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行動瑜伽-[印]斯瓦米·辨喜,聞中 商務印書館 9787100139588

WL-行動瑜伽-[印]斯瓦米·辨喜,聞中 商務印書館 978710013958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印] 斯瓦米·辨喜,聞中 著
圖書標籤:
  • 瑜伽
  • 行動瑜伽
  • 斯瓦米·辨喜
  • 聞中
  • 商務印書館
  • 身心健康
  • 哲學
  • 印度哲學
  • 修行
  • 靈性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裕京通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39588
商品編碼:29829035305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行動瑜伽 作者 斯瓦米·辨喜,聞中
定價 36.00元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139588 齣版日期 2017-06-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精裝

   內容簡介

行動瑜伽,又譯作羯磨瑜伽或業瑜伽,意為“以行動為瑜伽”,是一種以“工作”為精神訓練的方法。本書為辨喜的門徒根據其有關“行動瑜伽”的係列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行動瑜伽倡導以無私和不執的方法從事行動,認為一切行動的成果都應服務於人本身,應該像崇拜神那樣去服務人。行動瑜伽的指導價值,在於把普通的日常行為轉化為發現人生目標的覺悟;行動瑜伽的現實意義,在於為使人類過上富有成果和意義的寜靜生活提供一種實現方式,即把個人的生命奉獻給人類的整體福利和靈性進步。


   作者簡介

斯瓦米?辨喜,也譯作斯瓦米?維韋卡南達,印度近代的哲學傢和社會活動傢,創立瞭羅摩剋裏希那傳教會和不二論書院,一生緻力於印度的宗教與社會改革。辨喜是將印度吠檀多哲學傳播到西方的人,被歐美人譽為“雷霆般的雄辯傢”。其有關宗教和哲學思想的著作有:《理性與宗教》《勝王瑜伽》《智慧瑜伽》等。

譯者簡介:聞中,哲學博士,著有《梵?吠檀多?瑜伽:印度哲學傢維韋卡南達思想研究》,譯有《印度生死書:四部奧義書義疏》。


   目錄

中譯本序言 什麼是行動瑜伽 斯瓦米?巴伽納南達

中譯者前言 從辯喜的瑜伽精神來看行動的意義

章 行動影響性格

第二章 各人皆在其應在的位置

第三章 工作的秘密

第四章 何謂責任?

第五章 行動成就自己

第六章 圓滿的自製即無執

第七章 自由

第八章 行動瑜伽的理想

附錄

論《薄伽梵歌》

吠檀多是未來的宗教嗎?

譯後記


   編輯推薦

行動瑜伽的極境,在於一個理想的人,他既能在的寜靜與獨處中,發現強有力的行動,也能在強烈的行動中,找到沙漠般的寂靜與孤獨。行動瑜伽的意義,在於一個普通的人,他能獲得自製的秘密並操控自己的內心,當他穿越繁雜的都市大街時,其心靈的平靜如同隱居在洞。


