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1908-1992)
数学史大家、数学哲学家。二战期间在美国军方的Signal Corps工作,他以物理学家的身份,在当时研发了雷达的工程实验室工作。二战结束之后,他继续研究电磁学,并于1946年在库朗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一职。1952年回到他的母校纽约大学,成为全职数学教授,并一直从事数学史研究、写作和教学直到逝世。他不仅以数学史研究闻名于世,而且在20世纪下半叶的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对数学研究和教育的实用性的强调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新数学运动(New Math)的开展。
著有四卷本数学史名著《古今数学思想》《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微积分:一条直觉与物理的研究进路》等。
克莱因对当代数学研究方法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大多数学家从现实世界退缩而转向关注于数学之中产生的问题,他们抛弃了数学的传统与遗产。本书是他对当代数学处在自给自足和自我设限的境地的最知名反思。
20世纪最后一位数学史大师,
克莱因被最多读者阅读的一本书。
……
音乐能激起或平静人的心灵,绘画能愉悦人的视觉,
诗歌能激发人的感情,哲学能使思想得到满足,
工程技术能改善人的物质生活,
数学则能够做到所有这一切。
……
25个世纪以来,数学史上发生了三次危机:非欧几何对欧氏 几何的冲击、无理数的发现及数的扩张 、微积分带来的分析困境;集合论悖论和其他逻辑悖论出现……使得数学大厦一次次面临倒塌的危险……
本书探讨数千年来数学在直觉、逻辑、应用之间穿梭往复的炫目旅程,再现真实数学的发展过程,阐述数学的起源、数学的繁荣和科学的数学化,直到当代数学的现状:数学与确定性(逻辑,严密性,完备性)渐行渐远。
克莱因透过数学史上的大事件一步一步剥开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变迁的脉络。
……
数学不是天然的宝石,只是人工的。
在今天,绝大多数聪明人依然相信物理世界的真理与人类理性的严密,本书正是要打破这一迷信。
……
数学家靠的不是运算准确、迅速,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
克莱因能够几乎不借助公式,用数学来解析思想,将数千年的 数学探讨如此深入,非常之了得。
##图书馆里大致翻了一遍。原本想着可以对我理解数学更有帮助,但实际上却发现这本书仍然是一本哲学书,书里涉及到的概念有点多,没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有点费劲。不过收获也是有的,那就是不要太盲目信任数学。自从古希腊人将音乐和天文与算术和几何连接起来打开理性世界的大门后,追寻这些真理的数学家们却接连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承认无理数到分析学里发现无穷小的幽灵,再到现代数学中的形式主义,逻辑主义及集合论的困境。数学的发展已经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在大众眼里,数学没有活力且死气沉沉。不过数学家们却像是一个折磨自己的自虐狂,像推石头的西弗弗斯,他们依然在不断地探索,希望找到某些确定性的结论,但到目前为止的结论却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 在电影《Fracture》里,有一架颇具象征意味的仪器。灯光幽暗的大屋一角,金属架构蜿蜒盘旋,水晶玻璃小球自高处一路缓慢滑下,闪闪烁烁,衬着老安东尼诡秘的微笑,简直有魅惑人心的力量。在两位主人公漫长的对决中,这个镜头反复出现,以一个精确的、缓慢的、优美的姿态。也许...
评分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哲学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数学书。它无法让你的高等数学拿高分,也无法教会你傅立叶变换,但是它的内容可以让你在几十年时间里重复回味,它会让你思考数学最本质的内涵。 通过读这本书,我终于明白罗素《数学原理》想探究的领域,以及催生这一恢弘巨著的时代...
评分 评分##这个世界上流传着一个深入人心的奇谈怪论——数学是理性的学科,数学是逻辑的学科,数学的人类理性的精华,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 不,不是,数学是经验的学科,数学是人类经验的提炼,“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女仆”。一切数学工作者,若不能理解这一重要的判断,数学的发展就没有...
评分 评分##这不是数学史,还是原翻译好:《数学:确定性的消失》,这应该是一部数学哲学(如果有这个门类的话)史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