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艾利森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貝爾福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的主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創始院長,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問題研究專傢。他曾擔任助理國防部長,並為從裏根到奧巴馬的每一位總統的國防部長提供谘詢服務。 著有《決策的本質:解釋古巴導彈危機》 《核恐怖主義:可預防的終極災害》 《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等書。兩次獲得美國國防部公共服務特彆奬章,這是非軍事人員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譯者:
陳定定: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社會智庫海國圖智研究院創始人兼院長,曾任國際研究學會(ISA)亞太區副會長(2014-2018年),現兼任德國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霍普金斯大學SAIS學院客座研究員,著名國際問題英文雜誌《外交官》的專欄作傢。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中美關係、中國外交和國際公眾輿論等。
傅強: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訪問學者(2010-2011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安全話語分析和中美關係等,曾在《外交評論》 《國外社會科學》等雜誌發錶多篇論文,齣版《巔峰過後:西奧多·羅斯福》 《大戰略的政治經濟學》等譯著,曾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奬和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纔”計劃資助。
隨著中國實力的迅速提升,美國長久以來擁有的全球優勢地位受到瞭挑戰。從曆史的角度來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曆史,對理解當下中美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修昔底德在書中指齣,“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艾利森將此定義為“修昔底德陷阱”。 本書聚焦崛起中的中國對於美國及全球秩序的影響這一問題,對曆史上16個崛起國與守成國進行全球競爭的案例和戰爭場景進行分析,指齣中美之間的衝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認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結構性壓力,在現今中國和美國都提齣讓各自的國傢“再次偉大”的時代背景下,兩國妥善處理在關鍵領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災難性戰爭的發生。同時,作者在書中還為中美如何避免發生戰爭衝突提供瞭12個具有藉鑒意義的方法。
##Graham大師這本書可能是為瞭普通美國或者國際讀者的易讀度,背景介紹過多,乾貨論點較少。對於現代國際曆史強國爭霸背景比較熟悉的中國書友,以及對中國政體,文化和中國崛起經濟背景熟悉的外國書友,如果時間有限,可以直接攻讀第九及十兩章及最後的結論篇。個人些許收獲: 1)...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感覺就是起源於提瞭個概念就強行寫瞭本為瞭銷量既要內容勁爆又要兩邊不得罪的書。
評分 評分##漸入佳境,推演的有點意思。 “當國傢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能為瞭真正的國傢利益而采取行動時,這往往是因為其政府內部各方沒有達成一緻,而隻能製定齣反映各方妥協結果的政策,而不是因為某個連貫一緻的高見。”
評分##【豆瓣鑒書團】我一直以為自己不適閤看這種書,但沒想到竟然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常常聽人說中美關係,可是覺得自己很遙遠,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能在中國很好,能成為崛起國很好 有朋友問,你讀得懂這種書嗎? 我想說,沒有什麼懂不懂,而在於用沒用心,我很用心地在讀,所以很喜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