经纪业务专委会委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学校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创始成员、中国中小银行发展论坛常务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货币与财政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文化金融等。
金 巍现任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关村梅花与牡丹文化创意基金会理事、常务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文化司国资预算评审专家、研究院互联网文化产业智库专家、金融科技与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监事、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新华网文化产业智库专家、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经济理论、文化经济学、文化金融、产业金融、金融科技研究等。

文摘


序言



《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 本书简介 《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是一份全面、深入、权威地梳理和分析2018年度中国文化金融领域发展状况的专业性研究报告。本书旨在客观呈现中国文化产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现状、趋势、挑战与机遇,为政府决策者、文化企业经营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学术研究人员以及广大关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写,汇集了国内顶尖的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和金融学者的智慧。报告以宏观视角切入,首先对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进行概览,分析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并重点考察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化、新兴业态的崛起以及对外开放程度。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目光聚焦于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报告深入探讨了2018年中国文化金融政策的演变,包括国家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文化领域方面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以及这些政策对市场产生的实际影响。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国家战略导向、把握政策红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书的核心章节详细剖析了2018年中国文化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机制。这包括: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报告系统梳理了2018年文化产业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政策性金融工具应用等方面的总体规模、结构特点、主要投资主体及其投资偏好。具体而言,报告会关注新兴文化业态(如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娱乐、出版传媒等)在融资方面的表现,以及传统文化产业(如传统工艺、演艺、博物馆等)在金融支持下的转型升级情况。报告还会分析不同融资渠道的优劣势,以及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融资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 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2018年,金融机构在服务文化产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类针对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如文化产业专项贷款、文化产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文化产业基金、融资租赁、保险产品等,并分析其创新之处、适用范围以及市场接受度。同时,报告也会关注金融科技在文化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文化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和交易效率。 风险管理与合规性研究: 文化产业具有内容易变、周期性强、资产评估复杂等特点,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2018年文化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合规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策略。报告还会分析不良资产处置、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等内容,为金融机构提供实践指导。 重点领域与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文化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本书选取了2018年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金融发展领域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这可能包括: 影视行业的金融支持: 考察影视项目融资、制作、发行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分析票房、版权交易等与金融市场的联动。 数字文化产业的投融资: 重点分析游戏、动漫、短视频、在线教育等数字文化领域的资本运作、盈利模式及投融资趋势。 创意设计与版权交易: 探讨设计类企业如何获得金融支持,以及版权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与金融融合情况。 博物馆、非遗等传统文化领域的金融创新: 分析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活化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区域文化金融发展: 选取特定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的文化金融发展亮点,分析其区域特色与经验。 典型文化企业上市与融资案例: 选取2018年上市或获得重要融资的文化企业,分析其融资历程、模式与成功要素。 研究方法与特色 《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的编写遵循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报告整合了宏观经济数据、文化产业统计数据、金融市场统计数据、行业调查数据以及丰富的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书注重: 数据驱动: 广泛收集和分析各类一手、二手数据,力求报告的结论客观、量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紧密联系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前瞻性与洞察力: 在总结2018年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对未来中国文化金融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读者提供战略性参考。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经济学、金融学、文化产业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力求从多维度、深层次地揭示文化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本书的宏观分析和政策评估,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与金融支持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为金融机构提供发展指引: 报告对文化金融市场需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文化产业,拓展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能力。 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信息: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融资模式和成功案例,可以帮助文化企业了解市场上的金融资源,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提升融资效率。 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作为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本书为文化金融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理论和案例基础,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与金融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剖析文化金融的互动关系,本书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最终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总而言之,《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是一本集权威性、专业性、前瞻性于一体的年度报告,它不仅是对2018年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成就的全面记录,更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深刻探索。本书将为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金融属性,把握文化与资本融合的时代脉搏,提供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沉稳的蓝色调,搭配金色的烫字,透露着一股专业和厚重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比较严谨的研究报告。拿到手里,分量也十足,厚厚的一本,感觉内容肯定很充实。我一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比较关注,尤其是和金融结合的部分,感觉这块儿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不知道这本书里对这些宏观层面的分析做得怎么样?有没有深入探讨中国文化金融市场目前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比如,哪些新兴的文化业态在金融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又或者,传统的文化企业在与金融对接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有哪些?我特别想了解,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的文化金融体系有哪些新的特点和变化,有没有出现一些创新的融资模式或者风险管控机制?书名里的“蓝皮书”三个字,也让我对它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的权威性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像一本指南一样,为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和监管环境挺感兴趣的。毕竟,政策的松紧、监管的力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经营策略。这本书是一份“发展报告”,我想象它应该会对2018年中国文化金融领域的政策环境进行梳理和分析。比如,国家在2018年有没有出台一些新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或者对文化金融领域的监管有哪些新的举措?这些政策和监管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投资、上市等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没有一些地方性的政策创新,值得关注和推广?我比较担心的是,一些政策可能存在落地难的问题,或者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所以,如果这本书能够对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政策背后的逻辑,甚至提出一些政策优化的建议,那就非常棒了。我希望它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2018年,政策这只“无形的手”是如何塑造中国文化金融市场的格局的。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的实践案例,尤其是那些能够带来启示的。有时候光看理论性的分析会觉得有些空泛,如果能有一些具体的案例,了解真实世界中的操作细节,那就更有帮助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这让我联想到,它或许会收录一些具体的项目或者公司的投融资故事。比如,有没有关于电影、音乐、出版、动漫、游戏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在融资过程中,是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有没有一些失败的案例,从中可以吸取教训?我尤其关心的是,在2018年,国内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信托、债券等金融工具在支持文化产业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没有一些新型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应运而生?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给我理论知识,更能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实战经验,让我对文化金融的实际运作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对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比较好奇,尤其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输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本书作为一份“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我推测它应该会对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有所提及。比如,在2018年,中国的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方面有哪些新的动向?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文化产品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反过来,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如何?是否存在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或者障碍?另外,跨境投融资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金融支持情况,以及在应对国际文化贸易中的风险方面,有哪些有效的金融工具或策略。了解这些,能帮助我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中提到了“2018”,这让我很想知道,在那个特定年份,中国文化金融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记录的事件和趋势。报告通常会包含一些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增长率、投资总额、融资结构等方面的量化信息。比如,哪些细分文化产业在2018年的表现最为抢眼?文化金融在支持这些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有没有出现一些能够反映市场热度和投资方向的指标?我还想了解,在2018年,国内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在文化金融业务方面有哪些新的布局和创新?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情况如何?总体而言,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描绘一幅2018年中国文化金融市场的全景图,让我能够基于扎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来理解那个时期行业的发展脉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