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京剧简明读本
定价:36.00元
作者:于文青 马铁汉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66228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纵览中国京剧发展历史的普及读物。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京剧的历史、人物和流派,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作为京剧艺术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于文青,男,1939年生,河北南宫人,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剧本创作和戏曲理论研究工作。组织参与《中国京剧史》《北京戏剧通史》(民国卷)、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著有《书馆》《换官衣》《一代名伶》等新编历史剧,并有多篇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
马铁汉,1936年生于北京。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59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随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班(院长梅兰芳)。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京剧团当导演,后又在省戏校、省文化局、省戏研室从事戏曲教学与研究。1975年奉调回京,先后任北京风雷京剧团编导、皮影剧团和梆子剧团团长等职,为政协北京市宣武区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创作、改编的京剧有《黄风岭》《血染长平》《三探圆明园》《毛遂报国》《梅玉良缘》《风雨送亲人》;皮影戏《孟姜女》《西游记》(被译为日文上演)。曾多次为戏曲频道及台湾电视台做嘉宾主持。著有《京胡伴奏》《戏中邮》《品邮说戏》《等;参加编撰有《中老年案头之友》《北京文化综览》《中国戏曲志?北京卷》《中国京剧艺术邮册》《谈史说戏》(主编)《北京京剧科全书》(执行主编)《京剧的魅力》(合作)《聊斋志异全书》及书法作品《宣南文化三人行》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刚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我之前对京剧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梅兰芳”、“四大名旦”之类的,总觉得它是一门很高雅、很神秘的艺术,但又难以触及。翻开这本《中国京剧简明读本》,感觉就像是有人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京剧的堂奥。书的编排很清晰,从京剧的起源、发展,到各个行当的特点,再到唱腔、念白、做功、武打等等,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关于“生旦净丑”的章节,以前只是模糊地知道有这四大行当,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演规范,比如“生”行中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各有千秋;“旦”行更是丰富多彩,青衣、花旦、武旦、老旦,每一个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书里穿插了很多京剧的经典剧目介绍,像《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四进士》等等,不仅仅是故事梗概,更重要的是解析了这些剧目在唱腔、表演上的艺术特色,让我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时候读着读着,脑海里会不自觉地响起那些经典的唱段,仿佛身临其境,被京剧那独特的韵味所吸引。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阅读,这一点非常难得。而且,书中还配有一些精美的插图,虽然不是很多,但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对书中描述的人物形象和舞台场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总而言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非常适合京剧入门者的读物,它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走进京剧的世界,让我这个门外汉也感受到了京剧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京剧简明读本》的时候,我其实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之前对京剧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京剧的魅力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京剧音乐”的章节,以前总觉得京剧唱腔很“怪”,听不懂,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唱腔的特点,比如西皮、二黄的区别,板式的变化,以及各种打击乐器的运用,这些知识点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京剧的音乐是有章可循,是有逻辑的。我尤其对书中对“锣鼓点”的介绍印象深刻,那些简单的鼓点,配合着演员的表演,竟然能营造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戏剧张力,这简直是一种奇妙的艺术。书里还提到了一些京剧的“行头”和“化妆”,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京剧在服装、道具、妆容上的考究,每一样都凝聚着匠心和智慧。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戏楼,听着悠扬的唱腔,看着精彩的表演,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压力,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吸收知识,并且引发了我想要去真正欣赏一场京剧演出的强烈愿望。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戏曲一直充满好奇,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中国京剧简明读本》。它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晰”和“系统”。作者像是把我带进了一个巨大的宝库,然后非常有条理地为我展示每一件珍贵的藏品。从京剧的形成历史,到它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再到它对其他剧种的影响,都有清晰的梳理。我特别惊喜于书中对“京剧的剧目分类”的介绍,原来京剧的剧目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还分有“文戏”、“武戏”、“袍带戏”、“公案戏”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程式和艺术风格,这种分类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剧目的特点。书里还对一些经典剧目的“唱腔设计”和“音乐伴奏”做了详细的分析,比如《苏三起解》的西皮慢板,《空城计》的二黄原板,这些具体的音乐元素解析,让我更能体会到京剧唱腔的韵味和情感表达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京剧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而是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京剧的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立体的认知体系,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评分这本《中国京剧简明读本》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最好的一本书之一了。我平常喜欢阅读一些历史文化类的书籍,但接触京剧还是第一次。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简明”二字,做到了真正的通俗易懂,对于我这样没有任何京剧基础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大堆专业术语,让读者望而却步。相反,作者非常注重循序渐进,从京剧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锣鼓经”、“唱腔的行当划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京剧的表演技巧”的阐述,比如“念白”的四种声调,“做功”的各种手眼身法步,还有“武打”的套路和技巧,这些文字描述配合着一些示意图,让我能够理解演员们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推动情节的。书里还提到了京剧的“审美价值”,比如它的写意性、象征性,以及如何通过简洁的舞台调度来创造丰富的意境,这些都让我对京剧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说唱表演,更是一种高度提炼的艺术。读完这本书,我对京剧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好看”或“不好看”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它背后艺术规律和文化内涵的欣赏。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这本《中国京剧简明读本》,老实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京剧是属于老一辈人的传统艺术,感觉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京剧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比如说,关于京剧的“脸谱”部分,我一直以为脸谱只是简单的色彩和图案,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每一个脸谱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红色代表忠诚、正直,黑色代表刚烈、粗莽,白色代表奸诈、多疑,这些细节的解读,让我对京剧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书里还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京剧的“程式化”表演,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有概念,以为演员们都是自由发挥。读了才知道,原来京剧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次甩袖,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训练,这是一种高度凝练和提炼的艺术表达方式。作者还提到了京剧的“虚拟性”,比如演员的一根马鞭就能表现出骑马行进的场景,这种想象力的发挥,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著名京剧演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的介绍,比如马连良、尚小云等等,他们的故事读起来就像一部传奇,让我对京剧艺人的付出和追求有了更深的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让我感受到了京剧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我真的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