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著名学者。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编审、秘书。1949年后,历任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编有《楚辞选》、《唐诗选》等。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诗歌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被称为“风余”、“诗母”,备受历代诗论家的推崇。马茂元先生幼承家学,于古代诗文传统领会特深,经过数十年研读,晚年几易其稿撰成此书。可助读者从义理、考据、辞章等角度全面领略古诗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本薄薄的书,但却异常厚重。马先生以其精深的学养和耀眼的才气,在1956年用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写出来,由作家出版社印过两次。两个月的书,背后是马先生一生的积淀,以及对时代和个人生命的沉思。现在很多学者也在写书,却永远没有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精气神了。信息时代,盛...
评分《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作。《玉台》以中几章为枚乘,《文心雕龙》以《孤竹》一篇为傅毅之词,昭明以不知姓氏,统名为古诗。从昭明为允。 《十九首》大率群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入,此《国风》之遗也...
评分##可以看出马茂元先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博采古人而自成一家。跟朱自清那本比起来,马茂元更加注重对每一首诗思想感情的阐发,但是也稍显啰嗦,在句法和章法方面则相对逊色。他解诗紧扣知人论世这一准则,结合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挖掘诗句背后的乱世之中的羁旅愁怀,往往提出不同于朱自清的另一种解释。如《青青陵上柏》朱认为是“人生行乐耳”,马认为是“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又如《冉冉孤生竹》朱认为是“怨迟婚之作”,马认为是写“新婚后久别之怨”。语言指向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使得诗的内涵更加丰富而深厚,含蓄蕴藉,余意不尽,这正是好诗的特点。后面作者辑录的历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论述很好,让人不禁感叹还是古人会夸。
评分 评分 评分##集评未读,部分评论似中学阅读题答案,且满口阶级斗争。
评分 评分##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好想搂着这本书睡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