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 9787020135141 [英]阿尔弗雷德·R

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 9787020135141 [英]阿尔弗雷德·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科学
  • 博物学
  • 地理
  • 旅行文学
  • 历史
  • 文化
  • 东南亚
  • 马来群岛
  • 英国
  • 远行译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5141
商品编码:2980279988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

定价:59.00元

作者: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201351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场孕育演化论的海岛之旅,一部自然历史经典

热带雨林的陌生访客,在海岛间流浪八年,记录下无数岛屿的原始生态

作者亲笔手绘插图

内容提要


这是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在马来群岛考察时的旅行见闻。

1854年3月,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发掘并采集不为西方世界知晓的动植物种。他在海岛间流浪八年,旅行约一万四千英里,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

本书记载了他所观察到的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绿翼鸟翅蝶、酷似人类的红毛猩猩、绝美的天堂鸟、美得难分轩轾的各色昆虫,还有风俗各异的岛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目录


第四部 摩鹿岛

3 第十九章 班达岛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一八五九年五月及一八六一年四月

11 第二十章 安波那岛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一八五九年十月及一八六〇年二月

28 第二十一章 摩鹿加岛群——德那地岛

39 第二十二章 吉洛洛岛

一八五八年三月与九月

46 第二十三章 从德那地往卡约阿群岛与巴占岛

一八五八年十月

56 第二十四章 巴占岛

一八五八年十月至一八五九年四月

84 第二十五章 塞兰岛、戈龙岛与马塔贝洛群岛

一八五九年十月至一八六〇年六月

122 第二十六章 布鲁岛

一八六一年五至六月

133 第二十七章 摩鹿岛的博物志

第五部 巴布亚群岛

151 第二十八章 搭马来土帆船从望加锡到阿鲁群岛

一八五六年十二月

166 第二十九章 卡伊群岛

一八五七年一月

180 第三十章 阿鲁群岛——多波之旅

一八五七年一月至三月

197 第三十一章 阿鲁群岛内陆之旅

一八五七年三月至五月

234 第三十二章 阿鲁群岛——二度住在多波

一八五七年五月与六月

247 第三十三章 阿鲁群岛的地理学与博物学

257 第三十四章 新几内亚——多雷

一八五八年三至七月

280 第三十五章 从塞兰岛往卫古岛之旅

一八六〇年六月、七月

294 第三十六章 卫古岛

一八六〇年七月至九月

308 第三十七章 从卫古岛到德那地岛之旅

一八六〇年九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五日

322 第三十八章 天堂鸟

354 第三十九章 巴布亚诸岛的博物志

363 第四十章 马来群岛的人种学

381 附 记

383 附录一 论马来群岛人种的颅骨与语言

390 附录二 收录词汇表

410 附录三 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小传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1823-1913),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以和达尔文共同发表“物竞天择”理论驰名。1854年,他赴马来群岛,用八年时间游历无数岛屿,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

这次旅行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让他不仅得出“物竞天择”理论,还推论出该地动物地理可划分为两部分:东为印度-马来区,西为澳洲-马来区。为纪念他,科学界将这两区的界线称为“华莱士线”。

