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新课标教材版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184-01-01 | 
| 作者:陈瑞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69.80 | 页数: | 印次: 4 | 
| ISBN号:978780103993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新课标教材版古典诗词鉴赏辞典》专门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规范,配合教学。《新课标教材版古典诗词鉴赏辞典》内容全面,功能强大,通俗实用。《新课标教材版小学生现代汉语词典》体例新颖,图文并茂,版面清新疏朗,装帧精美典雅。
《新课标教材版古典诗词鉴赏辞典》选取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包括散曲、杂剧)共450多首。每首诗词包括“原文”“注释”“鉴赏导示”“鉴赏”“鉴赏要点”等六部分。配有精美插图,内容全面,能够满足中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需求。
陈瑞,中教高级教师,多年来一直带毕业班,经验丰富,主编高考辅导书多部。
关雎 / 《诗经·周南》(001) 静女 / 《诗经·邶风》(005) 氓 / 《诗经·卫风》(008) 蒹葭 / 《诗经·秦风》(014) 无衣 / 《诗经·秦风》(018) 采薇(节选) / 《诗经·小雅》(021) 国殇 / [战国]屈原(024) 离骚(节选) / [战国]屈原(027) 离骚(节选) / [战国]屈原(031) 湘夫人 / [战国]屈原(037) 涉江 / [战国]屈原(043) 东门行 / 汉乐府(048) 江南 / 汉乐府(050) 十五从军征 / 汉乐府(054) 长歌行 / 汉乐府(057) 陌上桑 / 汉乐府(059) 长歌行 / 汉乐府(065) 孔雀东南飞(并序) / 汉乐府(067) 行行重行行 / 《古诗十九首》(080) 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083) 迢迢牵牛星 / 《古诗十九首》(086) 赠从弟(其二) / [汉]刘桢(088) 观沧海 / [汉]曹操(090) 龟虽寿 / [汉]曹操(093) 短歌行 / [汉]曹操(096) 七步诗 / [三国·魏]曹植(100)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三国·魏]阮籍(102) 归园田居(其一) / [晋]陶渊明(105) 饮酒(其五) / [晋]陶渊明(110) 杂诗十二首(其一) / [晋]陶渊明 (113) 拟行路难(其四) / [南朝·宋]鲍照(116) 山中杂诗 / [南朝·梁]吴均(119) 木兰诗 / 北朝民歌(121) 敕勒歌 / 北朝民歌(128) 野望 / [唐]王绩(130) 咏鹅 / [唐]骆宾王(132) 于易水送别 / [唐]骆宾王(134) 风 / [唐]李峤(13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唐]王勃(138) 从军行 / [唐]杨炯(142) 渡江汉 / [唐]宋之问(145) 感遇 / [唐]陈子昂(147) 登幽州台歌 / [唐]陈子昂(149) 咏柳 / [唐]贺知章(151) 回乡偶书 / [唐]贺知章(153) 春江花月夜 / [唐]张若虚(155) 感遇十二首(其一) / [唐]张九龄(160) 凉州词 / [唐]王翰(162) 登鹳雀楼 / [唐]王之涣(164) 凉州词 / [唐]王之涣(166) 夜归鹿门歌 / [唐]孟浩然(168) 早寒江上有怀 / [唐]孟浩然(17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孟浩然(173) 过故人庄 / [唐]孟浩然(175) 春晓 / [唐]孟浩然(177) 宿建德江 / [唐]孟浩然(180) 从军行(其四) / [唐]王昌龄(182) 出塞 / [唐]王昌龄(184) 采莲曲(其二) / [唐]王昌龄(186) 闺怨 / [唐]王昌龄(188) 芙蓉楼送辛渐 / [唐]王昌龄(190) 次北固山下 / [唐]王湾(192) 山居秋暝 / [唐]王维(194) 终南山 / [唐]王维(196) 终南别业 / [唐]王维(198) 观猎 / [唐]王维(201) 使至塞上 / [唐]王维(204) 积雨辋川庄作 / [唐]王维(206) 鹿柴 / [唐]王维(209) 竹里馆 / [唐]王维(211) 鸟鸣涧 / [唐]王维(214) 杂诗 / [唐]王维(216) 相思 / [唐]王维(2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220) 送元二使安西 / [唐]王维(222) 终南望馀雪 / [唐]祖咏(224) 峨眉山月歌 / [唐]李白(226) 渡荆门送别 / [唐]李白(229) 月下独酌 / [唐]李白(231) 行路难(其一) / [唐]李白(234) 蜀道难 / [唐]李白(238)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李白(24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唐]李白(250) 静夜思 / [唐]李白(253) 春夜洛城闻笛 / [唐]李白(25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李白(257) 