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文新解 黄海峰,姜继斌,王婷莹 经济日报出版社 9787519601706

道德经:白话文新解 黄海峰,姜继斌,王婷莹 经济日报出版社 978751960170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文化
  • 经典
  • 白话文
  • 新解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黄海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01706
商品编码:29978548585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道德经:白话文新解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19601706
定价:42 元 本店价:33.6 元
折扣:【80】 节省:8.4 元
分类:  →  
货号:1706595
图书简介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典哲学、古典社会治理学的杰作,是东方太极文化的经典名著,也是关于人们价值观论说的经典。它的哲学思想、治理学思想和价值观念至今依然放射耀眼的光芒,为世界各国治理大师所折服。
本书直接用现代话语来表达《道德经》的经文,同时把经文附注在每句白话经文后的括号之内,经文之后附有关于古文字句的注释,以供读者对照阅读;并在每章加上了标题,并有相关的引言及关于经文内容的评析,以供读者参考。采用这种结构,使本书摆脱了传统流行的古文诠释的架构,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虽然2500年前的《道德经》侧重于对帝王的说教,但对普通大众也深有教益。例如,在如何看待生死功名、如何看待贫富荣辱、如何看待强弱刚柔、如何看待予取得失、如何善待他人、如何看待战争等方面,《道德经》不愧是教益无穷的经典之作。《道德经》还是我们解读河图、洛书、易经、八卦、太极图、万字符的一把钥匙,更是人们探索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灵感的源泉。全书言简意赅,立论石破天惊,对于当今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浩瀚书海中的璀璨星辰:精选人文社科佳作导览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书籍是承载智慧、传承文化的精神载体。我们精选了一系列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们从不同维度深刻剖析了人类社会、历史变迁、思想演进以及个体精神的构建,旨在为求知者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以下是本次导览的重点书目介绍: --- 一、 历史的深层肌理:《罗马帝国的衰亡与陷落》(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作者: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 这部巨著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对人类文明兴衰规律的宏大考察。吉本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无可匹敌的史学功力,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公元2世纪到15世纪,一个庞大帝国从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跨越性的视野和批判性的视角。吉本不仅关注政治、军事的表象,更深入剖析了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文化观念以及宗教影响如何共同作用,促成了这一西方文明基石的崩塌。他对道德松弛、财政枯竭、蛮族渗透以及基督教兴起等复杂因素的梳理,至今仍是理解“文明的悖论”(即文明内部的脆弱性)的必读书。阅读吉本,如同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俯瞰时间洪流,理解结构性问题的深远影响,而非简单归咎于某一次战役的失利。其行文风格典雅、论证严谨,是西方史学的巅峰之作。 --- 二、 思维的革命:对科学与理性的致敬:《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托马斯·S·库恩(Thomas S. Kuhn) 库恩的这部著作彻底颠覆了传统上认为科学知识是线性累积的观点。他引入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指出科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渐进过程,而是充满着“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的断裂式飞跃。 本书详细阐述了“常态科学”——即在既定范式框架内解决“谜题”的阶段,如何逐渐积累起无法解释的“反常现象”(Anomalies)。当这些反常现象积累到临界点时,科学共同体便会经历一场剧烈的、非逻辑性的“科学革命”,从而建立起全新的认知框架。库恩的理论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知识本质、真理相对性以及社会建构性在科学认知中作用的理解。它不仅是科学史的里程碑,更是影响了哲学、社会学乃至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经典文本,促使我们反思自身思维定势的边界。 --- 三、 现代性的困境与人性的探寻:《局外人》(L'Étranger) 作者: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作为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局外人》以其冷峻、疏离的笔触,刻画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精神的异化与荒谬感。主人公默尔索的视角,提供了一种对既定社会规范、情感表达和道德审判体系的彻底挑战。 小说通过对一系列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件(如母亲的葬礼、海边的枪杀)的冷静叙述,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那层脆弱且经常被误解的契约。默尔索的“诚实”——他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赋予虚假的情感意义或社会期待的解释——最终被社会视为最大的罪过。加缪通过这一故事,深刻探讨了“荒谬的哲学”:人渴望意义,但宇宙保持沉默。阅读《局外人》,是对个人自由边界、社会压力的反思,以及对“真实存在”的严肃追问。其简洁有力的语言背后,蕴藏着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洞察。 --- 四、 治理的智慧与权力的本质:《君主论》(Il Principe) 作者: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 《君主论》是政治哲学史上最具争议也最常被误解的著作之一。它摒弃了中世纪关于道德君主的理想化叙事,转而以一种冷酷而务实的目光,直视权力运作的“真实状态”(Verità effettuale della cosa)。 马基雅维利的核心关切是如何获取、巩固和维持国家权力。他分析了“德行”(Virtù,指能力、魄力、手腕)与“命运”(Fortuna,指偶然性、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他主张君主应学会“不善良”,为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必要时必须诉诸权术和威慑,并强调“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更为可靠”。尽管其内容常被冠以“权谋术”的恶名,但其对政治现实主义的深刻揭示,为后世的政治分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迫使读者思考:政治的伦理边界究竟何在?是理想的纯洁性重要,还是现实的稳定更具优先性? --- 五、 人类心智的蓝图:《梦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学的开山之作,标志着人类开始对自身内在世界进行系统性的科学探究。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通往“无意识的皇家大道”,是欲望、冲突和未解决的心理创伤的象征性表达。 本书详细介绍了“梦的工作”机制,包括凝缩、移置、象征化等过程,将看似混乱的“显梦”转化为可以被解读的“隐梦”。弗洛伊德通过对梦境的剖析,首次清晰地勾勒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动力学结构。这部作品不仅奠定了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础,更渗透到艺术批评、文学分析乃至日常文化理解之中,它揭示了驱动人类行为的强大、往往是隐秘的非理性力量。阅读此书,是与自己内心深处复杂结构的一次严肃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是在书店里无意间看到的,光是那个装帧就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也挺舒服的,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纸,而是带着一点点微微的粗粝感,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子文雅的气质,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让人觉得很放松,很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整体来看,光是作为一个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它也绝对是值得的,传递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尊重的态度,让这本书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一个特别的存在。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无疑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匠心,让人对内文的质量也抱有更高的期待。

