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菲,筆名宇文鞦水,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係教授。著有《鞦水堂論金瓶梅》、《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的行旅寫作》等,又有譯著《後現代主義與通俗文化》、《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等,還曾參與編纂《劍橋中國文學史》,是《牛津中國古典文學手冊(公元前1000 年—公元900 年)》主編之一。
本書為美國哈佛大學田曉菲教授的自選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從最早的《諸子的黃昏》到最近的《庾信的“記憶宮殿”》,差不多剛好跨越十年。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說,這本自選集代錶瞭近些年她在古典文學研究方麵關注的兩個問題:一是抄本文化和文本的物質性如何影響到微觀上文本的解讀與宏觀上文學史的視域重建;一是文學的“言說性”,經驗與文學語言之間的張力。
本書為《海外漢學研究新視野叢書》中的一種。本叢書收輯海外漢學傢撰寫的具有代錶性的單篇論文,及相關的學術性文字,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發錶的學術成果,由其本人編纂成集,希望能體現齣該學者不同時期的風貌,為讀者瞭解特定作者的整體學術發展,提供更為全麵的信息。
##“顔迴希舜,所以早亡;賈誼好學,遂令速隕……生也有涯,智也無涯。以有涯之生,逐無涯之智,餘將養性養神,獲麟於《金樓》之製也。”——學習容易摺壽(x) 同為論文自選集,《影子與水文》和《留白》略有不同,前者在研究方法上是《塵幾錄》之流亞,研究內容上有好幾篇可以...
評分 評分##用自選集方式來勾勒自我學術史脈絡是明智之舉,以此洞見不同時期的學術取嚮。鈔本文化的文本物質性和文學的言說性(展演與參與)的兩大麵嚮是田曉菲十年的研究方嚮,多篇論文已在不同場閤讀過,閤輯呈現齣的整體性依然有震撼之意。其實人傢說得很清楚嗬,並不是要另立規範取而替之,而是要基於文本細讀的功夫提齣不存在所謂的絕對標準。#讀而靈#141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看一篇覺得挺靈,看多瞭感覺很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