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百家讲坛名师。师从经学史大家朱维铮,专研中国传统文化。从2007年起研究《资治通鉴》,曾承担教育部青年项目“唐宋政治思想转型视域下的《资治通鉴》”。已出版《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帝王教科书》《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齐家与治国:姜鹏解读<资治通鉴>》等书。
宋朝,尤其11世纪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时代,是中国历史最典型的学者和政治家合一的时代。当时最有名的政治家几乎都是大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皆是。在群星璀璨的大宋政坛中,司马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之一。他一心为国,志存高远,敢言直谏,堪称纯臣典范;在晚年更是主持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光耀华夏。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钩沉隐性的史料价值,参悟个中三昧,发现历史现象背后蕴藏的哲思。
教大众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书写,也就是所谓“思想史读法”。这个读法偶一为之很好玩,也读出了一些很精彩的内容。例如汉明帝时,耗费大量金钱人力争取哀牢王内附,时人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兰仓,为他人。”同年黄河屡屡泛滥,百姓怨叹朝廷“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两事放在同年,确实意味深长。但是这样的读法很难支撑一本书。全书第一组文章好玩新鲜,第二组所谓“学术论文”就有点沐猴而冠的感觉了。第三组杂文、访谈,纯属凑数。赶在2019年内读完此册,算是温公千年诞辰的纪念吧。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后面车轱辘话太多。内外语境和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的表达两篇不错。辛德勇红有红的道理,一样的事儿人家在制造汉武帝里做了一个下沉,在普通读者里卖的不也蛮不错的。不要老觉得你写论文的内容大家都看不懂了,你喜欢感兴趣的事情,讲出吸引你的点,自然也会让普通读者感兴趣,不要老搞点段子塞进百家讲坛和猎奇的鸡汤里,然后让吴钩这些人打着学者名头胡说八道。
评分 评分 评分##集束了姜鹏师有关《通鉴》的讲稿和论文,既有普及之作,也有学术论文。学界讨论《通鉴》的政治观念,多着眼于其中史论,但作者则关注司马光如何通过对史料进行编排和取舍来传达其施政理念,无疑更能揭示通鉴一书的性质。集中所举卷一对《史记》所记赵简子立储事的弃用、卷十七对董仲舒天人三策的节取、卷二一一对郝灵荃事件的解释,皆能说明问题。然而作者径谓之“《资治通鉴》的思想史读法”,则未免因小失大。作者进而说读史书“重点其实不是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重点是这个学者通过讲述历史希望你明白什么”。研读传统史著需知其史学之外的追求,于理解此书往往事半功倍,但这也未必就比研讨“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更重要。作为普及作品,作者屡用这种耸人听闻的语调说来,像是正经学问无力涉足,只好向不熟悉学术前沿的大众兜售小聪明。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