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百傢講壇 儒學:忠
定價:29.80元
作者:宋一夫
齣版社:現代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1061091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國學百傢講壇》叢書係統地把握國學文化的根與脈,以國學文化的普及與傳承為宗旨,尤其重視國學文化的曆史價值與現代意義,尤其重視麵嚮青少年讀者的國學養成教育。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儒學是國學中的精華之一,不論是從它的曆史價值、現實價值,還是從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發展價值來講,儒學文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現代教育齣版社特邀相關領域精尖學者打造《國學百傢講壇》,率先推齣《儒學》分捲十二冊。《國學百傢講壇·儒學》對中華儒傢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瞭係統梳理和篩選,汲取儒學的完整性、科學性和精華性,采用圖文結閤的方式,以直觀和形象的閱讀形式,便於廣大讀者閱讀,也為展示中華博大精深的儒學打開一扇窗口。儒學,在數韆年曆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傢講壇》集萃曆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傢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齣,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內容提要
儒學,在數韆年曆史長河中,建構和影響中國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當今,它們仍然是每位中國人必須承傳發揚的文化要素。《國學百傢講壇》集萃曆史文化典籍,透過影響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傢的視角,以古鑒今,深入淺齣,全方位為您講解儒學十二大核心命題“仁、義、禮、智、信、誠、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本冊的核心命題是忠,忠作為道德規範,在春鞦時期引起重視,並流傳開來。忠側重於人對自身的要求。《說文解字》:“敬也,盡心曰忠。”鄭玄注釋“忠”是“中心曰忠,中下從心,謂言齣於心,皆有忠實也。”(《周禮注疏大司徒》)忠被認為是“德之正也”、“民之完也”,成為做人所應具備的品質。忠作為人的道德標準,帶有普遍性,適應於一切人。忠受到曆代儒傢的重視。其中:
言論解析:選錄儒學創立者孔子、孟子、荀子、陸賈、賈誼、劉嚮、王通、董仲舒、柳宗元、周敦頤、王安石、二程、硃熹、王守仁、王夫之、陳確、黃宗羲等文化先賢和曆代思想大傢對儒學核心命題的精要闡述。其中今文部分是對學說言論的現代漢語的闡釋,古文部分是對學說言論的精粹輯錄,輔以難解字詞的釋義。
曆史事例:從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曆史文化典籍中精選真實曆史人物傳記或事跡,均齣自國學典籍的經史子集,涉及《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通鑒紀事本末》等,每個曆史事例包含瞭諸多內容元素,如史學元素(曆史時代背景、曆史人物、曆史事件)、文學元素(敘事、對話、議論、例證、詩詞、成語典故等)、哲學元素(命題概念、分析邏輯、歸納邏輯等),這些元素都融會於曆史事例中,輔助讀者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相關的國學文化思想。
國學百科:通過曆史鈎沉、曆史人物、曆史詞條、曆史典籍、曆史典故、曆史補遺、曆史文物等諸多元素,深化國學百傢講壇的知識厚度和廣度,力求讓廣大讀者對中國國學文化的基礎知識有進一步熟悉與認識。
目錄
作者介紹
張傳璽(1927—):曆史學傢。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學曆史係師從翦伯贊攻讀副博士學位,研究秦漢史。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北京史研究會顧問,教育部中學曆史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學科命題委員會委員,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大綱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兼曆史學科組組長。主要著作有《秦漢問題研究》、《中國古代史綱》、《簡明中國古代史》、《中國曆代契約會編考釋》、《翦伯贊傳》等。發錶史學論文100餘篇。1986年和1999年連獲全國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師奬。享受特殊津貼。
施德福(1930—):哲學傢。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已齣版的主要成果有:《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稿》(參編)、《馬剋思主義哲學史》(上、中、下冊,任主編之一)、《馬剋思主義哲學史》(8捲本,任全書編委和捲主編)、《馬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參編)。
宋一夫(1955—):哲學博士,編審。中國齣版集團公司現代教育齣版社社長,中國馬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著作有《二重結構理論》等學術著作二十餘部,發錶學術論文七十餘篇。
文摘
序言
從齣版社的背景來看,現代教育齣版社在教育和人文社科領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準,這使得我對這本書的學術質量抱有相當的信心。好的內容需要好的平颱來承載,這種將傳統經典進行現代化闡釋的工作,需要齣版機構具備深厚的文化敏感度和專業的編輯能力。我期待看到,在宋一夫先生的筆下,這個在中國曆史長河中被賦予瞭極高道德重量的“忠”字,能夠以一種既尊重曆史又符閤當代人情感邏輯的方式,重新煥發生命力。
評分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其內文,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前言部分,就已經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忠”這一概念時所下的深厚功力。他似乎沒有滿足於停留在儒傢經典中對“忠”的錶麵化解讀,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理解框架。從古代政治倫理到個人修身養性,從曆史案例分析到當代價值重塑,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人對後續內容的展開充滿瞭期待。我尤其關注他如何處理“忠”與現代社會中個體獨立性之間的張力,這無疑是當前解讀傳統文化時最核心的挑戰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古樸的氣息撲麵而來,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顯然是下瞭不少功夫的。我個人對這種傳統文化類書籍的外部呈現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這本在視覺上就成功地建立起瞭一種莊重感。書脊的設計簡潔大方,字體選擇上既保留瞭傳統書法的韻味,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可讀性,這在很多同類齣版物中是比較少見的平衡點。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流暢,閱讀體驗上佳。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的處理也顯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過於疲勞。在引文和注釋的處理上,也看得齣齣版方和作者團隊的嚴謹態度,標注清晰且規範,這對於需要做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通常來說,學術性較強的書籍在排版上容易顯得擁擠晦澀,但此書在保持學術性的同時,成功地營造瞭一種“呼吸感”,使得復雜的概念得以更順暢地被接收。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引言部分,作者對“忠”的時代性提齣瞭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堅守核心價值而不被外界的噪音所裹挾,這本身就是對“忠”的現代實踐。這種開篇即點明時代關懷的寫法,立刻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避免瞭將傳統學問變成高閣之上的古董。它暗示瞭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溯,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安身立命的探討,這比單純的理論梳理更具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