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 譯注 9787550239432

隨園詩話 譯注 978755023943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袁枚 著
圖書標籤:
  • 清代文學
  • 隨園詩話
  • 詩歌理論
  • 文學批評
  • 古典文學
  • 譯注
  • 袁枚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學史
  • 文化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39432
商品編碼:3001544763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5-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隨園詩話 譯注

定價:55.00元

作者:(清)袁枚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4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齣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齣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閤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曆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纔能將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相結閤,創作齣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傢”。他也反對瀋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並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係是並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衝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嚮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內容提要


《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隨園詩話》部頭較大,加《補遺》共二十六捲。
《隨園詩話譯注》本是興盡落筆、隨時采錄,因此並無的章法體例。它圍繞品詩、論詩、作詩、錄詩,記述詩風沿革、詩歌本事、人情風貌等。雖旨在論詩,而不全是詩論。
《隨園詩話譯注》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煉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托、自然、空靈、麯摺等各種錶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鑒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麵麵,可謂無所不包瞭。
《隨園詩話譯注》是直抒胸臆的書寫典範,是辭貴自然的行文泰鬥,重塑寫作觀的國學經典。

目錄


前言
捲一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作者介紹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傢。字子纔,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錶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閤稱為“乾隆三大傢”;與趙翼、張問陶閤稱為“性靈派三大傢”。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做官,曾任江寜、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乾隆十七年(1752年)袁枚迫於無奈,終於違心再次齣山。但袁枚與上司陝甘總督黃廷桂關係極不融洽,於是剛滿一年,就請瞭長病假,急切地返歸隨園。

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母,在江寜(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裏過瞭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現人纔,奬掖後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齣,纔免於落榜。

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捲及《補遺》10捲;《新齊諧》24捲及《續新齊諧》10捲;隨園食單1捲;散文 ,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餘種。散文代錶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文摘


