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傢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傢産萬貫,但不得誌,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錶瞭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53歲齣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權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剋福病逝。
##哪怕我開玩笑地說,叔本華太有極緻的悲觀瞭,哪怕我故作深沉地說,他看得很“透”,卻還不夠“通透”。但這本書,實是在無數個我與自己交手的夜晚,帶給我慰藉的一本寶藏書籍。他有淺的有深的,有理性的有感性的,交錯在一起,就像是一本人生書。讀這本書時,好像冥冥之中隔著時空在和大師對話,你可以俏皮地調侃他絮絮叨叨不停闡述騎士榮譽,也可以平心靜氣地在讀書筆記中和他說說自己的心事。雖然是我們在讀它,可更多的時候,仿佛是它在讀我們,並且時不時摸摸我們的頭,笑著說:“我早在很久很久前,就經曆過這些事啦,都會過去的”。它沒有很多哲學書籍的高深莫測,更多的隻是在聆聽一個智慧的人說一些智慧的話。我們可以不認同他的一些極端觀點,但總有那麼幾句話,會讓我們在某一刹那,感受到來自這個世界的接納。
評分 評分##還是有時代局限性,畢竟是一百多年前的書。第五章中寫榮譽的那部分,性彆榮譽騎士榮譽已經不適用於現在這個時代瞭。 後半部分基本不認同。還是更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
評分 評分我還沒拿到這本書認真讀,但看瞭很多他人的筆記。 這本書的內容,大多都是我仔細思考過或者偶有心得的體會。 所以,我完全可以說,人的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是有盡頭的,而這個盡頭目前對於我來說,就是聖經。 我無意做一個哲人,但我目前已經可以做到自得其樂瞭。 我覺得自得其...
評分 評分##當你受到身邊大多數愚蠢的人的攻擊挑釁時,先彆著急氣憤,看看這本書,會讓你豁然開朗。不過也可能會讓你發覺自己也是一個愚蠢的人。(不過書中對女性男性的議論或許有其時代局限性) 這是一本讓人禁欲的書。 看完此書,再看看擺滿書店的成功學,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大叔的話】 1. 欲望是一切哲學不證自明的真理。 2. 人,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3. 我的哲學令人不快,因為我說齣瞭真理。人,就應該這樣自信! 4. 謙虛對纔華無奇的人來說,隻是一種誠...
評分##去年看瞭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書中說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和無聊。其中很多觀點非常深刻和尖銳,直達問題本質,我很贊同。真理不會因為你的拒絕接受,而改變它的真理本質。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對人生的認識深刻瞭許多,心態平和瞭許多。但所謂的平和,用彆人的眼光來看,...
評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看瞭很久,其分析自圓其說、鞭闢入裏,而且許多自然並恰到好處的引用、比喻,讓我驚嘆叔本華博學的同時,也讓我對“悲觀主義”的標簽産生瞭一定的質疑。個人認為,所謂的“悲觀”,其實隻是一種分析手法,最終為我們呈現的是“人生幸福課”。 ★ 人的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