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财经作家,商业杂志专栏作家,商业史研究者,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专注于商业史、企业史研究,长期关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雷军和小米公司有深入研究,著有《雷军传:站在风口上》(已授权韩文出版),代表作《全球商业一百年》、《大逆转:大败局之后的复活密码》等。
【内容简介】
雷军选择手机开始,一方面是因为手机是移动互联时代最重要的终端入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蜕变成互联网平台的过程中,手机领域存在大量制造“超预期”的绝佳机会。不过,随着,其他厂家的日益觉醒,普通用户对于小米的预期越来越高。从手机产品中持续制造宽幅“超预期”的前景在逐渐暗淡。
尽管小米企图通过电视,路由器等其他传统数码产业渗透,寻找更多潜在制造“超预期”的机会。不过,任何实体都会遇见相同的问题,硬件雷同的趋势在所难免,cpu越来越相似,内存以及存储卡越来越雷同,工艺以及系统的差别也越来越小。用户对于技术进步的敏感性在不断下降:不管是音乐、拍照、屏幕,当品质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无论如何提升,都很难在刺激起普通用户的尖叫。
雷军心中的小米,其实并不是一个手机制造商,而是一个“超预期”的生产者。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能成功制造更大的“超预期”,就在他的视野之内。可以无限制造“超预期”的东西,显然就是无需硬件的“内容”。通过小米一系列资产运作和人员调整可以看出来,在成功占据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基础上,雷军正加速“内容”方面的突破。
【编辑推荐】
超预期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套实实在在的玩法。
雷军从看似厚实坚硬的产业壁垒上找到了裂缝,依托于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把裂缝撬成了金碧辉煌的大门。4年450亿美金估值的狂飙速度,不但让实业界人士侧目,也让怀有“颠覆”梦想的草根热血喷张!
深度解析小米核心玩法,揭秘所有雷军不愿说的秘密!
1. 先聚流量,再做产品!
小米用了什么手段从一无所有,一个一个积累粉丝,直到汇聚起庞大流量?
2. “超值感”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产品的附带属性!
生产“超预期”,不但对于整个行业有全局性的把握,还要对于人性有极具洞察性的认知。小米为什么总能找到能引爆用户体验的爆点?
3. 超预期的幅度越大,激发用户参与营销的力度越大!
轻资产的小米如何集结产能资源,搞定最低的产品价格,从而制造出高耸的超预期幅度 ?
4. 游戏化销售策略!把“销售”设计成一套游戏!
小米的“抢购” 为何如此魅丽无穷,而用户为乐此不疲?
5. 把“产品营销”做成“事件营销”!
怎样从单纯的产品营销上升为“事件”营销,小米凭什么能免费集结起大量免费的社会营销资源?
6. 越传统的产品,越容易产生出新一个的“小米”
越传统的企业,越蕴含产生超预期的“潜能”。为来小米会重点布局那个领域,什么行业又最容易产生新的雷军?
非常烂烂烂烂! 被忽悠了,以为是《参与感》一系列的,越看越不对劲!一研究,根本就是个大忽悠,作者是个狗日的投机写手,劝大家别买,浪费钱!
评分##和参与感一起读的 一 小米狂飙突进的成长奇迹,即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然令人难以置信。关于小米估值、销量、风险系数的怀疑和非议,自2010年4月6日公司创办以来从未平息,创始人雷军从最初愤然辩驳到如今泰然自若,四年风雨,成长是最好的回应。 在2014年7月22日的小米4发布会上,雷军公布过...
评分 评分##全部都是皮毛,堆砌得让人发指。
评分##从第三方的角度解读小米,虽然好多都比较类似。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小米抓的真是快准狠,当年谷歌不行那应该跟网购的普及不无关系,小米正是时候,可以凭借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实现真正的互联网战略。公司管理扁平化,快乐工作、用户参与感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很吸引人的公司特质。微笑曲线。小米成功的还有一大原因还是先做系统这步棋走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平台,手机相对来说其实是附属产品。内容前后好多重复,或许是好几个人一起写的。
评分##关于小米成功的马后炮文章,当然也有一些价值,毕竟收集整理了很多资讯,就当小米公司资讯的专刊,大道理没有独特性,有一些细节到是可以借鉴借鉴。
评分##论21世纪10年代在中国大陆文化圈的泛互联网行业生存形态:驱动营销行为的非道德初考,及或一种底层表述模式的商业转化”~这就是这本注水故事书的全部。零碎时间也利用起来读几本浅显点的书。
评分##没什么内容
评分##写的一般,其实很多东西说出来是大实话,但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正反经历才是关键。2015.3.10j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