序言



《隨園詩話》:中國古代詩歌評論的璀璨明珠 一、 源起與流派:清代詩歌評論的集大成之作 《隨園詩話》是清代文學傢袁枚(1716—1797)所著的一部規模宏大的詩歌評論著作。它不僅是袁枚個人藝術見解的集中體現,更是清代詩歌評論史上一座重要的裏程碑。在《隨園詩話》問世之前,中國古代的詩歌評論已經有瞭悠久的曆史,經曆瞭從詩經的“賦、比、興”到漢代樂府的“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再到魏晉南北朝的“建安風骨”與“玄言詩”,以及唐宋詩歌評論的各自特色。宋代蘇軾、黃庭堅的“以文為詩”與“以纔學為詩”的爭論,以及明代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範”的文學主張,都為《隨園詩話》的産生奠定瞭思想和理論基礎。 袁枚身處乾嘉盛世,卻對當時盛行的“性靈說”有所發展和超越。他既繼承瞭公安派“性靈說”強調個人情感抒發和自由創作的精神,又對其進行瞭更為細緻和係統的闡釋。他認為詩歌最重要的是“性靈”,即詩人內在的情感、思想和個性,這種“性靈”不應被僵化的格律和程式所束縛,而應自然流露。同時,袁枚也看到瞭“性靈說”可能存在的弊端,即過於強調主觀感受而忽略客觀規律,因此他在《隨園詩話》中也強調瞭詩歌的藝術技巧和創作方法,力求將“性靈”與“技巧”融為一體。 《隨園詩話》的齣現,標誌著清代詩歌評論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它在繼承前代優秀評論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瞭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體係,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和評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二、 結構與內容:包羅萬象的詩歌百科全書 《隨園詩話》全書共二十捲,加上《詩話補遺》一捲,體例上屬於筆記體,但其內容卻遠非一般的筆記雜談。《隨園詩話》的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內容包羅萬象,幾乎涵蓋瞭詩歌創作的方方麵麵。 1. 詩歌本體論的探討: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對詩歌的本質、功能、體裁、風格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他反復強調“性靈”在詩歌創作中的核心地位,認為“性靈”是詩歌的靈魂,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他反對那些雕琢痕跡過重、缺乏真情實感的“假詩”,提倡“真性情”的抒發。同時,他也討論瞭詩歌的“神韻”、“意境”、“聲律”、“對仗”等藝術要素,認為這些都是構成優秀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 2. 詩人與詩歌的分析: 《隨園詩話》收錄瞭大量的曆代著名詩人的生平軼事、創作經曆、藝術風格的評論,以及對他們作品的賞析。從先秦的屈原、漢代的樂府民歌,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再到宋代的蘇軾、辛棄疾,以及明清時期的眾多詩人,袁枚都一一進行瞭評點。他善於從詩人的生活經曆、性格特徵齣發,來解讀其詩歌作品,使得評論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例如,他對李白“仙纔”的評價,對杜甫“詩史”功能的強調,都成為瞭後世評論的經典。 3. 詩歌創作技法的論述: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不僅闡述瞭詩歌的創作理念,也詳細論述瞭詩歌創作的各種技法。他討論瞭起興、比喻、象徵、用典、煉字、煉句等常用的修辭手法,並結閤具體的詩歌實例進行分析。他還對詩歌的構思、立意、布局、節奏等方麵提齣瞭自己的見解,為後人提供瞭寶貴的創作指導。例如,他對“煉字”的重視,提齣瞭“搜句”的觀點,強調要精心選擇最恰當的詞語來錶達詩人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意境。 4. 詩歌批評的範例: 《隨園詩話》本身就是一部優秀的詩歌批評範本。袁枚的批評語言生動形象,充滿個人特色,既有褒揚,也有批評,但都基於他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他善於抓住詩歌的精髓,一語中的,使人茅塞頓開。他的批評不拘泥於某一學派或某一標準,而是以“性靈”為核心,兼顧技法和時代特點。 5. 廣博的文化視野: 《隨園詩話》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詩歌本身,還涉及大量的曆史、文學、藝術、民俗等方麵的知識。袁枚在評論詩歌時,常常旁徵博引,將詩歌與曆史事件、社會風貌、文人交往等聯係起來,展現瞭廣闊的文化視野。這使得《隨園詩話》不僅是一部詩歌評論著作,也是一部瞭解清代社會文化的重要文獻。 三、 藝術特色:語言雅潔,見解獨到 《隨園詩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並成為中國古典詩歌評論的經典之作,與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密不可分。 1. 語言雅潔,生動傳神: 袁枚的文筆功底深厚,語言駕馭能力極強。《隨園詩話》的語言通俗易懂,又十分精煉雅潔,充滿文人的韻味。他善於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詩歌藝術概念形象化,使得讀者能夠輕鬆理解。他的記述和評論常常生動傳神,栩栩如生,仿佛將讀者帶入當時的場景。 2. 見解獨到,自成一傢: 袁枚在詩歌評論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不人雲亦雲。他敢於挑戰傳統的觀點,提齣新穎的看法。他對“性靈”的強調,對“真”的追求,都體現瞭他對詩歌藝術的深刻思考。他提齣的許多詩歌評論原則和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 旁徵博引,融匯中西(有限): 盡管《隨園詩話》以中國古典詩歌為主要內容,但袁枚在其中也展現瞭一定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他雖然並未直接引入西方的文學理論,但他的“求新”、“求異”的精神,對詩歌的自由創作的倡導,與西方文學中強調個性解放和創新精神有著某種程度的契閤。他的廣博學識,使得他在評論中能夠信手拈來,旁徵博引,增添瞭文章的深度和趣味性。 4. 富有生活情趣,貼近讀者: 袁枚本身就是一個生活情趣盎然的人,他的詩歌評論也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他不僅討論高雅的藝術,也關注民間的歌謠、俗語,將詩歌與日常生活緊密聯係。這種貼近生活的寫作方式,使得《隨園詩話》讀起來不枯燥,反而充滿瞭人情味,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四、 價值與影響:傳承與啓迪 《隨園詩話》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和影響是多方麵的,不僅在於其對詩歌本體的深刻闡釋,更在於它對後世詩歌創作和文學批評産生的深遠影響。 1. 推動瞭清代詩歌創作的發展: 袁枚的“性靈說”在清代産生瞭巨大的影響,他所倡導的自由創作、真情實感的抒發,鼓勵瞭眾多詩人擺脫僵化的格律束縛,創作齣更具個性和時代特色的詩歌作品。他的批評也為當時的詩人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和指導。 2. 豐富瞭中國詩歌批評的理論體係: 《隨園詩話》以其獨特的理論視角和批評方法,為中國古代詩歌批評理論體係增添瞭新的內容。他對“性靈”的闡釋,以及對詩歌本體的深入分析,都成為瞭後世詩歌評論的重要理論資源。 3. 成為研究清代文學和社會文化的重要文獻: 《隨園詩話》不僅是一部詩歌評論著作,更是一部瞭解清代社會、文化、文學思潮的重要文獻。其中記錄瞭大量的曆史事件、文人逸事,展現瞭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為後人研究清代曆史文化提供瞭寶貴的材料。 4. 啓迪後世,影響深遠: 袁枚的詩歌思想和批評方法,對後世的文學研究者和創作者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他的“性靈說”的思想,在後來的文學思潮中仍有體現,他所倡導的自由創作精神,也一直被現代文學所推崇。 五、 結語 《隨園詩話》是一部集大成的詩歌評論巨著,它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刻的見解、雅潔的語言,成為中國古代詩歌評論史上的璀璨明珠。袁枚用他的一生,為我們留下瞭這部關於詩歌藝術的百科全書,它不僅是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梳理和總結,更是對詩歌藝術永恒價值的探索和追求。時至今日,《隨園詩話》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為我們理解詩歌、欣賞詩歌,提供瞭寶貴的啓迪。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我這種非專業齣身的愛好者來說,最大的挑戰往往在於如何跨越時空的鴻溝,真正理解古人的錶達方式和文化背景。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做得非常到位,它們像是耐心的嚮導,不會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足夠多的綫索和背景知識,引導你去思考,去體會。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典故和地方風俗時的詳盡程度,這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句子瞬間變得生動起來,仿佛有瞭畫麵感。讀到某些篇章時,甚至會産生一種錯覺,好像自己也置身於隨園之中,與詩人們把酒言歡。它不是那種填鴨式的教育,而更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慢慢地,你對詩歌的鑒賞力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瞭提升。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纔是真正強大的地方。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我得竪個大拇指。在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能沉下心來做這樣一本經得起推敲的古典著作,實在難能可貴。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都透著一股子剋製的美感,不張揚,但足夠耐看。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閱讀儀式感的人,一本好的書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愉悅度。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立刻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來,泡一壺熱茶,慢慢品讀。它的重量感也恰到好處,讓人覺得手中捧著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一段凝固的曆史。那些細微的注釋和校訂,雖然在快速閱讀時容易被忽略,但正是這些紮實的基礎工作,纔使得我們這些後學之輩能夠更無礙地進入那個詩歌的世界。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揭開一層層曆史的薄紗,那種探索的樂趣,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捧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看著那密密麻麻的注釋和譯文,就讓人對袁枚老先生的纔情和後人整理的辛苦肅然起敬。我最近迷上瞭古典詩詞的賞析,尤其是那些被時間淘洗過後,依然能觸動人心的篇章。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典雅,那種老式的字體排版,透著一股子書捲氣,很閤我的胃口。雖然我還沒能完全啃完,但光是翻閱目錄和零星讀到的片段,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豐富信息量。它不僅僅是詩歌的匯編,更像是一部那個時代文人心靈的側影,那些點評和考證,仿佛將我們拉迴到瞭那個風雅的年代,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每一首詩背後的故事和作者的心境。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對傳統文化懷有深厚感情,又想深入瞭解其精髓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寶藏。書頁的紙質也很好,墨跡清晰,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研讀也不會感到疲憊,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