评分

对于经典著作的解读,我一直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太多“新解”往往是曲解或者过度演绎。我之前读过一个译本(或解读本),它的注释和阐发似乎加入了太多作者个人的主观臆断,读到后面,我反而开始怀疑原著到底是什么意思了。这本书(指代一个没有具体书名的类似主题的书籍),则给我的感觉是:它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尊重感”。编者似乎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是“引路人”而非“定义者”,他们提供的白话阐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辅助理解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取代原文的权威解读。通过这种平衡,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可以在不失对原意的敬畏的前提下,真正领会到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深远意境,让我对这门古老的学问重拾了信心和兴趣。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些偏向历史和文化溯源的著作,那种追溯源头、探寻古人智慧的乐趣,是其他题材难以比拟的。我之前读过另一本类似的著作,它在讲解某个古代典籍时,用了非常学术化和考据性的语言,虽然严谨,但读起来实在像是在啃硬骨头,生怕一个不留神就理解错了其中的细微差别。相比之下,这本书(指代一个没有具体书名的类似主题的书籍)在处理这些复杂概念时,显然采取了一种更具亲和力的策略。它没有回避深度,但却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比喻来阐释,使得那些原本高悬在云端的哲理,变得触手可及。这种“雅俗共赏”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满足了对知识的渴求,又保证了阅读过程的流畅与愉悦,让人能够真正沉浸进去,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被阅读的难度劝退。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实用性”要求比较高的读者,如果一本书读完之后,合上扉页,我的生活没有发生任何细微的变化,那对我来说多少有点浪费时间。我之前看过一本关于东方智慧的书籍,内容很有趣,但感觉更像是一种知识的陈列,看完之后,我还是老样子,不知道该如何将它融入到我日常的忙碌生活中去。然而,这本书(指代一个没有具体书名的类似主题的书籍)与众不同,它让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在面对冲突和压力时,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运用书中提及的“顺势而为”的原则,而不是一味地硬碰硬。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强大,它不是说教,而是一种潜意识的调整,让我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加从容和有效。这种将古老智慧转化为当代生活动力的能力,才是衡量一本好书的关键标准。

评分

我尝试着去寻找一些与“智慧”和“生活哲学”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读完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要么是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指代一个没有具体书名的类似主题的书籍),我才体会到那种真正深入骨髓的启发。它没有直接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和思考的框架。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观点,思考它在当下的情境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种思辨的过程,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来得有价值得多,它强迫我走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书里对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的论述,都显得那么的贴切和深刻,像一位智者在我耳边低语,指引着迷津,让人感到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解决许多困扰已久问题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