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来的中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2-07
1840年以来的中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介绍
王人博,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主要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孤独的敏感者》《法的中国性》。
他是中国法学家少有的深具人文精神与批判精神的学者。对于学界讳莫如深很多问题,都能以专业的眼光,毫无顾忌地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这种风格让他笔下的中国近代史,拥有了少有的穿透力。
这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无疑最具争议也最受人关注。
军事的视角、政治的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与观念视角的近代史叙述,我们都已不陌生。
这本《1840年以来的中国》,为我们呈现的,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近代史图景:法学视角。
--------------
编辑推荐
一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1.以立宪为线索,重新梳理中国近代 史的关键节点
1840年,在突然跌入现代世界之后,中国也曾将宪法作为救国的药方,希望依靠宪法,让中国快速摆脱困境。
但为何中国的立宪之路,却异常坎坷?
为什么说是焦躁的心态,让中国近代立宪之路变得痛苦而曲折?
在本书中,抓住“立宪”这样一个关键动作,王人博老师专注考察近现代史中的重大立宪时刻:从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以致1949年以后的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八二宪法。
在对这诸多“立宪”事件反思中,中国近代转型失败原因的剖面清晰显露出来。
2. 宪法问题,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学问题,其背后交织的,是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
当一个老大帝国要完成立宪转型时,必然也牵扯出更为复杂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冲突。
旧中国先前“独立自我喂养的精神世界”如何开始逐渐崩塌?
西方的普遍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法治、权利,在一系列“立宪”实践后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渗透进中国人的意识中,并被逐步接受?是外在的宣传灌输?还是基于内心的诚服?
以上问题,是本书贯穿的另外一条线索。
1840年以来的中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840年以来的中国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1840年以来的中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840年以来的中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读一本书,如果有可能,最好先了解一个人。下文是羽戈写就的,他是真懂王人博先生。 羽戈/文 我与王人博先生结缘,不是源自他的书,而是源自他的课。2002年春天,他在西南政法大学开讲《西方人权史》,听者如云,屡易场地,最后动用了学校最大的教室,晚上的课程,中午便得去占...
评分##作者倒也诚恳。“书前的话”里直接明说了只有“书前的话”和“引言”是新作,其它都是照搬以前出版过的书。而这2020年新写的“书前的话”,居然还专门用了一大段文字贬低筷子吹捧刀叉,让人不禁感慨X殇真的是打在作者这一代学者脑中的思想钢印。
评分 评分##坊间常说,中国人有三样东西最为擅长——烹饪、农业和历史。其中,历史,不仅是我们的绝对强项,甚至有时候历史填补了宗教的空白。古代中国就有着世界上最完整、最庞大的史官体系和历史记录。 历史教训,是中国历代治国者最重视的东西。中国文化市场上,“历史热”更是长盛不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王人博指出中国无论怎样挪用西方,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中国立场的存在,既包括对西方价值的取舍,也包括对自己古老智慧的化用。任何一种外来思想的移入都是以自己的“理解”为前提,构成这一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包括使用的语言文字、词语概念、思维方式,以及身在的语境。在这本讲述中国宪政史的作品中,他指出中国近代创造了“民”这一概念,具体说来,真正吸引中国宪制思想的是西方宪制原理中所涵摄的有关“民”的那一部分。在它看来,公民的锻造(新民)是生成现代国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没有公民这样的主体诞生,中国就绝无“现代国家”的资格。也就是说,西方宪制的内在性并不必然是中国宪制思想的核心。宪制作为一种防御性制度,其本质在于防范国家权力。
评分1840年以来的中国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