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词典:全新版 | 作者 |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
| 定价 | 30.00元 | 出版社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57901943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64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分为好词好句好段、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四个部分,好词好句好段有写人篇、写景篇、状物篇;名人名言有12个小类,2000余条;歇后语有18个小类,3000余条;谚语有9个小类,1000余条。每个部分按条目的意义分类编排,包含生动的语言素材,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民间口口相传的歇后语,各民族的经典谚语,让学生吸收正能量。本词典功能完备,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学习语文的工具书。 |
| 作者简介 | |
|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奖项。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一本在手,作文无忧;视角广阔,立目经典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想着既然要买,就买一个全面的,省得以后再东拼西凑。结果,它的全面性带来的震撼是实实在在的。我发现它在收录名言警句时,不仅仅是罗列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路货”,还收录了相当数量的、相对冷僻但极富洞察力的句子。这对我这种追求语言新鲜感的作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我原以为只有在专业学术著作里才能找到的精妙论述,竟然也被巧妙地纳入了进来,并且是以一种易于引用的形式呈现。这让我对编纂团队的专业素养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们显然没有满足于做一本简单的“引文集”,而是致力于打造一本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语言宝库。每当我需要为一段论述寻找一个强有力的“锚点”时,这本书总能提供出那个恰到好处、别人想不到的视角,这极大地提升了我文字的说服力。
评分这本精装书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装帧设计得体,封面色彩沉稳又不失雅致,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个人对这类工具书向来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疑虑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书籍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当我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排版,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和检索的体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不易透墨,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光是这份用心制作的实体感,就足以让人感到物有所值。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比如书脊的装订,看起来非常牢固,预示着它能够经受住高频率的使用考验。对于一个热爱文字、时常需要查找精准表达的写作者来说,一本耐用且美观的工具书,无疑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宝藏。它散发出的那种沉淀下来的知识气息,让人心生敬畏,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对“知识载体”的成功塑造。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演讲稿,希望能让语言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所以急需一些能够瞬间抓住听众耳朵的“弹药”。市面上很多所谓的“金句大全”往往是把零散的句子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性,查找起来简直是灾难。而我使用这本书的感受是,它提供的结构性远超我的预期。它的编排逻辑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简单地按首字母排序,而是更倾向于主题或语境的关联性,这一点对于现场发挥至关重要。比如,当我需要找一句关于“坚韧不拔”的论述时,相关的内容能迅速被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力的论证链条,而不是东拼西凑的感觉。这种内在的逻辑脉络,让查找不再是机械性的动作,而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梳理和激活。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古代名家对同一主题的两种不同表述方式,这种对比阅读带来的启发,远胜于单纯背诵某一句名言。它帮助我构建了一种更立体、更深入的语言认知。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平时看书写作总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俗语或者古老的歇后语,单凭上下文去猜测总觉得不得要领,无法真正领会其神髓。这本书在解释这些传统文化符号方面,做得极其到位,简直是我的“文化解码器”。它不仅给出了字面上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这些表达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境。例如,对某个特定的谚语,它能追溯到它的起源,甚至提供几个不同版本的演变过程,这对于理解其“生命力”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由浅入深,层层剥开真相的解读方式,让人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记忆知识点,更是在参与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很多时候,我只是随意翻开一页,然后就被某个有趣的典故或俏皮的表达吸引住,沉浸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这种知识的“粘性”和趣味性,是衡量一本好书的关键标准之一,而这本书无疑是做到了极致。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其“即用性”与“启发性”的完美平衡。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储备库,更像是一个动态的思维催化剂。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自己不再满足于仅仅复制粘贴书中的内容,而是会被里面的结构和搭配方式所激发,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表述。比如,它对某个主题下不同名人观点的排列组合,无形中教会了我如何进行跨领域的观点融合。我过去写东西总感觉语言有点僵硬,缺乏灵动性,现在我尝试模仿书中所展示的那种将议论、抒情、哲思巧妙融合的笔法,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已经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位潜伏在我书房里的私人写作导师,潜移默化地重塑了我的语言习惯和表达逻辑。每次合上它,我都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对“如何说话”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