   文摘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序言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書籍簡介:東方智慧與現代生活的交融:《形神閤一的探索:古代哲學與當代實踐》 引言:時代的呼喚與精神的追尋 在信息爆炸、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內在寜靜與生命意義的追尋從未停歇。我們被無數的外部刺激所包圍,卻常常感到與自我本體漸行漸遠。《形神閤一的探索:古代哲學與當代實踐》正是一部旨在彌閤這種“斷裂”的著作。它並非停留在對單一傳統哲學的梳理,而是以一種宏大而細緻的視角,橫跨瞭古希臘的理性精神、印度的內觀傳統,以及東方道傢的自然和諧觀,探討人類在不同文明背景下,如何構建一個和諧、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自我”。 本書的核心關切在於“整閤”——即理性認知、情感體驗與身體感知如何在一個統一的生命體係中運作。它拒絕將身心視為相互對立的實體,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相互滲透、彼此塑造的動態場域。 第一部分:思辨的根基——西方古典哲學的身心觀 本書的第一部分,深入剖析瞭西方哲學史上關於“人”的根本性思考。作者並未滿足於羅列柏拉圖或亞裏士多德的觀點,而是聚焦於他們如何試圖定義“靈魂”(Psyche)與“物質”(Soma)的關係,以及這種定義如何影響瞭後世對健康與道德的理解。 1. 柏拉圖的二元結構與內在秩序: 詳細探討瞭柏拉圖對靈魂三部分的劃分——理性、激情與欲望。作者指齣,這種劃分盡管具有強大的結構性力量,但也無意中為後世的“身心分離”埋下瞭伏筆。然而,書中也強調瞭柏拉圖對“理性的統治”的強調,實際上是對內在混亂的一種治理嘗試。 2. 亞裏士多德的潛能與實現: 這一章重點解析瞭亞裏士多德關於形式與質料的觀點如何延伸到對生命體的理解上。他將人的本質視為一個不斷實現自身潛能的過程。書中通過對比亞裏士多德的“實現”概念與東方哲學中“覺悟”的概念,揭示瞭跨文化思考的張力與契閤點。 3. 伊壁鳩魯與斯多葛派的倫理實踐: 側重於探討古典哲學在麵對塵世痛苦時的實際操作指南。斯多葛派如何通過“接受”與“內在城牆”的構建來維持心靈的平靜,與伊壁鳩魯追求的“無擾之樂”(Ataraxia)形成瞭有趣的對照。作者認為,這些古代的倫理學,本質上都是在探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通過調整內在認知來達到“形神穩定”。 第二部分:內觀的路徑——東方智慧對“存在狀態”的重塑 跨越歐亞大陸,本書將焦點轉嚮東方,探究那些注重體驗而非純粹邏輯思辨的傳統。這裏的關鍵在於,古代東方思想傢相信,對世界的終極理解,必須通過對自身生命活動的直接經驗來實現。 1. 印度“阿斯塔羅伽”的係統性結構: 盡管本書不涉及單一的體式係統,但對印度傳統中對身心連結的理解進行瞭深刻剖析。它探討瞭脈輪(Chakras)係統作為能量中樞的理念,以及“業力”(Karma)如何體現在身體的記憶和行為模式中。重點在於理解“存在的三重維度”——物質身體、能量體與心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2. 道傢思想中的“氣”與“自然無為”: 深入解析瞭老莊哲學對“道”的闡釋,以及“氣”作為連接物質與精神的橋梁概念。書中通過對“無為”的細緻解讀,闡明瞭這並非消極退縮,而是一種與宇宙自然節律同頻共振的積極狀態,強調瞭身體如何作為與“道”溝通的最直接的媒介。 3. 佛教的“緣起性空”與心智訓練: 這一部分關注佛教對“我”這一概念的解構。通過對“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分析,揭示瞭心識活動是如何構建齣虛幻的自我感的。這種對心智運作的細緻觀察,為現代人提供瞭超越焦慮和執念的認知工具。 第三部分:整閤與實踐——當代生活中的古老智慧 在第三部分,作者將前兩部分的理論積澱進行融會貫通,探討如何將這些跨越時空的智慧應用於現代生活。本書清晰地指齣,真正的整閤並非簡單地疊加兩種文化,而是尋找它們在人類經驗基礎上的共性。 1. 身體作為“曆史容器”的解讀: 這是一個創新性的視角,探討瞭創傷、壓力和生活習慣如何在身體結構中留下“印記”。通過對身體感知(Somatic Awareness)的強調,本書鼓勵讀者將身體視為一部記錄瞭過往經曆的活曆史,從而通過身體的練習去“重寫”不健康的模式。 2. 呼吸的科學與哲學: 呼吸被提升到核心地位,它既是生理的活動,也是心智的開關。書中結閤現代生理學對自主神經係統的認識,闡釋瞭古老呼吸法(Pranayama的理念,而非具體技法)如何幫助個體從交感神經主導的“戰鬥或逃跑”狀態,切換到副交感神經主導的“休息與消化”狀態。 3. 專注力的“廣度”與“深度”: 作者區分瞭兩種重要的專注狀態。一種是西方強調的“目標導嚮的深度聚焦”,另一種是東方強調的“開放的、包容性的覺知廣度”。本書倡導在日常任務中,要能靈活地在這兩種狀態間切換,從而實現效率與內在安寜的平衡。 結語:迴歸完整性 《形神閤一的探索》最終指嚮一個宏大的目標:引導讀者迴歸生命最初的完整性。它不提供速成的藥方,而是提供一把理解自身復雜性的鑰匙。通過對古老哲思的尊重與對現代經驗的映照,本書邀請每一位讀者,重新審視自己是如何存在、如何感知、如何與世界互動的,最終實現一個“身心和諧,與道自然”的生命境界。這是一場深入自我,跨越文明的深度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光是作者的名字,[印]斯瓦米·辨喜,就暗示瞭這本書源自印度瑜伽哲學的深厚土壤。雖然我不是瑜伽的資深練習者,但我對印度哲學中那種對“解脫”的執著和探索非常著迷。行動瑜伽——Karma Yoga——這個概念,在我個人的理解中,核心在於“不執著於成果”。這無疑是對現代社會“結果導嚮”價值觀的巨大挑戰。我們總是被教導要設定目標、量化成果,而這本書似乎在呼喚一種“過程至上”的心態。我設想,書中會詳細闡述如何培養這種不求迴報的行動力,比如,如何將對成功的焦慮轉化為對當下努力的專注。這種轉換無疑是睏難的,需要極大的精神定力和自我覺察,但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一套可供實踐的心靈工具箱。

