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与大同:吕思勉说儒
定价:25.00元
作者:程得中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8077002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古朴,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仿佛能触摸到纸页间流淌的时光。我特别喜欢它字体选择的用心,那种兼具现代清晰度和传统韵味的字体,读起来就让人心生敬意。书脊的设计也很有格调,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手翻阅,都显得非常体面。每次看到它,就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智慧。不过话说回来,光有好看的外表可不够,真正让我期待的是它内在的学识分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精美的“摆设品”,而是能真正引导我深入理解那些经典著作的钥匙。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讲究,字里行间留出的空白恰到好处,阅读体验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整体来看,这绝对是一本从外到内都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佳作,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美好的预设。
评分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如何安顿个体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处理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焦虑弥漫的时代,人们总是在追逐外在的成功和认同,却鲜少有时间向内探寻。我发现,作者在解读儒家经典时,着力点似乎并不在于教人如何做官发财,而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有道德支撑的、丰盈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告诉我,真正的“大同”,首先是从个体内心达成的“小同”开始的。这种由内而外的构建逻辑,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研究古代哲学,不如说是一份写给现代人的心灵指南。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能丢弃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追问。这种深刻的关怀,是任何肤浅的成功学读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学术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思想脉络的演变图谱,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学者们是如何继承、批判并发展了同一套思想体系的。特别是作者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和区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洞察力。比如,他对“仁”和“义”在不同流派中的细微差别进行辨析时,那种严谨的学理推导,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这绝不是一本轻松的入门读物,它要求读者投入心神,去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深度的逻辑建构。对于希望系统了解儒家思想发展史,而非仅仅停留在零散知识点上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知识框架。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治学的典范展示。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只是一种怀旧的符号,还是蕴含着我们当下可以汲取的现实力量?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来探讨这个宏大命题。我注意到,作者在引言中就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角度,他似乎并不急于为儒家思想做过度美化,而是试图以一种非常冷静、甚至略带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其内在的逻辑和历史的局限性。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信任接下来的论述。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抽丝剥茧,将那些被光环笼罩的“圣人言论”还原为人间烟火中的智慧集合。尤其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大同”理想,如何能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社会治理难题产生有效的对话。这种对传统学问的“去魅”与“再阐释”,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评分读完前几章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非常老道。他没有采用那种堆砌繁复学术术语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论点,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耐心地带领着我们穿梭于历史的迷宫之中。他善于捕捉那些细微的历史细节,然后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图景。举个例子,在讨论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儒学思想演变时,作者引用的史料非常精准,旁征博引却不显凌乱,读起来酣畅淋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学者的“韧性”,他似乎总是在挑战那些约定俗成的解读,寻找隐藏在字面意义之下的深层含义。这种探索精神,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的求知者来说,都是一种无声的激励。我感觉自己正在接受一次系统而又充满趣味的“思想健体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