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菱(Wendy Swartz)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副教授,曾在美國主流學術雜誌如《哈佛亞洲研究》《中國文學:隨筆、論文和書評》等發錶論文,並曾主編《中古文獻導論》。
這是一本探討陶淵明詩歌和文化雙重偶像地位確立過程的著作。作者主要著眼於陶淵明的身後聲名是如何被建構起來以及他的作品被逐步接受所涉及的機製問題,是典型的用西方理論解讀中國史、中國文學史的著作。本書的研究跨度從六朝直至清末民初,將陶淵的具體研究放到特定的曆史語境之中,展示齣將陶淵明建構成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偶像之一,是一個集體性的、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對陶淵明生活和作品的眾多解讀,源於變化的審美和道德的需求,以及新的詮釋實踐和評價體係的發展。
##限於文本的接受史梳理,詩學和曆史深度皆有不足。
評分 評分##粗翻前三章+插麯,中規中矩的接受史套路,第二章史傳中的陶淵明軼事及其形象還算有意思。話說迴來,海外漢學對我們的啓發其實多數在於細節,我們常常批評他們執拗於空虛的理論建構,但實際上許多微妙的小細節纔更有新方法和新視角的味道。另外,本書作為博士論文寫作於2003,英文版齣版於2008,後麵參考文獻中的漢語研究已經更新到2007,還是很用心的。 一個問題在“插麯”中,這裏似乎少瞭一個理論前提就是究竟什麼樣的詩可以視為自傳。
評分##其質量很好地解釋瞭為何最後沒能留在哥大......北美中古文學三田估計最平庸就是她瞭
評分 評分##還是有頗多啓發的,關鍵處在於能在紛繁的曆史脈絡中擘分齣一條條綫索,陶淵明的生活選擇、道德人格、文學經典地位,在每個時代和階段都在被以不同的麵嚮接受著,還原它們各自的獨特,啓發我:所有對曆史的建構,都是是對當下的迴應,或者,是試圖突破前人的批評範式。對作者超強的文本細讀能力、宏觀的理論抽繹和概括能力、精準的洞察力,佩服!值得學習!不光對研究接受史有指導意義,對文學理論研究亦頗多啓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