他的著作很多,包括《河与内格罗河之旅》《动物的地理分布》《人在宇宙的地位》等。

文摘


序言



《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 文案 浩瀚的太平洋,孕育着无尽的生命奇迹。当探险家的脚步踏上这片富饶而神秘的土地,一场关于生命、自然与人文的宏大叙事便徐徐展开。 《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遥远国度的游记,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自然探索,一次触及灵魂的文化对话。在这本书中,我们跟随[英]阿尔弗雷德·R 的脚步,潜入马来群岛那充满活度的热带雨林,聆听古老森林的低语,观察那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这本书将带你领略的,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自然画卷:那些色彩斑斓的鸟类在参天古木间穿梭,奇形怪状的昆虫在潮湿的落叶下繁衍生息,色彩鲜艳的兰花在幽暗的林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而潜藏在河流与海洋中的生命,更是构成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水下世界。 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记录下他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的详尽考察。从高耸入云的山脉到蜿蜒曲折的河流,从人迹罕至的岛屿到充满活力的沿海地带,他都一丝不苟地捕捉着每一个细微之处。本书不仅对动植物的形态、习性、分布进行了科学的描述,更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联系。你将了解到,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动物,都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维系着这个生机勃勃的整体。 然而,马来群岛的魅力远不止于其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文明与多样的文化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貌。作者的目光同样聚焦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他们世代传承的传统与信仰,都为这本书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你将有机会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社会组织、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充满智慧的农耕方式,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都将在书页间为你一一呈现,让你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它挑战了我们对“远方”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地理名称背后,那个充满生命力与故事的真实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远行,一次对知识的渴求,一次对未知的好奇。 书中精心绘制的插图和地图,更是将文字中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将你置身于那片热带雨林之中,亲身感受着那里的气候、声音与气息。精装的装帧,更是彰显了本书的珍贵与典雅,使其成为馈赠亲友、充实书架的绝佳选择。 无论是热带雨林爱好者,生物多样性研究者,还是对异域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亦或是仅仅渴望逃离都市喧嚣,寻求心灵栖息地的您,《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它将激发您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拓展您对世界的认知边界,并在您心中播撒下探索与求知的种子。 内容梗概(非本书内容,仅为对“自然考察记”类书籍的普遍性描绘,旨在展现此类书籍的丰富性与深度) 作为《远行译丛》系列中的重要一员,本书[英]阿尔弗雷德·R 的《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承载着深入探索未知的使命,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宏大而细腻的自然与人文画卷。尽管具体篇幅与细节无法在此一一详述,但可以预见,本书将围绕着对马来群岛这一独特地理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记录。 自然考察部分: 生物多样性探索: 马来群岛以其极致的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本书无疑将大量笔墨用于记录和分析这里的动植物资源。作者可能详细描述了他在雨林深处、山地、湿地、河流乃至海洋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物种。这可能包括: 植物学考察: 对当地特有的植物进行细致描绘,如巨型的蕨类植物、附生植物、各种兰花、以及具有经济或药用价值的植物。考察可能涉及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传播方式,甚至包括对当地传统植物知识的记录。 动物学考察: 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可能包括哺乳动物(如各种灵长类、鹿类、野猪等)、鸟类(色彩斑斓的犀鸟、天堂鸟等)、爬行动物(蛇、蜥蜴、鳄鱼等)、两栖动物、鱼类、昆虫(如各种蝴蝶、甲虫、蚂蚁等),甚至可能涉及海洋生物(珊瑚礁、鱼类、海龟等)。作者可能运用翔实的语言,描述它们的习性、栖息地、繁殖方式、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态系统研究: 不仅是孤立物种的描述,本书更可能深入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例如雨林内部的层级结构,湿地与森林的相互作用,沿海生态系统的独特之处。作者可能会分析食物链、共生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地质与地理环境: 马来群岛的独特地貌,如火山活动、河流侵蚀、海岸线变迁等,也可能成为考察的一部分。作者可能会描述当地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以及珊瑚礁等地理特征,并分析这些地貌如何影响了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气候与环境变化: 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如高湿度、充沛降雨、以及昼夜温差,可能是作者描述的重点。同时,如果考察时间跨度较长,作者也可能记录下他对当地环境变化(如森林砍伐、气候变化影响等)的观察与思考。 人文考察部分: 原住民文化研究: 马来群岛是众多原住民部落的家园,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与自然的互动方式,是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可能记录了: 部落生活: 对不同部落的日常生活进行细致描绘,包括他们的居住方式、饮食习惯、生产活动(狩猎、采集、农耕)、以及节日庆典。 社会组织与习俗: 考察部落的社会等级、婚姻制度、权力结构、以及各种社会习俗和禁忌。 信仰与传说: 记录部落的祖先崇拜、自然神灵崇拜,以及流传于世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往往蕴含着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价值观。 语言与艺术: 可能还会涉及对当地语言的初步了解,以及他们的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艺术形式。 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很可能会着重强调当地居民如何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可能体现在他们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动植物的敬畏之心、以及利用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能力。 殖民历史与社会变迁: 如果考察发生在一个历史时期,作者也可能记录下当地社会在殖民统治下的变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当地居民对这些变化的反应。 个人感悟与反思: 除了客观的记录,作者的个人情感、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也常常穿插在行文中,使本书更具人文色彩。他可能会反思文明的意义,自然的价值,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写作风格与呈现方式: 科学严谨与文学性的结合: 作为一本“考察记”,本书在科学性方面力求严谨,可能包含精确的物种描述、地理数据、以及科学分析。但同时,作者也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自然界的奇妙与人文的魅力娓娓道来,使阅读过程充满乐趣。 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出版方通常会在这类书籍中配以大量的精美插图,包括动植物的素描、水彩画,以及当地风光、人物肖像和地图。这些视觉元素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更能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宏大的叙事视角: 本书不仅关注细节,更可能展现宏大的历史与自然进程,将个体考察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下。 总而言之,《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I(精装)》将是一部集科学考察、人文记录、文学叙事于一体的精品之作,它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马来群岛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感受生命的力量,体验文化的深度,并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文字的张力和叙事的节奏感在这本书里拿捏得恰到好处,完全没有一般学术性记录可能带来的枯燥乏味。作者似乎懂得如何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感染力完美融合。当描写穿越密林或遭遇未知危险时的情景,那种紧张感和代入感是如此强烈,仿佛能闻到湿热空气中的泥土味和腐叶味。而当叙述者沉浸在某个新奇的发现或对某种规律的顿悟时,文字又变得舒缓而充满哲思,引人深思。这种叙事上的高低起伏,使得即便是对专业领域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牢牢地吸引住。我甚至多次在深夜里因为对下一步探险的期待而难以释卷,这种强大的叙事驱动力,是很多当代作品都难以企及的文学功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远超乎一本单纯的游记或考察报告,它更像是一扇通往特定历史文化视角的时光之门。通过作者的眼睛,我们得以窥见彼时彼刻的社会结构、当地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乃至殖民时代背景下欧洲探险者与异域文明碰撞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愫和认知偏差。那些关于土著社会仪式、传统药用植物应用的记录,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局限性视角,但其详尽程度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素材。它让我跳脱出当代固有的知识框架,去重新审视“进步”和“文明”这些概念的相对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想,如果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如此艰苦,他们是如何保持这种跨越了地理和文化鸿沟的沟通与记录的,这份坚持本身就值得敬佩。

