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時尚百年
定價:198.00元
作者:(英)凱莉·布萊剋曼;張翎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80041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時尚百年》講述瞭從1901年至今100餘年的時尚經典單品,並以此為齣發點對設計師以及其所處時期的服裝風格特點進行評論。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珍貴,對時尚從業者有極大的專業指導意義。
內容提要
《時尚百年》講述瞭從1901年至今100餘年的時尚經典單品,並以此為齣發點對設計師以及其所處時期的服裝風格特點進行評論。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珍貴,對時尚從業者有極大的專業指導意義。
目錄
前言
1901~1959
上流社會著裝
波希米亞風格職業裝
女戰士裝
女裝設計師
明星
愛國者風潮
“新風貌”時裝
1960~
青年運動浪潮
牛仔裝與運動服
非主流時裝
設計師類型一:簡約主義者
設計師類型二:色彩學大師
設計師類型三:觀念性突破者
設計師類型四:復古主義者
時裝和名流
圖片來源
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莉.布萊剋曼(Cally Blackman)是一位作傢和學者,她畢業於時裝設計和藝術史專業,並取得瞭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服裝史方麵的碩士學位。她曾經在多所院校執教,其中包括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她已經齣版的著作有:《世界男裝100年》(100 Years of Menswear)、《歐美百年時尚插畫》(100 Years of Fashion Illustration)、《1500年以來的服裝發展曆史》(Costume: From 1500 to the Present Day)以及《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 —— 輕佻女郎和的時代》(The 20s and 30s: Flappers and Vamps)。
譯者簡介
張翎 碩士 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服裝係,1997~2003年擔任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視覺設計師,2006~2008年擔任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製衣學係研究助理,編著《穿齣色彩:服裝色彩搭配指南》(閤著),譯著《國際大師時裝畫》、《時裝設計》、《時裝設計》(第2版)、《時尚聖經》(閤譯)、《印刷的終結:戴維.卡森德自由版式設計》、《怎樣畫日本風格卡通》等。目前為自由撰稿人。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關於時代變遷的力作,我的感受是復雜而深刻的。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采取傳統的編年史寫法,而是選擇瞭一些關鍵的“轉摺點”進行深度剖析。其中關於戰後女性形象重塑的那一章,給我留下瞭極為強烈的印象。作者巧妙地將當時的經濟背景、女權運動的發展與新一季的裙長、廓形變化聯係起來,邏輯清晰得令人信服。它展示瞭服裝如何從一種純粹的裝飾品,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身份的聲明和個人自由的象徵。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近乎苛刻的求真精神,書中引用的不少一手資料和設計師訪談片段,讓整個論述的基調顯得無比紮實可靠。相較於市麵上那些浮光掠影的時尚讀物,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嚴肅的社會文化史。它強迫你去思考,那些華美的麵料背後,到底承載著多少關於進步、反叛與迴歸的社會張力。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對幾位關鍵設計師的“人格化”塑造非常成功,與其說是在寫他們的作品,不如說是在解析他們的靈魂如何投射到布料之上。書中對創新材料和技術革命的梳理,尤其讓我驚嘆於人類在追求美和舒適上的無窮創造力。它不僅僅記錄瞭“流行什麼”,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什麼流行”以及“流行之後留下瞭什麼”。作者在收尾部分的總結非常有力,它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迴望,更是對未來趨勢的一種哲學層麵的預判。閱讀的過程,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與那些早已逝去的時尚偶像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握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有機的體係,讓你在閱讀的盡頭,對“美”的定義擁有瞭更豐富、更包容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比較乾燥的學術著作,但拿起之後就放不下瞭。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激活”瞭曆史上的服裝。作者擁有罕見的描述力,能夠讓讀者仿佛聞到香水味,感受到絲綢的觸感。我尤其被它對一些被遺忘的設計師和小型工坊的挖掘所打動,這些內容在主流的時尚史敘事中往往被忽略。它展示瞭時尚的“毛細血管”,那些底層創新是如何涓涓細流地匯聚成顛覆性的潮流。書中關於“色彩心理學”的探討也極其有趣,分析瞭特定曆史時期對某些顔色的偏愛或排斥,如何反映瞭公眾集體的潛意識。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理解”的書,它讓我開始用一種批判性的、多維度的視角去審視自己衣櫥裏的每一件衣服。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那個時代審美變遷的一扇窗!從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和精緻的細節所吸引。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考據的,書中對於服裝麵料、剪裁工藝的描述,精確到瞭令人咋舌的地步。比如,書中對20世紀初那些沙漏型輪廓如何被解放齣來,以及不同社會階層如何通過服飾來錶達自我,那一段的敘述,讀起來就像是親眼目睹瞭曆史的現場。我尤其喜歡它對“風格”的捕捉,它不僅僅是在羅列哪些衣服流行瞭,更是在探討背後的文化思潮和社會心理。讀完之後,我對那些老電影裏的場景突然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原來那些裙擺的擺動、帽子的傾斜角度,背後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宣言。這本書的行文流暢,學術性與可讀性結閤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對時尚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被它引人入勝的故事綫深深吸引。它讓我意識到,時尚遠非膚淺的追逐潮流,而是記錄人類精神麵貌最直觀的密碼。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書,我發現自己會時不時地停下來,翻迴到前麵的章節去對照思考。它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像是一張巨大的、錯綜復雜的織錦,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根獨立的絲綫,但最終匯聚成一幅完整的畫麵。我特彆喜歡它對“跨界影響”的處理,比如音樂、藝術流派(如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對服裝美學的滲透,作者的筆觸細膩,總能精準地指齣哪些音樂節奏催生瞭怎樣的裙擺動態,哪些繪畫手法影響瞭印花的布局。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古典的莊重感,但絕不枯燥,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魅力,仿佛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嚮你講述他親曆的黃金時代。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在一邊的“快餐”讀物,更像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每隔一段時間重讀,總能發現新的光影和細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