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義德(1935—2003)當今世界極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批評傢之一。齣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占領期間就讀於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求學,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63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英國文學和比較文學。代錶作有:《開始:意圖與方法》、《世界•文本•批評傢》、《東方學》、《文化與帝國主義》、《知識分子論》、《巴勒斯坦問題》等,薩義德還是有名的樂評傢、歌劇學者、鋼琴傢,並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積極參與巴勒斯坦的政治運動,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辯的代言人。
本書為薩義德總結上世紀90年代中期文學、文化、政治批評的經驗,對“知識分子”這一重要議題所做的係列反思。他尖銳地指齣,在當今媒體發達、政治與學術利益交融的時代,所謂知識分子已經是一種特殊專業,集編輯、記者、政客及學術中間人於一身。他(她)們身不由己,往往成為各種權力結構中的一員,反而在去國離鄉的移民群落中,在甘居異端的“業餘者”、“圈外人”中,我們方能得見知識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風骨典型。
##他是一個流亡者---薩義德逝世一周年祭 題記: 2004年9月24日,薩義德逝世一周年我以為對於一個思想者,行動者的最好紀念是體驗其思想並與之同行,在本沒有路的地方走齣路來...... 有一種風行但完全錯誤的認定:流亡是被完全切斷,孤立無望地與原鄉之地分離。而...
評分##兩年後重讀,仍然是三星。但是收獲更多瞭。知識分子似乎被宰製得很嚴重,現在還有知識分子嗎?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薩義德當然是對我影響很大的學者,可我總覺得他在批判的時候自己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啊。比如說他在批判「批判『政治正確』」的時候,似乎也犯瞭批判「政治正確」的人所指的錯誤。聽起來是有點繞。
評分##大概半年之前收瞭個豆油,大意是號召一道批判《東方學》,理由是認為此書勾勒瞭西方世界對東方世界的“險惡用心”。我就有點鬧不明白瞭,厭惡此處的權威可以理解,但彼端的權威難道就不是權威瞭嗎?假如一切判斷都是立場先行,那各位嘴裏的那些諸如“正義”、“平等”之類高大上的詞匯最終就隻能是皇帝的新裝罷瞭。就像薩義德本人說的,“對知識分子而言,腐化的心態莫此為甚。如果有任何事能使人失去本性、中立化,終至戕害熱情的知識分子的生命,那就是把這些習慣內化”。但是迴過頭來,如若如薩義德希望的那樣,知識分子走嚮public,似乎又會麵對更大的危險。由此看來,內省恐怕纔是知識分子最亟需的。
評分 評分##薩義德關於知識分子的經典論著,短短100頁的篇幅,把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力的關係、與大眾的關係、與媒體和商業環境的關係,公共知識分子與專業知識分子的區彆,東方知識分子的主體性等問題論述得非常透徹,文筆也是既流暢又嚴謹,非常好讀。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