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精裝版) | 作者 | 李國祥 |
| 定價 | 40.00元 | 齣版社 | 崇文書局(原湖北辭書齣版社) |
| ISBN | 9787540343903 | 齣版日期 | 2017-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字典收單字頭1萬餘個,是供初高中、大學生及其他中等文化層次讀者學習古代漢語和閱讀一般古籍的中型古漢語工具書。本字典以規範的簡體字排列字頭,括注繁體字和常見異體字;釋義精準到位,簡明扼要;例證豐富,具有典型性,疑難字詞句附注解,方便讀者理解。 |
| 作者簡介 | |
| 李國祥,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曆史文獻學研究所所長。連續三屆擔任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古委會大型古籍整理項目《明實錄類纂》的整理工作,主編《古籍整理研究(八種)》、《國學知識指要》等書。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李國祥等十餘位古漢語專傢曆經數載進行編寫,是學習古漢語的工具書。□收錄古漢語常用字一萬餘個,復音詞韆餘條,極具典型性和實用性。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話說,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份厚重感就讓人覺得裏頭的學問不一般。封麵是那種沉穩的深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透著一股子書捲氣,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說實話,現在很多工具書為瞭追求便攜性,做得越來越輕薄,反而少瞭點“鎮得住場麵”的氣勢。但這本精裝版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翻開書頁,紙張的質地摸上去也很舒服,雖然是工具書,但印刷卻非常精良,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那些生僻的古文字形,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對長時間閱讀和查閱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賞那種對細節的考究,側邊切口處理得很平整,整體的做工體現齣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匠心。單憑這份紮實的製作工藝,就足以讓人願意把它作為案頭的常備工具,而不是隨便翻翻就束之高閣的“快消品”。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載體。
評分我之前習慣於使用電子詞典來輔助閱讀古文,圖個方便快捷,但用久瞭纔發現,那種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極大地損害瞭對詞匯整體脈絡的把握。電子屏幕的疲勞感暫且不提,更關鍵的是,電子詞典往往隻給你一個“答案”,卻剝奪瞭你對知識産生的聯想和深入探究的欲望。相較之下,捧著這本實體書進行查閱,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當你為瞭一個詞語的準確含義,在厚厚的書頁中翻找、比對,甚至不經意間掃到旁邊鄰近的詞條時,那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發現感是電子設備無法給予的。它強迫你慢下來,讓你的思維與文字進行一次實體化的互動,這種緩慢而紮實的積纍過程,纔是真正構建起語言知識體係的關鍵所在。它更像是一個沉默的、耐心的老師,而不是一個即時反饋的機器。
評分這本書的修訂工作顯然是緊跟時代學術前沿的。我注意到它在一些音韻學的標注上似乎有所更新和完善,這對於研究古代語音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很多舊版的工具書在語音標注上可能基於相對陳舊的研究成果,但語言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看到修訂版對一些常用字的中古音(比如用反切或更現代的擬音係統)做瞭細緻的校訂和補充,我感到非常欣慰。這意味著齣版方沒有把這本工具書當作一成不變的“聖經”,而是持續投入資源進行維護和升級。這種對學術嚴謹性的持續投入,使得這部工具書能夠跨越時間的限製,持續為不同年代的讀者提供最可靠的參考標準,而不是讓它成為一本“時代的遺物”。
評分從購買體驗的角度來說,這套書的定價雖然不算低廉,但考慮到其內容的廣度、修訂的深度以及精裝版的物理質量,我個人認為物超所值。市場上同類的大部頭工具書,往往在紙張和裝幀上做齣妥協,以換取更低的價格,但這反而縮短瞭書籍的生命周期。對於這種需要長期、高頻使用的參考資料,耐用性是第一位的。我希望它能陪伴我度過未來許多年的閱讀生涯,甚至在若乾年後,它依然能夠完好無損地擺在我的書桌上,作為我學習古漢語的一個忠實夥伴。買一本好工具書,其實就是在投資自己的知識積纍,而這本書的紮實程度和內容的權威性,完全支撐起瞭這份“投資”的價值。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抱有深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一部工具書的實用性和準確性。這本書在選字上的取捨和釋義的精煉度,著實下瞭不少功夫。很多時候,查閱一些古籍中的生僻詞,發現有些字典給齣的解釋過於單闆或過於學究氣,讓人一頭霧水。但這本修訂版似乎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既保留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瞭字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和具體語境下的含義。我試著查閱瞭幾個我一直睏惑的古義,比如“走”在先秦和唐宋時期含義的微妙差異,這本書的解釋就非常到位,不僅給齣瞭核心釋義,還附帶瞭簡短的例句齣處或用法提示,這對於真正想深入理解古代漢語的人來說,價值無可替代。這種由淺入深、兼顧考據與實用的編纂思路,讓人在使用過程中信心倍增,感覺每一步都走在瞭正確的學術路徑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