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船政規章文件匯編
定價:39.00元
作者:陳悅 纂
齣版社:山東畫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742629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雪甲午恥”中國海軍稀見史料叢書。揭秘“中國近代海軍搖籃”的規章製度。船政洋員監督日意格著《福州兵工廠》中譯本首度麵世。
內容提要
“雪甲午恥”中國海軍稀見史料叢書。揭秘“中國近代海軍搖籃”的規章製度。船政洋員監督日意格著《福州兵工廠》中譯本首度麵世。
目錄
編纂說明
一、船政開創時期重要史料
1866年德剋碑、日意格所簽閤同性文件
日意格:《福州兵工廠》
黃維煊:福建船政局廠告成記
二、船政內部規章
各項內章釋要
後學堂管輪教習閤約
前學堂教習邁達閤同
洋員續訂閤同簡明約章、續光緒二十二年原閤同
三、船政輪船水師製度
輪船齣洋訓練章程
輪船營規
四、船政教育機構製度
藝局章程
瀋葆楨緻周開锡酌議學堂章程函
選派船政生徒齣洋肄業章程
福州海軍學校現行章程
海軍學校規則
海軍學校辦事細則
海軍航海練生學習艦課暫行規則
海軍航海練生學習水暫行規則
海軍航海練生學習槍炮暫行規則
海軍輪機練生學習廠課暫行規則
五、民國時期海軍馬尾造船所製度
海軍馬尾造船所暫行組織條例
海軍馬尾造船所暫行編製錶
作者介紹
陳悅,1978年生,江蘇靖江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客座研究員、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學術顧問、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史學術委員會會員,長期緻力於中國海軍史、中國艦船史、甲午戰爭史、船政史的研究和普及,著有《北洋海軍艦船誌》《近代國造艦船誌》《民國海軍艦船誌》《沉沒的甲午》《甲午海戰》《中國軍艦圖誌》《船政史》等,曾主持和參與山東威海“定遠”紀念艦、遼寜丹東“緻遠”紀念艦的仿古設計工作,曾擔任《船政學堂》《甲午》《北洋海軍興亡史》《“定遠”歸來》等電視紀錄片、專題片的曆史顧問。
文摘
無
序言
無
老實說,我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曆史學者,我更偏嚮於從技術和管理學的角度去審視曆史事件。因此,當我看到這本《船政規章文件匯編》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它在“項目管理”和“工程規範”方麵的曆史藉鑒意義。福州船政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先驅,其內部管理必然有一套非常前沿(至少在當時是)的運行機製。我特彆好奇,在那個缺乏現代管理學體係的年代,他們是如何製定齣具有約束力和可操作性的規章製度的。比如,涉及到造船過程中的質量控製、材料驗收的標準,會不會有非常詳盡的條款?這些是否能映射齣當時中國對國際標準的學習和本土化的努力? 這種匯編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原始數據”,幫助我們去還原一個高精度、高復雜度的早期工業體係是如何運轉起來的。我希望能夠從中找到一些關於“組織效率”的綫索,看看在資源有限、技術外來的背景下,如何通過精細化的規章來最大化産齣。這本書對我的吸引力,更多是源於它像一把“透視鏡”,讓我得以窺見一個近代工業部門的運作“代碼”。我打算從中挑選一些與技術人員培養相關的規章來對比現代職業教育體係,看看時間沉澱後,哪些原則是永恒的,哪些又是受製於特定時代的。
評分這本《船政規章文件匯編 9787547426296 陳悅 纂-RT》的封麵設計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深沉的藏青色背景下,燙金的標題和古樸的字體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質量所吸引,紙張的質地非常考究,摸起來有一種紮實的年代感,這對於一本匯編性質的書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段段珍貴的記憶。 盡管我對具體內容還不甚瞭解,但從書名和裝幀上,我能感受到編纂者陳悅先生傾注瞭巨大的心血。這種將散落各處的規章文件係統化、集大成的努力,本身就是對曆史負責任的態度。我期待它能為研究近代中國海軍的源頭、特彆是福州船政學堂及其相關機構的製度演變,提供一個無與倫比的、一手資料的平颱。 我設想,這些文件裏一定蘊藏著大量關於船舶設計規範、學堂教育章程、人事管理製度等方麵的細節,這些細節恰恰是宏大敘事中容易被忽略,但卻是理解一個機構興衰肌理的關鍵所在。我計劃將它作為案頭必備參考書,時不時地翻閱其中的某個片段,去感受百年前那些製度製定者們的思維邏輯和時代局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特定曆史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空白,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近代化進程和海洋強國夢想抱有深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藏。
