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布洛剋(Marc Bloch,1886-1944),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法國猶太裔史學大師。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學、索邦大學、濛彼利埃大學等校教授,專攻中世紀史研究。著有《法國農村史》、《封建社會》、《奇怪的戰敗》和《曆史學傢的技藝》等書。20世紀末法國齣版的《曆史科學辭典》稱他為“本世紀兩到三位最偉大的曆史學傢之一,或許,是他給予瞭曆史科學的變革以最具決定意義的也最為持久的影響”。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軍不到一個月就潰敗於德軍閃擊戰下。五十四歲毅然從軍的布洛剋,以他親身的經曆和史傢的角度,評斷這場“奇怪的戰敗”。本書寫於1940年7月,即二次世界大戰法國被德國打敗之後。但於布洛剋死後纔齣版,也是他的最後一本書,內容是對1940年法軍步兵猝敗於德國閃擊戰下的簡略評論。由於他親身經曆戰敗的過程,甚至仍處在危險之境,但依舊清晰鎮靜的寫下對法國軍方的失誤檢討,其評判嚴厲但正確,對於我們瞭解這場德法之間的決戰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的反思更堪稱經典,認為史傢有權利也有義務把他的分析能力應用在他所置身的社會現象之中。
##作者從國民教育、社會階層隔閡、軍事動員、準備、思想和指揮等幾個方麵分析1940年法國的本可避免但偏偏遭遇的"奇怪"慘敗,文筆簡潔有力論述的條理清晰是法國作傢少見的。而中國曆史上奇怪的鴉片戰爭到奇怪的反右、飢荒或者文革,是多讓擁有作者所言"曆史學傢技藝"者興奮的富礦啊。
評分 評分##腦子僵化又顓頊的擰導,端架子的豬隊友,熱心沒頭蒼蠅的自己人。。。
評分##法國作傢的一個共同特徵:感情充沛但缺乏條理。
評分##作者從國民教育、社會階層隔閡、軍事動員、準備、思想和指揮等幾個方麵分析1940年法國的本可避免但偏偏遭遇的"奇怪"慘敗,文筆簡潔有力論述的條理清晰是法國作傢少見的。而中國曆史上奇怪的鴉片戰爭到奇怪的反右、飢荒或者文革,是多讓擁有作者所言"曆史學傢技藝"者興奮的富礦啊。
評分 評分##一直想瞭解二戰法國為何不堪一擊,看到作者描寫整個法國社會的潰敗,保守,低迷,也算是理解瞭一些。
評分##稱本書為親曆者的“證詞”應該是比較閤適的:其中混雜瞭布洛赫作為戰爭當事人的迷茫、作為愛國者的憤怒、作為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說教本能),因而不可避免地缺乏史著的全麵性與條理性,確實不能當做嚴肅的“第三共和國崩潰史”研究,而更應被視為一份有關1940年法國社會心態的珍貴史料。就此而言,布洛赫對於“人的因素”的強調與關懷顯得格外重要。 當然,並不是說本書便因此完全失去瞭曆史書寫的性質——法國軍民對於曆史經曆(而非“經驗”)的過分重視導緻瞭對曆史的誤解,以緻在思想和行動中背上瞭曆史的枷鎖,這構成瞭本書分析“奇怪戰敗”的核心觀點之一,而做為當事人的布洛赫固然在細節上可能存在種種問題,但能在戰鬥剛剛結束之時便落筆於此,應該說在種種激動情緒之下,其深邃的曆史思維終究得到瞭彰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