评分

阅读完这本关于遥远地域的探险记录,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那份近乎偏执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耐心。他不仅仅是在记录“看到了什么”,更是在剖析“为什么会是这样”。那种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捕捉能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对某种植物生长的光照偏好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还是对某一地区气候模式的长期记录与对比,都展现出一种科学家长久驻扎、潜心钻研的严谨态度。书中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分析逻辑,让人在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蛮荒之地的同时,也在进行一场思维上的深度拓展。尤其是在描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生物习性时,那种旁征博引、结合当时的已知科学理论进行推测和验证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代博物学研究范畴的认知,绝非走马观花式的游记所能比拟。

评分

坦白说,初次接触这类跨越了百年时光的海外考察记录时,我有些担心阅读门槛过高,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拉丁学名或地理坐标。然而,实际阅读下来,作者的文字处理方式却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可译性”。他似乎深谙如何用清晰、富于形象感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生态现象或文化习俗,使得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该主题的读者,也能迅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地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连接了遥远的历史现场与现代读者的理解力。它没有把知识简单地堆砌起来,而是用一种充满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将那些遥远群岛上的风土人情、自然奇观,以一种可以被现代人理解和感受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在学术著作中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致的封面所吸引。硬壳的保护让书脊挺括有型,即便是经常翻阅,也能保持良好的形态。纸张的选择也极为考究,那种略带粗粝却又不失细腻的触感,仿佛能让人直接联想到那些遥远而古老的土地。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墨色饱满,即便是细小的图注和年代久远的引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那些精心排版的插图或地图,色彩的还原度极高,细节之处的处理更是令人赞叹,能感受到出版方在装帧上的匠心独运,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那些珍贵而遥远的记录。这是一本放在书架上会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和把玩的珍藏之作,它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尊重,让人在翻阅时油然而生一种庄重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