評分我通常對史料類的書籍持有一種敬畏之心,因為它們是過去曆史與我們之間最直接的對話媒介,不摻雜後人的解讀和修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未被充分解讀的礦藏”。相較於那些廣為人知的官方史書,這些規章文件更像是“內部工作紀要”或“操作手冊”,它們記錄瞭決策者們在處理日常事務時的真實考量,充滿瞭實際操作層麵的權宜之計和僵硬教條的碰撞。我個人對這種“煙火氣”的製度文本情有獨鍾,因為它能揭示齣宏大曆史敘事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和睏境。 我特彆期待看到不同權力層級下,規章的執行差異。比如,中央對船政的批復文件,與船政內部對教習、學生下達的命令之間,在語氣、要求和細節上會有何種微妙的區彆?這種差異性,恰恰能反映齣製度在垂直傳播鏈條中的“損耗”或“變異”。 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麵“曆史的棱鏡”,通過它,我們可以將單一的曆史光源摺射齣多重光譜,看到那個時代在試圖建立一套適應近代化的管理體係時所付齣的艱辛與努力。它鼓勵我們去深思:在技術和製度並行發展的曆史拐點上,如何平衡創新性與規範性,這對於我們今天的任何改革實踐,都具有跨越時空的警示意義。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被它的“沉甸甸”感所震撼,這種重量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層麵的。它不像那種輕飄飄的普及讀物,而是散發著一種嚴肅的、不可冒犯的學術氣息。我是一個對製度史頗有研究的愛好者,深知一套完整且係統的規章文件匯編,其價值遠超任何零散的史料摘錄。我們常常談論“船政精神”,但真正的精神內核,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枯燥的條文之中——關於考核的標準、關於學徒的紀律、關於對外閤作的界限。這些規章,就是船政從一個概念,逐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製度基石。 我對陳悅先生的眼光深錶敬佩,他沒有僅僅停留在敘事層麵,而是深入到瞭構建體係的層麵。我猜想,這本書收錄的規章文件,其時間跨度和內容的廣度必然是驚人的,或許涵蓋瞭從創辦之初的籌備階段,到後期艱難維持乃至轉型時期的各項指令。我甚至可以想象,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文件,能清晰地看到晚清朝廷在麵對西方技術衝擊時,在製度設計上所做的掙紮與調整。 這本書對於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它極大地降低瞭獲取基礎文本的工作量,讓我們能夠直接聚焦於文本本身的解讀和分析,而不是耗費精力在尋章摘句上。我非常期待能從中梳理齣一條清晰的“製度演進脈絡”,去理解中國近代工業化在人纔培養和技術引進方麵所走的每一步的內在邏輯。
評分讀任何一本匯編類的書籍,最大的挑戰往往是如何避免被海量的細節淹沒,如何從中提煉齣核心的脈絡。這本書的編輯體例和編排邏輯,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陳悅先生在纂輯時,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時間綫索,或者按照職能模塊(如行政、教務、軍事、工程等)進行劃分,這樣纔便於讀者建立起一個立體的認知框架。否則,僅僅是文件的堆砌,很快就會讓人望而卻步,淹沒在晦澀的古代公文語境中。 我個人的閱讀偏好是“帶著問題去閱讀”,我會先帶著一個假設去查閱特定年份的規章,看看文件是如何迴應當時的重大事件或挑戰的。例如,在某個外患頻仍的時期,規章中關於“保密”或“軍事動員”的條款是否突然增多或修改得更為嚴苛?這種動態的觀察,遠比靜態地閱讀一篇篇文件要來得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意義,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製度生態係統”的全景圖。船政的成敗,絕不僅僅是某幾艘船或某幾個名人的功過,它是一個復雜的製度相互作用的結果。我期待能通過這些規章,理解其內部的權力製衡、資源分配機製,乃至最終導緻其衰落的那些“製度性缺陷”。這要求我們不能隻看字麵意思,更要洞察其背後的社會政治環境和權力結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