子夜吴歌 / [唐]李白(260) 登金陵凤凰台 / [唐]李白(26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唐]李白(266) 望庐山瀑布 / [唐]李白(268) 送友人 / [唐]李白(271) 秋浦歌(其十五) / [唐]李白(273) 独坐敬亭山 / [唐]李白(276) 将进酒 / [唐]李白(278) 赠汪伦 / [唐]李白(283) 早发白帝城 / [唐]李白(285) 古朗月行(节选) / [唐]李白(288) 望天门山 / [唐]李白(291) 菩萨蛮 / [唐]李白(293) 忆秦娥 / [唐]李白(296) 燕歌行 / [唐]高适(299) 别董大 / [唐]高适(305) 黄鹤楼 / [唐]崔颢(307)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常建(309) 早梅 / [唐]张谓(311) 严郑公宅同咏竹 / [唐]杜甫(313) 兵车行 / [唐]杜甫(316) 羌村三首(其三) / [唐]杜甫(320) 蜀相 / [唐]杜甫(323) 月夜 / [唐]杜甫(325) 春望 / [唐]杜甫(328) 石壕吏 / [唐]杜甫(330) 江畔独步寻花 / [唐]杜甫(335) 水槛遣心 / [唐]杜甫(33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唐]杜甫(339) 绝句 / [唐]杜甫(342) 登楼 / [唐]杜甫(344) 旅夜书怀 / [唐]杜甫(347) 望岳 / [唐]杜甫(349) 绝句四首(其三) / [唐]杜甫(351) 春夜喜雨 / [唐]杜甫(355) 绝句(其一) / [唐]杜甫(358) 赠花卿 / [唐]杜甫(360)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 [唐]杜甫(362) 江南逢李龟年 / [唐]杜甫(36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杜甫(367) 登高 / [唐]杜甫(371) 咏怀古迹(其三) / [唐]杜甫(375) 秋兴(其一) / [唐]杜甫(378) 客至 / [唐]杜甫(380) 阁夜 / [唐]杜甫(383) 登岳阳楼 / [唐]杜甫(386)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唐]岑参(38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岑参(392) 逢入京使 / [唐]岑参(396) 枫桥夜泊 / [唐]张继(398) 喜外弟卢纶见宿 / [唐]司空曙(40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唐]刘长卿(403) 送灵澈上人 / [唐]刘长卿(406) 渔歌子 / [唐]张志和(408) 滁州西涧 / [唐]韦应物(411) 塞下曲 / [唐]卢纶(413) 寒食 / [唐]韩翃(415)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唐]李益(417) 塞下曲 / [唐]李益(420) 游子吟 / [唐]孟郊(422) 凉州词(其一) / [唐]张籍(42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唐]韩愈(426) 听颖师弹琴 / [唐]韩愈(42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唐]韩愈(432) 题都城南庄 / [唐]崔护(434) 西塞山怀古 / [唐]刘禹锡(436) 乌衣巷 / [唐]刘禹锡(438) 望洞庭 / [唐]刘禹锡(440) 浪淘沙(其一) / [唐]刘禹锡(442) 竹枝词 / [唐]刘禹锡(445) 秋词(其一) / [唐]刘禹锡(44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刘禹锡(449) 石头城 / [唐]刘禹锡(453) 夜筝 / [唐]白居易(456) 问刘十九 / [唐]白居易(458) 观刈麦 / [唐]白居易(460) 望月有感 / [唐]白居易(464) 卖炭翁 / [唐]白居易(467)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白居易(471) 长恨歌 / [唐]白居易(475) 琵琶行(并序) / [唐]白居易(490) 钱塘湖春行 / [唐]白居易(498) 暮江吟 / [唐]白居易(501) 池上 / [唐]白居易(504) 忆江南 / [唐]白居易(506) 悯农(其一) / [唐]李绅(508) 悯农(其二) / [唐]李绅(510) 渔翁 / [唐]柳宗元(512) 江雪 / [唐]柳宗元(515) 登柳州
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这对于我这样既喜欢阅读又注重藏书品质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它的设计鼓励你持续地、反复地去翻阅和对比。我注意到,在一些主题词条下,它将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巧妙地并置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关于“月光”意象的描写,它能让你在同一页面上看到初唐的清丽与盛唐的博大之间的微妙差异。这种对比式学习,是单纯在线上搜索难以获得的直观体验。它成功地将零散的诗词知识点,编织成了一张密实而具有体系感的知识网络,每当我需要深入理解某一位诗人的风格时,我总能回到这本书中找到那个最佳的切入点,它就像一个可靠的“锚点”,将我的思绪稳稳地固定在古典诗词的深厚土壤之上。
