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定价:42.00元
作者:(汉)崔寔,(汉)仲长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10822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展开)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等。
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
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研究者则繁事考据征引,重字义、出典而鲜及文意之贯通。其通俗之作,读者但知其意而不识其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此类著作便于一般阅读,而不便研究。其研究之作,虽考辨详悉,然或注明出典而不释意,或诂字义而略其文句,读者每不能融会贯通也。此类著作便于研究,不便阅读。”基于此种考虑,作者试图在“通俗”与“研究”之间寻求折中之道。其所作校注内容丰富,训诂考证严谨,释文通达准确,诚能做到既便读者阅读,又资研究之用。
目录
政论校注
前言
凡例
凡例附言
案语
闕题一
闕题二
闕题三
闕题四
闕题五
闕题六
闕题七
闕题八
闕题九
附录一 历代评议
附录二 崔寔传
昌言校注
……
作者介绍
孙启治,上海市图书馆研究员,已退休,整理出版有《墨子间诂》、《墨子校注》、《政论校注》、《昌言校注》、《申鉴注校补》等。
文摘
序言
作为一部校注本,它在现代学术语境下的意义是深远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拥有一本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和细致梳理的经典版本,是抵抗碎片化阅读的有效方式。它要求我们慢下来,去关注字里行间的细微差别,去体会古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思考问题的深度。这种慢读,本身就是一种对心性的锤炼。我发现,由于注释的清晰和校勘的准确,我得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文本的论辩艺术本身,而非纠结于难解的词句上。这种“解放”出来的注意力,让我对古代政治思想的辩证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传统士人对社稷的忧思也产生了更深刻的共鸣。它无疑是当代知识分子进行深度思考的有力工具。
评分校注的质量是衡量一部古籍整理本价值的核心标准,而这部作品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扎实的功底。从试读的几个章节来看,校勘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对于那些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文和讹误,校注者都给出了清晰且有说服力的说明。这对于深入理解文本的原貌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段落,发现注释部分不仅提供了准确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解释时兼顾了历史语境,没有用过于现代或跳跃的语言去生硬套用,而是努力还原了古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在阅读时感到十分踏实,仿佛有位博学的老师在身旁随时指点迷津。对于研究者而言,这种扎实的学术支撑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典雅,中华书局的出品果然一如既往地让人放心。当我打开它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稳的字体和清晰的排版,阅读体验极佳。尤其是对于这种涉及古代经典文献的校注本,细节之处见真章。纸张的质感摸起来也很舒服,厚度适中,翻页时的手感令人愉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眼。整体来看,这本实体书的制作水平,完全符合我们对传统文化精品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从案头陈设还是日常翻阅的角度,它都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厚重的学人气质。对于热爱传统文献,注重阅读质感的读者来说,仅仅是拥有它,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给人的感觉是,出版方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心,是对传统文献应有的尊重。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带来的惊喜在于它的“可读性”被最大化地保留了。尽管它是学术性的校注本,但其语言风格和注释的介入程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让注释喧宾夺主,反而成了点亮文本的灯火。许多政论原文,其逻辑之严密、辞藻之精炼,即便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由于校注的辅助,我们能够更流畅地进入这些经典话语的世界,体会到那些古老智慧的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经典,是能够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的,而优秀的校注工作,正是搭建起这座对话之桥的关键。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学术的严谨与阅读的愉悦之间的完美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选篇和编排逻辑,体现了很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它显然不是简单地将零散的政论汇集在一起,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力求展现某一历史时期或思想流派的完整面貌。目录的设置清晰地勾勒出了作者的思想脉络,使得读者在宏观层面把握全局后,再深入到具体篇章时,能够更容易地跟上论述的节奏。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接触复杂政论文本的门槛,同时也为资深学者提供了重新梳理脉络的便利。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逐步穿越历史的迷雾,理解不同观点交锋的时代背景,感受到思想力量的演变。这种编排的用心,是许多简单汇编本所不具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