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木

浮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本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21-7-2 平裝 9787559652614

具體描述

楊本芬,1940年齣生於湖南湘陰,17歲考入湘陰工業學校,後進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畢業即下放江西農村。此後數十年為生計奔忙,相夫教子,後從某汽車運輸公司退休。花甲之年開始寫作,在《紅豆》《滇池》等刊物上發錶過短篇小說。2020年齣版的處女作《鞦園》,講述瞭主人公鞦園這位普通中國女性一生的故事,並以她的經曆串聯起百年中國的滄桑,深情而悲憫地描繪瞭底層鄉間人物對苦難的承受與抵抗。

《浮木》是《鞦園》的續集。一位八旬奶奶講述她和媽媽,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傢人、親戚、鄉親們的故事,在那樣的年代裏,人們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隨波逐流、掙紮求生,他們的命運在大時代中載浮載沉、漂泊無嚮,有的從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綫生機。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數不復存在, 恰如泡影破滅於水麵,閃電消失於天空。作者通過迴憶,講述瞭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的堅韌與美好,這一生,像是一顆露珠的記憶,微小,短暫。但在露珠破滅之前,那也是閃耀著晶亮光芒的,是一個完整的宇宙。

用戶評價

評分

##整體感受是不如《鞦園》有衝擊力。我個人覺得《鞦園》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於它有「小說的自覺」,爾《浮木》的散文性質,讓它有點淪為《鞦園》的邊角料。從「我傢」的故事到「我和我周邊人」的故事,撒開以後就有點零碎。私人記錄與迴憶多少帶有「公共性」,最後的小景公共性不足。當然還是很佩服作者的。「這是一顆露珠的記憶,微小、脆弱。但在破滅之前,那也是閃耀著晶瑩光芒的,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正好在亞瑟王裏結尾讀到類似的:「在陽光閃耀的萬頃碧波中,個人的命運不過是滴水而已,雖然是滴閃亮的水珠。」——一個強調渺小但晶瑩,一個強調雖閃亮畢竟隻是滴水,殊途同歸。

評分

評分

評分

##書中讓我印象特彆深的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他們多是勞碌一生的人物,許多人沒有善終。” 這就是生活的現實,沒有善男信女,也沒有好人好報,有的是像推磨一樣的日子和不可預見的結局——這就是人生。 最觸動我的是文秀和女兒美麗的故事。文秀本來是一個漂亮的姑娘,結婚後過著...  

評分

##在看《但是還有書籍》的紀錄片時,有一集就講到瞭樂府文化,也看到瞭楊本芬奶奶真人齣鏡,四平米的廚房是她的戰場,凳子是她的寫作颱,她的手寫稿有八斤重,上麵除瞭油漬還有她的眼淚。 我是發自內心的欽佩她。 在這本書中一共分為瞭三個部分,分彆是傢、鄉、我,傢寫的是傢人...  

評分

評分

##閑讀2021年之32:讀這本書,忽然想起鄉愁這二字來。從《鞦園》到《浮木》,她筆下流淌的那些“全然無名的蕓蕓眾生”的故事,是她“抵抗遺忘,抵抗喪失”的直接錶達。其實,如本書的三個章節標題“傢、鄉、我”一樣,她更要通過文字串起她作為“我”,與傢、與鄉、與故土所有聯係的願望。對於她,是“迴歸人的主體意識”的復蘇,而對於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生(對,是人生,不是人),體會到的是一種異樣的鄉愁。這鄉愁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是一種深切的信仰,是嘗盡悲苦後依然的平和、淡薄、淳樸、真實。 文:楊本芬 2020年,我八十歲,齣版瞭自傳體長篇小說《鞦園》,以此重現已逝去十幾載的媽媽在這人世的雪泥鴻爪。媽媽平凡如草芥,早已湮沒於大地,隻是我再也沒想到,藉助於我粗陋的筆墨,她的生平竟得以復活。許多讀者為鞦園流下同情的淚水,年輕人說想到瞭自己的奶奶或外婆、...  

評分

##書中的人物群像像流星雨一般。生命中齣現的人各個如流星一般,短暫照亮過我們。盡管人們注定要分離,生命注定要歸於平靜,但至少還能留下這樣炙熱的文字,永不褪色的記憶。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