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跟巴黎名媛学气质
定价:39.00元
作者: 珍妮弗· L · 斯科特;邓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86770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巴黎女人散发的气质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她们的举手投足间尽是周到和得体,与巴黎这座底蕴浓厚的城市相得益彰。可以想象,珍妮弗是一位善于修炼气质的女人。她聪慧、优雅,逐渐习得巴黎的法式优雅气质,并成为你的榜样。你会知道个人的气质和魅力也是可以培养的,只需要一位气质不凡的导师。
如果你苦于难以展现自己的魅力,读一读这本书。你会像被赋予魔力一般,内心平静、处事文雅。
内容提要
珍妮弗学生时代到法国做交换生,发现了法国女性精致生活的艺术。这不仅与良好的仪态、时尚的着装有关,更重要的是优雅从容地面对一切。注重自身形象,与家人良好互动、学会待人接物、注重沟通技巧……这些品质在巴黎这座文明古老的城市熏陶下熠熠生辉。
作者将此来之不易的智慧与教训娓娓道来,希望每个女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生命的启发,收获气质无言的威力。
目录
Part1 气质的力量
Chapter1 优雅女人懂得气质的力量 003
Part2 举手投足的魅力
Chapter2 风格是好的名片 023
Chapter3 衣着合宜代表对生活的热情 041
Chapter4 于细微间注重姣好的容颜 069
Chapter5 展现自己要举止大方 085
Chapter6 充满魅力的交流方式 101
Part3 提升气质的练习
Chapter7 主客礼仪 131
Chapter8 用餐时的讲究 143
Chapter9 无论何时何地 151
Chapter10 美,不只是皮相 169
Chapter11 学会与他人相处 181
作者介绍
珍妮弗·L·斯科特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赫芬顿邮报》专栏作家、美国超人气“每日生活鉴赏家”博主。2012年开始,珍妮弗根据亲身经历,推出有关女性生活艺术的作品。本书《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全球售出超百万册。N、BBC、CBS、《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新闻周刊》《每日邮报》曾对其进行大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是冲着它那个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的名字去的,想着能学到一些关于法式生活美学或者穿搭技巧之类的干货。毕竟“巴黎名媛”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滤镜,让人联想到那种毫不费力的精致感。然而,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生活态度的哲学小册子,而非一本简单的“如何变美”指南。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内敛的笔触,探讨了何为真正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昂贵的香槟和皮草堆砌出来的,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笃定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捕捉。比如,书中有一章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日常的早餐仪式中融入一种近乎冥想的专注力,将一杯咖啡、一块面包的体验提升到艺术欣赏的高度。我一直以为气质是需要外在修饰的,但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或许真正的优雅,是与自我和解后,自然流露出的那份松弛感。它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步骤或清单,而是引导读者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发掘那些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美好瞬间。这种启发性的写作方式,初读时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空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始显现,我发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提高了不少,不再急于评价,而是愿意去观察和感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语言风格,简直像是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与一位见识卓绝的长者进行一场漫长而私密的交谈。它的遣词造句,极少使用那种哗众取宠的形容词,而是偏爱用一些极富画面感和触感的词汇来构建场景。例如,书中描写一位“名媛”如何挑选一件旧物时,用的是“那件羊绒围巾带着三十年风霜的沉淀,如同月光下打磨过的鹅卵石般温润”,而不是简单地说“围巾很旧但很漂亮”。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质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那一段,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效率”的理解。传统观点认为时间要被塞满,但作者却主张,真正的从容,在于为“无用之事”留出足够的空间——比如,对着窗外发呆、仅仅为了阅读而阅读、或者只是静静地听完一首曲子的完整呼吸。这种对“浪费时间”的重新定义,对我这个常年被待办事项清单追赶的人来说,犹如醍醐灌顶。它不是教你如何更快速地完成工作,而是教你如何更有意识地“存在”于当下。读完后,我没有立刻去添置任何东西,反而清理掉了手机上许多不必要的通知,试图为自己的思绪腾出一点呼吸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像是一系列精心打磨过的散文集合,它们之间没有线性的逻辑推进,而是通过一种意境上的共鸣相互连接。这要求读者必须拥有一定的耐心和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美学时所采用的那种近乎禅意的语言,它不指向任何特定的文化符号,而是直击人类共通的审美体验。比如,作者描述光线穿过旧书页时的那种“被时间过滤过的柔和”,这种感觉是跨越国界的。全书的核心信息似乎是:真正的“气质”是一种“未完成的艺术品”,它需要持续的自我打磨和对外界的开放性。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种永恒的动态过程。因此,读完这本书后,我没有产生“我已经学到了”的满足感,反而有一种“我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兴奋感。它成功地将阅读的终点,转化为了自我提升的新起点,它教会的不是外在的姿态,而是内心的坐标系,让你在任何喧嚣的环境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安静的、有质感的角落。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非轻松愉悦的“消遣”二字可以概括。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挑战,需要读者带着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性的态度去深入挖掘字里行间隐藏的深意。作者似乎并不在乎你是否会记住某一个特定的“技巧”,她更在意的是你是否被她提出的某些观点所触动,并引发了对自身生活哲学的重构。书中对“社交礼仪”的探讨尤为尖锐,它剖析了现代社交中那种相互表演、相互迎合的虚假繁荣,并提出真正的社交魅力,源于一种坚不可摧的自我边界感。这种边界感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清晰地知道“我是谁,我愿意付出什么,我拒绝什么”的清晰认知。我试着在最近参加的一次聚会上应用了这种“边界感”,不再为了迎合谈话对象而强颜欢笑或附和,结果发现,虽然话题的广度有所减少,但深度却大大增加了,与那些真正能产生共鸣的人,反而建立了更稳固的联系。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融入”,而在于教你如何“独立”地存在于任何环境中,而不被环境所吞噬。它对那种浮于表面的“礼貌”进行了无情的解构,代之以一种基于真诚和尊重的互动模式。
评分如果你期待这本书里能找到诸如“五件必备的丝巾系法”或者“如何挑选香水的前中后调”这样的实用清单,那你可能会大失所望。这本书的落脚点,彻底不在物理层面,而是深扎于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内在景观”的描摹,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细腻观察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她谈到“脆弱性”如何成为一种力量,而不是弱点。在如今这个强调“完美人设”的时代,承认自己的局限、展现出适度的不确定性,反而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种观点,在许多励志书籍中是被刻意回避的。书中引用了许多古典文学或艺术史中的例子来佐证她的论点,使得整本书的论证结构非常扎实,绝非空穴来风。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望着天花板琢磨作者这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因为这些观点需要被“消化”而非仅仅被“阅读”。它迫使我跳出日常思维的惯性,去思考更宏大的人性课题,而非仅仅是个人形象的修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