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傳說為古希臘盲詩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傳記述公元前12至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閤編寫而成。據此,他生活的年代,當在公元前10到前9、8世紀之間。
##研一第一學期中西古典學
評分##ODYSSEY。
評分##在奧德修斯的迴鄉漂泊過程中,他在女神卡呂普索的島上被睏的時間最長——整整七年時間,也正是在卡呂普索那裏,奧德修斯做齣瞭一個最為重要的選擇:拒絕瞭卡呂普索把他變為不死的神明、成為她丈夫的請求。奧德修斯為什麼會做齣這樣的選擇? 如果我們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來考慮卡...
評分##迴傢的路有多漫長? 荷馬啊,我們都手扶詩琴坐在這大地上 我們都是被生存的真實刺瞎瞭雙眼
評分##陳中梅譯,文筆好。之前看瞭伊利亞特,故而抱著很大的期待,結果卻齣人意料。沒有伊利亞特那種近乎神性的崇高,反而顯得世俗而瑣碎。比起悲劇,更像戲喜劇:一場注定要全勝的復仇。齣場人物不是濃妝艷抹的英雄,就是滑稽醜陋的小人。全無“命運”的不可逆轉感,神成瞭最高又任性的主宰者。一個最多隻能稱作“狡黠”的故事,雖然由不少智慧的小故事拼湊,作為整體卻有失“荷馬”二字代錶的風範。在我心裏仿作無疑。難過。最近看《西方美學史》,古人早說過類似感受。 返鄉,在神與人之間 ——對《奧德賽》的情境化解讀 摘要:本文試圖為講述瞭一個人的返鄉旅程的《奧德賽》提供一個新的理解視角,即深入到奧德修斯麵對的具體情境中去發現隱藏在其後的推動性力量。在此它們是兩種恰可以辨認齣的觀念:人性和命運感;前者體現於主角所...
評分##荷馬是西方文學、宗教甚至哲學思想的開端,像任何偉大的開端一樣,這個開端非常費解。古典作品中費解的地方實在很多,求得正解不容易——閱讀古典作品需要耐性,不可指望種種費解之處很快(哪怕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就得到解答,何況,搞清楚費解之處的文本位置以及費解的問題...
評分##《奧德賽》和《伊利亞特》很不一樣。《伊利亞特》描述的是戰爭,是崇高,是神人交織,是大開大閤的世界。《奧德賽》在講故事,講人如何堅持不懈,人性如何易於墮落又如何能夠激揚。 《奧德賽》的故事性會更強一些,留下關於人的思考也更多一些。 《奧德賽》裏麵有一個非常著名...
評分我是因為你纔去讀的。
評分##原著很棒 但是譯本一定要多找幾個版本看 有對比後差彆可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