评分我对这类工具书的实用性要求极高,尤其是涉及文学鉴赏这种需要反复查阅和对比的领域。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可以说做得相当出色。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而是似乎构建了一套内部检索系统,比如它在对一些典故的解释时,关联性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当你查阅某一句诗的特定用典时,它不仅会给出最直接的解释,还会旁及这个典故在不同朝代诗人笔下是如何演变的,这种横向和纵向的串联,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维度。我曾为了一个不太常见的意象,在好几本不同类型的诗词集里打转,但在这本工具书里,通过它的索引和交叉引用,我很快就定位到了想要的深度解析。这套编排体系,明显是针对资深爱好者或者需要进行学术研究的人群设计的,它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过于浅显,而是深入到了文本肌理之中,这种深度与广度的平衡,非常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考究的,封面那种雅致的墨蓝色,配上烫金的宋体字,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平时买书比较注重实体感,很多现代出版物为了追求轻便和成本,纸张用得又薄又容易泛黄,但翻开这本,触感扎实,油墨印得也很清晰,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诗词,字迹也丝毫没有模糊不清的感觉。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版本考据和注释的部分,排版非常讲究,行文间留白得当,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也不会感到太过疲劳。而且,它的整体尺寸拿捏得很好,既能保证内容信息的完整性,又方便随身携带,偶尔在咖啡馆里或者通勤路上拿出来翻阅,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这个版本的整体视觉体验,给了我一种回归传统、认真治学的厚重感,这对于一本严肃的鉴赏辞典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用心,是对古代文学的尊重,也提升了读者阅读和收藏的愉悦感。
评分从一个经常与电子资源打交道的现代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数字化体验设计是值得称赞的。虽然它是实体书,但它在某些特定知识点的处理上,似乎预留了与现代信息检索习惯的接口。比如,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音、异体字或者特定方言词汇的标注,它处理得非常细致,旁注的解释清晰简洁,不拖沓。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古籍文献的出处引用非常规范,这对于我进行二次研究时,能够快速追溯到原始文本的可靠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实体工具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信息源的权威性和可追溯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严谨,它的注释体系就像一个微型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古籍数据库,让我感觉非常可靠。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它在“鉴赏”二字上的体现,这一点远超我预期的“辞典”范畴。很多辞典只是做到了“释义”,告诉你这首诗写了什么,用了什么典故,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给出了“如何看”的方法论。它不只是简单的旁白式解读,而是尝试去剖析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例如,对于一些意象的解读,它会对比不同流派的观点,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讨论空间,而不是给出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尊重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它引导你去质疑、去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引导式鉴赏”,在我阅读其他工具书时很少见到,它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导师在耳边低语,让你看到诗歌背后的呼吸和生命力,而不是一堆冰冷的文字符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