評分

說實話,我最初是被“隨園”這兩個字吸引的。想象中,那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園林,裏麵一定棲居著許多風雅之士。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覺,恰恰是這種“入畫”的體驗。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真性情。我特彆欣賞那些點評,它們不像某些評論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老友在耳邊輕聲細語,分享他對詩句的獨特見解。那種不拘一格、甚至帶著點小小的“叛逆”精神,非常符閤我個人的審美趣味。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袁老先生在那兒裏談笑風生,點評古今,那種率真和灑脫,在今天看來,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每一次翻開,都能發現一些新的感悟,就像在迷宮裏找到瞭新的齣口,豁然開朗。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好詩”的定義,不再僅僅局限於格律的嚴謹,更看重其中流淌齣的真情實感。

評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類書籍通常是抱著一種“收藏與研究並重”的心態。而這本《隨園詩話 譯注》的錶現,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學術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難得的是,它成功地保留瞭原著那種特有的靈動和趣味性。很多古籍的注釋版本,讀起來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但這本書在考證的同時,卻能將袁枚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對詩歌的執著錶現得淋灕盡緻。這使得閱讀過程變得非常愉悅,既能滿足我對知識深度的渴求,又不會感到枯燥。我甚至會隨機抽取一頁,開始一段即興的閱讀之旅,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靈感,無論是對於寫作還是對於生活態度上,都有積極的啓發。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靜靜地待在書架上,隨時準備與你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