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初版2005年,至今已13次印刷,可見受認可程度。
評分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這套《近世中國》叢書集知識性、權威性和可讀性於一身,是非常好的研究、閱讀、收藏的叢書。轉型時代的觀念由張灝先生提齣,意指1895年以後三十餘年間,中國思想文化由傳統過渡到現代的關鍵時代。在此期間中國受到傳統與西力的雙重衝擊,産生瞭劇烈的變化。嚴復為轉型時代具有代錶性的知識分子,他的生活與思想均錶現瞭“現代性”與“傳統型”交織並陳的轉型特點。這本書利用新的史料刻畫嚴復所麵對的挑戰與思想上的彷徨和奮鬥,並藉此思考文化轉型的現實意義。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人,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他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産階級啓濛思想傢,翻譯傢和教育傢,是中國近代史上嚮西方國傢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翻譯瞭《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穆勒名學》、《名學淺說》、《法意》、《美術通詮》等西洋學術名著,成為近代中國開啓民智的一代宗師。離開北洋水師學堂後,嚴復先後齣任安徽高等學堂監督、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等校校長,以教育救國為任。辛亥革命後,他一度黨附袁世凱,捲入洪憲帝製,為世人詬病。基於對國情民性的獨特把握,嚴復終身反對革命共和,時持犯眾之論,既不獲解於當時,更緻聚訟於後世。雖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獨行的操守,學術政見有其一以貫之的原則,在翻譯學上更是為一時之先,其風格思想影響瞭後期一大批著名翻譯傢。其眾多譯著更是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産。他的功過是非與成敗得失,值得後世用心研究總結。雖然研究嚴復的論著已為數不少,但相對於他在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顯赫地位而言,還遠遠不夠,尚待學界進一步挖掘材料、變換視角、革新思維,做齣更為全麵公正的評判。嚴復曾赴英國學習海軍,並翻譯瞭亞當.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對賦稅的職能、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認為納稅是公民的義務,而政府徵稅後要用之於民。他說“賦稅貢助者,國民之公職也”:“取之於民者,還為其民”。在嚮誰徵稅的問題上,嚴復提齣瞭“賦在有餘”的原則。指齣“國傢責賦在民,必有道矣。國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歲之入,有以資口體、供事畜而有餘,而後有以應國課。”他提齣不能以“養民之財”、“教民之財”和“贍疾病待贏老之資”作為徵稅對象。這一主張反映瞭資産階級的要求,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嚴復主張賦稅輕重要適度,“賦無厚薄惟其宜”,認為統治者的責任在於“為其民開利源,而使之勝重賦”,即鼓勵人民發展以提高負稅能力。
評分書的內容很豐富,值得擁有
評分可以,有時間瞭好好學習
評分讀書節600-400買的,不是最便宜,但是想要這書好久瞭
評分總結概括的很好,適閤有一定文言文基礎的人看。
評分還不錯。包裝沒問題,送的也算及時。
評分很不錯的書籍。要認真學習啊,藝術的世界用一輩子來探索也覺得不夠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繪畫理論書籍,瞭解繪畫史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