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震撼世界的N場戰爭 | 作者 | 邱衛東 |
| 定價 | 16.00元 | 齣版社 | 中國石油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3653607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214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在人類的進程中,總是避免不瞭戰爭的硝煙,也躲避不開戰爭帶來的蕭瑟與悲壯。《震撼世界的N場戰爭/曆史迴眸·世界的精彩華章》將古今中外的驚心動魄的戰爭再次展現於我們的麵前:從有史以來*早的戰爭到現代化的戰爭;從刀槍劍盾的格鬥到飛機導彈的對抗,認識戰爭是為瞭和平,為瞭世界的和平,我們必須製止戰爭。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1.商周後的決戰--公元前1027年的牧野之戰 2.早的會戰,早的和約--公元前13世紀的古埃及與赫梯戰爭 3.神聖的事業,黷武的精神--公元前8-前7世紀的亞述戰爭 4.歐、亞兩洲的第-次大規模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的希波戰爭 5.爭奪資源、奴隸和霸權的百年大戰--公元前264-前146年的布匿戰爭 6.中國中央集權製拉開瞭帷幕--公元前230-前221年的秦統-六國之戰 7.民族悲壯流浪史的開端--66-135年的猶太戰爭 8.的宗教革命--622-632年的阿拉伯半島統-戰爭 9.跨世紀的遠徵與掠奪--1096-1254年的十字軍東侵 10.金戈鐵馬,萬裏徵戰--1221-14.2年的濛古帝國的擴張戰爭 11.長達P]6年的侵略與反侵略--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 12.封建貴族的集體葬禮--1455-1485年的英國“玫瑰戰爭” 13.中朝軍民並肩抗日寇 1592-1598年的朝鮮衛國戰爭 14.世界近代史的第-頁--1642-1648年的英戰 15.喪鍾為奧斯曼帝國而鳴--16-18世紀的奧土戰爭 16.反殖民統治的萊剋星頓槍聲--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 17.從土倫到滑鐵盧--1796-1815年拿破侖發動的戰爭 18.砸碎瞭300年殖民枷鎖的戰爭--1790-1826年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19.“荒野雄獅”飲恨莫斯科--1812年的俄法戰爭 20.中華民族屈辱史的開端--184.-1842年的中英戰爭 21.加速沙俄農奴製崩潰的戰爭--1853-1856年的剋裏米亞戰爭 22.奴役與自由的決戰--1861-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 23.播下瞭德法兩國世仇的種子--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 24.東方巨龍的--1900年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 25.飛機參戰的戰爭--1911-1912年的意土戰爭 26.人類曆史上的空前大屠殺--1914-1918年的第-次世界大戰 27.-場決定人類曆史進程的拉鋸戰--1916年的德法凡爾登之戰 28.國際反鬥爭的悲壯之作--1936-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 29.雪洗外敵入侵的百年屈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30.僥幸取勝的“閃電戰”--1940年的德國吞並荷、比、盧、法戰爭 31.震驚世界的偷襲戰--1941年的日本奇襲珍珠港之戰 32.鮮血染紅的曆史豐碑--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33.諾曼底半島上的隆隆炮聲--1944年的盟軍諾曼底登陸戰 34.東方革命的勝利曙光--1946-1950年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 35.中朝人民的友誼凱歌--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 36.美國陷進戰爭的泥潭--1961-1975年的越南戰爭 37.現代武器下的低水平戰爭--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 38.以色列帝國的擴國夢--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 39.“沙漠軍刀”刺開“防綫”--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 40.投嚮新世紀的戰爭陰影--1999年的北約轟炸南聯盟之戰 41.美英聯軍發動的“斬首行動”--2003年的美軍入侵伊拉剋戰爭 42.舉起打擊的戰旗--美國及英國、德國國際聯軍發動的阿富汗戰爭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震撼世界的N場戰爭/曆史迴眸·世界的精彩華章》: 公元前14世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古埃及與赫梯為爭奪敘利亞地區的控製權展開瞭延續數十年的戰爭。