評分

從書號9787100139588來看,這是一本較新的齣版物,意味著它可能吸收瞭近些年對傳統哲學和現代心理學交叉研究的成果。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對傳統文本的復述,而是能結閤當今世界的復雜性——比如信息過載、全球化壓力——來探討“行動”的含義。我特彆關注,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人類的“行動”價值何在?是不是真正的行動,是指那些無法被機器替代的、充滿人性光輝和無私意圖的奉獻?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切入,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它不應該隻是關於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而是關於如何更有意義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讓我們的每一個存在瞬間都成為一種修行。

評分

這本《WL-行動瑜伽》的書名確實引人注目,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拜讀其全貌,但僅僅是“行動瑜伽”這幾個字,就讓人聯想到瞭一種將精神實踐融入日常生活的動態哲學。我常常在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而不是僅僅在清晨的墊子上做幾個體式就瞭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更具操作性的指導,讓我們明白,真正的瑜伽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更積極、更智慧地去麵對現實中的種種挑戰。我猜想,作者斯瓦米·辨喜和聞中先生,一定在書中闡述瞭一種超越傳統瑜伽理解的視角,也許是關於如何在工作、人際關係乃至瑣碎傢務中體現齣“覺知”和“無我”的精髓。我希望讀完後,我的每一步行動,無論是寫郵件還是開會,都能帶有一種內在的穩定性和目的性,而不是被情緒或慣性推著走。那種將內在修行外化為有力、慈悲行動的境界,對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評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齣版信息時,商務印書館這個名字立刻賦予瞭它一種厚重的知識底蘊感。這不同於市麵上那些隻談“心靈雞湯”的讀物,商務印書館的書籍往往意味著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理論探討。我預期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泛泛的哲學討論,而是會深入挖掘“行動”與“瑜伽”之間那個微妙的哲學連接點。它或許會引用古代經典,比如《博伽梵歌》中的因果論,但會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闡釋,將那些古老的智慧“激活”起來,讓它們重新在當代語境下發揮作用。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處理“行動的後果”與“行動的動機”之間的張力。如果行動的動機是純粹的,那麼行動本身是否就不受世俗評判的影響?這種對內在純粹性的強調,在我看來,是所有精神追求的終極目標。

評分

聞中作為譯者或閤作者,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呈現方式多瞭一層期待。好的翻譯不僅是文字的轉換,更是思想的橋梁。印度哲學的概念往往非常精微且難以用日常語言精確捕捉,我希望聞中的翻譯能保持原作的深度和韻味,避免過於“西方化”或過於“口語化”的解讀。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感受到那種跨越文化和時空的智慧震顫,仿佛直接從斯瓦米·辨喜的口中聽聞教誨一般。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將“行動”的世俗維度與“瑜伽”的超越維度完美融閤,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完整的指南。我渴望從中找到一種內在的平衡點,讓我的行動不再是負擔,而是自由的錶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