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百家讲坛 儒学:忠
定价:29.80元
作者:宋一夫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106109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国学百家讲坛》丛书系统地把握国学文化的根与脉,以国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为宗旨,尤其重视国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尤其重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国学养成教育。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现代教育出版社特邀相关领域精尖学者打造《国学百家讲坛》,率先推出《儒学》分卷十二册。《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内容提要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本册的核心命题是忠,忠作为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引起重视,并流传开来。忠侧重于人对自身的要求。《说文解字》:“敬也,尽心曰忠。”郑玄注释“忠”是“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周礼注疏大司徒》)忠被认为是“德之正也”、“民之完也”,成为做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忠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带有普遍性,适应于一切人。忠受到历代儒家的重视。其中:
言论解析:选录儒学创立者孔子、孟子、荀子、陆贾、贾谊、刘向、王通、董仲舒、柳宗元、周敦颐、王安石、二程、朱熹、王守仁、王夫之、陈确、黄宗羲等文化先贤和历代思想大家对儒学核心命题的精要阐述。其中今文部分是对学说言论的现代汉语的阐释,古文部分是对学说言论的精粹辑录,辅以难解字词的释义。
历史事例:从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典籍中精选真实历史人物传记或事迹,均出自国学典籍的经史子集,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每个历史事例包含了诸多内容元素,如史学元素(历史时代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学元素(叙事、对话、议论、例证、诗词、成语典故等)、哲学元素(命题概念、分析逻辑、归纳逻辑等),这些元素都融会于历史事例中,辅助读者去深刻理解和把握相关的国学文化思想。
国学百科:通过历史钩沉、历史人物、历史词条、历史典籍、历史典故、历史补遗、历史文物等诸多元素,深化国学百家讲坛的知识厚度和广度,力求让广大读者对中国国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熟悉与认识。
目录
作者介绍
张传玺(1927—):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翦伯赞攻读副博士学位,研究秦汉史。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北京史研究会顾问,教育部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科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历史学科组组长。主要著作有《秦汉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翦伯赞传》等。发表史学论文100余篇。1986年和1999年连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师奖。享受特殊津贴。
施德福(1930—):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已出版的主要成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中、下册,任主编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任全书编委和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参编)。
宋一夫(1955—):哲学博士,编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二重结构理论》等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引言部分,作者对“忠”的时代性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坚守核心价值而不被外界的噪音所裹挟,这本身就是对“忠”的现代实践。这种开篇即点明时代关怀的写法,立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避免了将传统学问变成高阁之上的古董。它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关于如何安身立命的探讨,这比单纯的理论梳理更具吸引力。
评分从出版社的背景来看,现代教育出版社在教育和人文社科领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这使得我对这本书的学术质量抱有相当的信心。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平台来承载,这种将传统经典进行现代化阐释的工作,需要出版机构具备深厚的文化敏感度和专业的编辑能力。我期待看到,在宋一夫先生的笔下,这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极高道德重量的“忠”字,能够以一种既尊重历史又符合当代人情感逻辑的方式,重新焕发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流畅,阅读体验上佳。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的处理也显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在引文和注释的处理上,也看得出出版方和作者团队的严谨态度,标注清晰且规范,这对于需要做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通常来说,学术性较强的书籍在排版上容易显得拥挤晦涩,但此书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呼吸感”,使得复杂的概念得以更顺畅地被接收。
评分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其内文,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忠”这一概念时所下的深厚功力。他似乎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儒家经典中对“忠”的表面化解读,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理解框架。从古代政治伦理到个人修身养性,从历史案例分析到当代价值重塑,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对后续内容的展开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注他如何处理“忠”与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性之间的张力,这无疑是当前解读传统文化时最核心的挑战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个人对这种传统文化类书籍的外部呈现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本在视觉上就成功地建立起了一种庄重感。书脊的设计简洁大方,字体选择上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可读性,这在很多同类出版物中是比较少见的平衡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