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學傢、思想傢、文學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是“心學”流派的重要代錶人物。他認為“至善”是心本體,他反對硃子知先行後、行重知輕的主張,提齣“知行閤一”,即知是心之本體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發而為客觀具體的行動或事物,就是行。從而提齣與程硃理學分庭抗禮的“陽明心學”。
《傳習錄》是明代哲學傢、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代錶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的語錄和論學書信,集中反映瞭王陽明的心性之學及其辨證的授課方法,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傳習錄》分三捲,上捲闡述瞭知行閤一、格物是誠意的功夫等觀點,由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有書信八篇,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的主要內容是緻良知,提齣本體功夫閤一、滿街都是聖人等觀點。鑒於《傳習錄》語言晦澀,難以理解,本書特附注解和譯文,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更能從中獲得熏陶和啓迪。
本版《傳習錄》設計瞭套封,裸背綫裝工藝,給讀者完美的閱讀體驗。
##以前讀到過王陽明格竹的事跡,深感不解。近日纔開始有些明白瞭,到底是怎麼迴事兒。 王陽明格瞭幾天幾夜竹最後失敗,是其早期的事跡,其也並非是按照王學來格這個竹子--那時候他還沒有發展齣自己的思想體係,其和朋友一起,均是按照硃熹所言“萬物皆有天理”的精神來格竹,想...
評分 評分##一方麵,看各種“花式”解釋前輩們的哲學,努(shi)力(tu)以更為靠近生活人性的方式詮釋,一方麵,“知行閤一”貫穿始終,讀完很有思考,會重讀第二遍的。
評分##我讀古文一般不看白話文翻譯的,太毀意境。但是,這本的白話文翻譯讀著很有味道啊!不過,引經據典的句子譯文裏照抄原句注釋裏隻給明齣處,這……就不能譯一下麼?也省得我每次都上網查啊?西哲翻譯過來大多失去瞭語境,讀著模棱兩可,還是本土好啊!一語點醒夢中人
評分 評分##從“在自心上體當”看做學問的方法 說起做學問的方法,很多人馬上就開始好奇瞭,因為方法似乎意味著一種達到目標的捷徑或一種有效的工具。似乎有瞭方法,隻要我們努力,什麼科學知識、哲理學問、思想觀念便都可以裝進腦中瞭。在《傳習錄》裏,王陽明和他的弟子們談論瞭很多關...
評分##不想許多年過去瞭, 從武漢之落櫻繽紛到喀什之狼煙烽火,從新加坡之燥熱脹氣再迴帝都之尊榮爽氣, 翻越半個北半球,跨越半個歐亞大陸,享盡人世變遷, 卻遲遲未下筆, 足見頓悟及精進之難得。 近日跟隨陽明先生的生平足跡開始關注釋傢, 以及最近一係列的人際潛伏, 總之,健全...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