這場戰爭中的關鍵性戰役一一卡迭石之戰,是古代軍事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早的會戰之一。戰後締結的和約是曆史上保留至今早的有文字記載的國際軍事條約文書.古代敘利亞地區位於亞、非、歐三大洲結閤部,是古代海陸商隊貿易樞紐,曆來為列強必爭之地。 很早以前,埃及就多次發動對敘利亞地區的徵服戰爭,力圖建立和鞏固在敘利亞地區的霸權。但埃及建立霸權的努力遇到瞭其強鄰赫梯的有力挑戰。約公元前14世紀中葉,當埃及忙於宗教改革、無暇他顧時,赫梯迅速崛起,在其雄纔大略的國王蘇皮盧利烏馬斯的率領下,積極嚮敘利亞推進。逐步控製瞭埃及在敘利亞的許多領地,沉重打擊瞭埃及在這個地區的既得利益。 埃及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決心重整旗鼓,與赫梯一決高下,恢復埃及在敘利亞地區的統治地位。為此,拉美西斯二世厲兵秣馬,擴軍備戰,組建瞭普塔赫軍團,連同原有的阿濛軍團、賴軍團和塞特軍團,再加上由努比亞人、沙爾丹人等組成的雇傭軍,共擁有2萬餘人的兵力。公元前1286年,埃及首先齣兵占領瞭南敘利亞的貝魯特和比布魯斯。次年(前1285年)4月末,拉美西斯二世禦駕親徵,率4個軍團從三角洲東部的嘉魯要塞齣發,沿裏達尼河榖和奧倫特河榖揮師北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行軍,進至卡迭石地區,於卡迭石以南約24韆米處的高地宿營。 位於奧倫特河上遊西岸的卡迭石,河水湍急,峭壁聳立,地勢險要,是聯結敘利亞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軍隊的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埃軍試圖首先攻剋卡迭石。控製北進的咽喉,然後再嚮北推進,恢復對整個敘利亞的統治。 就在埃及舉兵北上之際,一場緊鑼密鼓的備戰活動也在赫梯全麵展開。拉美西斯二世還未啓程,赫梯就已經從派往埃及的間諜那裏獲悉瞭埃及即將齣兵遠徵的秘密情報。赫梯王穆瓦塔爾召開王室會議,製訂瞭以卡迭石為中心,扼守要點,以逸待勞,誘敵深入,粉碎埃軍北進企圖的作戰計劃。為此,赫梯集結瞭包括2500—3500輛雙馬戰車(每輛戰車配備馭手1人、士兵2人)在內的2萬餘人的兵力,隱蔽於卡迭石城堡內外,擬誘敵進入伏擊圈後,將其一舉殲滅。 拉美西斯二世率軍在卡迭石附近高地駐宿一夜後,於次日清晨指揮主力部隊嚮卡迭石進擊。意欲在黃昏之前攻下該堡。拉美西斯二世率阿濛軍團衝鋒在前,賴軍團、普塔赫軍團居後跟進,塞特軍團由於行動遲緩,尚滯留在阿穆路地區,一時難以到達戰場。當阿濛軍團進至卡迭石以南約13韆米的薩布吐納渡口時,截獲兩名赫梯軍隊的“逃亡者”。這兩名實為赫梯“死間”的貝都因遊牧人謊報赫梯主力尚遠在卡迭石以北的哈爾帕,並謊稱卡迭石守軍士氣低落,力量薄弱,畏懼埃軍,特彆是敘利亞各城邦王侯有歸順埃及之意。拉美西斯二世信以為真,立即指揮阿濛軍團從薩布吐納渡口跨過奧倫特河,孤軍深入,直抵卡迭石城下。穆瓦塔爾聞訊立即將赫梯主力秘密轉移至奧倫特河東岸,形成包圍圈,將埃軍團團圍住。拉美西斯二世從剛剛捕獲的赫梯俘虜口中知道中計,立即派人催促賴軍團和普塔赫軍團緊急支援。當賴軍團到達卡迭石以南的叢林時,早已埋伏於此的赫梯戰車齣其不意地攻其側翼,賴軍團損失慘重。接著,赫梯軍隊以2500輛戰車嚮埃軍阿濛軍團發起猛烈攻擊,埃軍士兵一觸即潰,四散逃命。陷入重圍之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侍衛的掩護下,左突右擋,奮力抵抗,並祈求阿濛神的庇佑,還將護身的戰獅放齣來“護駕”。在此危急時刻,埃軍北上遠徵時曾留在阿穆路南部的一支部隊趕到。這支援軍呈三綫配置:一綫以戰車為主,輕步兵掩護;二綫為步兵;三綫步兵和戰車各半。他們突然齣現於赫梯軍隊側後方,對赫梯軍猛攻,把拉美西斯二世從危局中解救瞭齣來。埃軍連續發動6次衝鋒,將大量赫梯戰車趕人河中。赫梯王也增派戰車投入戰場,猛衝埃及中軍,並令8000名要塞守軍短促齣擊,予以配閤。戰鬥十分激烈。黃昏時分,埃及普塔赫軍團先頭部隊趕到,加入戰鬥。人夜,赫梯軍退守要塞,戰鬥結束,雙方勢均力敵,勝負未分。 此後的16年中,戰爭延綿不斷,但規模都比較小。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之戰輕敵冒進的教訓,改取穩進戰略,一度迴到奧倫特河。但赫梯采取固守城堡、力避會戰的策略,雙方均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長期的戰爭消耗,使雙方無力再戰。約公元前1269年,由繼承自己兄長穆瓦塔爾王位的赫梯國王哈吐什爾提議,經拉美西斯二世同意,雙方締結和平條約。 哈吐什爾把寫在銀闆上的和議草案寄到埃及,拉美西斯二世以此為基礎擬定瞭自己的草案,寄給赫梯國王。條約全文以象形文字被銘刻在埃及卡納剋和拉美西烏姆寺廟的牆壁上。它是譯自原稿的副本,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語和當時國際通用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書寫的,在赫梯首都的檔案庫中發現有用巴比倫楔形文字書寫的泥版復本。 條約規定:雙方實現和平,永遠不再發生敵對,永遠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關係”;雙方實行軍事互助,共同防禦任何入侵之敵;雙方承諾不得接納對方的逃亡者,並有引渡逃亡者的義務。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次視覺的盛宴。封麵采用瞭啞光處理,觸感溫潤細膩,中央的插圖采用瞭古典的油畫風格,色調沉鬱而富有張力,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書脊的設計非常巧妙,字體采用瞭燙金工藝,在光綫下閃爍著低調而奢華的光芒,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一探究竟。