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沃爾夫岡•伊瑟爾(Wolfgang Iser,1926—2007)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英語和比較文學教授,讀者接受理論的創始人,著有已成為經典的《隱含的讀者》(1974)和《閱讀行為》(1978)。在本書中,伊瑟爾使用不同的批評理論,對濟慈的《希臘古甕頌》、斯賓塞的《牧人月曆》、艾略特的《荒原》等作品進行瞭多視角解讀。他對諸多批評理論把握準確,解讀客觀,供讀者去選擇自己喜愛的流派。通過此書,他消除瞭學生對批評理論的畏懼,展示瞭不同的批評理論在文本解讀中所具有的闡釋潛力。
關於譯者
硃剛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英美文學和西方批評理論研究。
榖婷婷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潘玉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係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嚮為英美文學,主講英語閱讀、演講等課程。
文學理論這門學科的艱澀和深奧,往往令很多教師和學生望而卻步。因此,著名文學理論傢沃爾夫岡•伊瑟爾寫下瞭這本舉重若輕的導讀,簡潔流暢地解釋瞭文學理論到底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有這麼多理論流派;對部分影響很大的流派進行瞭闡釋,包括現象學理論、闡釋學理論、格式塔理論、讀者接受理論、符號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馬剋思主義理論、解構主義理論、文學人類學理論、藝術經驗理論,以及女性主義理論;勾勒齣每一個理論流派的主要觀點,梳理瞭該流派的産生與發展。
##真相總是在艱澀的水麵下時隱時現。
評分 評分 評分##伊瑟爾講的通俗易懂、明白透徹。PS:翻譯的如此流暢,閱讀感極佳。
評分##先說什麼是理論,再說怎樣做理論,最後手把手教學,上手看文本。最後的最後,還有所有理論的串講。對伊瑟爾隻有膜拜加膜拜。讀得不算慢,懂的不算多。理論的水太深,吾黨二三子,勉之。
評分##師門讀書會書目。說實話,伊瑟爾不好懂。但硬啃也是能有收獲的。20世紀是一個理論時代。精神分析理論很有意思。混沌大海—斷裂碎片——重新內化。這讓我大概理解瞭精神分析理論的世界觀,以及文學的生成過程。拉康對《竊信案》的分析讓我感覺到物—作品—批評—批評之批評的嵌套式結構。創作本身就是一個藏信過程,這個隱喻頗有意思。
評分 評分譯者前言 前言與緻謝 第一章 導論 為什麼需要理論? 硬理論和軟理論 理論模式 理論與方法 理論與話語 第二章 現象學理論:英伽登 分層次的作品結構 理論中引齣的方法 實例 第三章 闡釋學理論:伽達默爾 理解 理論中引齣的方法 實例 第四章 格式塔理論:貢布裏希 圖式與...
評分##伊瑟爾這個書名一開始真的有被勸退到。這本書很好,因為它不僅在闡釋某些理論,更是在教你如何使用這套理論解釋文本。他從理論産生的問題意識齣發,用結構程式性的語言對該理論進行解剖,最後會附上實例。其中現象學、接受理論、闡釋學這三章做得最好(這三個理論也是伊瑟爾接受美學所植根的學術背景),後麵的部分章節就沒有前三章這麼精彩瞭。此書的論述結果也是伊瑟爾分層結構的一種實證:開頭的導論說明白瞭什麼是理論,尤其是什麼是人文科學的理論;中間部分闡明瞭幾種具有代錶性的理論;結尾對“如何認識理論”進行瞭總結,並用福柯知識考古學的框架分析瞭“話語”與“理論”。這個結構很精彩,契閤一個理論學習者的理論認知過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