紙張的選擇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種廉價的紙漿味,而是帶著淡淡的墨香和木質的清香,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而且,內頁的排版布局極為齣色,留白得當,段落之間的間距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復雜的曆史事件梳理,也能讓人一目瞭然,閱讀體驗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裝幀的用心程度,無疑為後續的閱讀體驗奠定瞭堅實而高雅的基調。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手法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顯然對如何駕馭宏大敘事有著爐火純青的技藝。他並沒有采取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記錄方式,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來自當事人的書信、日記摘錄以及戰地記者的現場報道。這種多維度的信息輸入,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現場感和真實性。讀到關鍵轉摺點時,敘事的節奏感拿捏得恰到好處,時而如疾風驟雨般緊湊,令人窒息;時而又放緩筆觸,深入描繪那些決定性時刻背後人物的內心掙紮和細微的情感波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多方勢力博弈時的冷靜和剋製,沒有過度渲染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的無可奈何與偶然性上。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參與一場精心編排的史詩劇,情感的跌宕起伏,完全被作者的筆鋒所牽引,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對曆史類書籍的專業性要求一嚮苛刻,但這本書在史料的紮實程度上,遠超我的預期。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數據、引用的官方文件和專傢的學術觀點,背後必然是研究者無數個日夜的辛勤耕耘。尤其是在對一些長期存在爭議的史料進行交叉比對和審視時,作者展現齣瞭驚人的批判性思維。他並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將不同的史學觀點並置,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態度非常可貴。我甚至特意去查閱瞭其中幾處關鍵戰役的時間綫和部署細節,發現書中引用的數字和地圖注解都達到瞭極高的精準度。對於任何追求深度和準確性的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絕對能成為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它的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為我們提供瞭理解過往事件的一個堅實可靠的框架。
評分從整體結構來看,這本書的邏輯組織脈絡清晰到令人稱奇。它似乎遵循著一套非常清晰的內在時間軸,即便跨越瞭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敘述的主綫也從未迷失。每一章的過渡都設計得極為流暢自然,作者總能找到一個巧妙的切入點,將前一個事件的餘波自然地引嚮下一個衝突的醞釀。我尤其欣賞它在章節收尾時的處理——往往不是戛然而止,而是留下一個懸念或者一個開放性的哲學思考,讓人在閤上書頁後,仍能持續地沉浸在對曆史意義的探討中。這種結構上的精密設計,使得長達數十萬字的篇幅讀起來絲毫沒有臃腫感,反而有種層層遞進、水到渠成的閱讀快感。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者,更像是一位高明的領航員,引導讀者在復雜的曆史迷宮中,始終保持清晰的航嚮。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戰略決策與最微小的個體體驗連接瞭起來,形成瞭一種既磅礴又親密的閱讀體驗。很多曆史書讀起來總覺得疏離,那些人物像抽象符號,但在這本書裏,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炮火下的恐懼、勝利後的狂喜以及漫長圍睏中的絕望。作者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普通士兵的生活細節——他們吃的是什麼,在休息時會談論些什麼,麵對死亡時的祈禱詞。這種“去神化”的寫作手法,讓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曆史人物變得有血有肉,他們的選擇和痛苦也因此更具感染力。讀到某個年輕士兵的遺書片段時,我甚至感到瞭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仿佛自己也能聞到硝煙和泥土的味道,這種深刻的情感衝擊力,是單純羅列事實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