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手好文章,從小早培養,媽媽是孩子最好的作文老師。
新浪親子、新浪少兒強力推薦。
五年級的時候,魯魯寫作文,題目是《我的朋友》,老師說最好寫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寫誰呢?他把身邊的小朋友都數瞭一遍,一個都不想寫,覺得沒意思。
我說,那你編一個人來寫吧。他怕通不過,說老師要求寫身邊的人。我說老師又不知道你身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寫得好就會受錶揚,寫不好,就算寫的是身邊的人,照樣通不過
“嗯!”他一下興奮起來,也許想到居然能在老師眼皮底下耍個花招,就忍不住要大展一下身手。“好!編一個!他眼睛大大的,像張飛一樣。他的臉很黑,像張飛一樣。他一急就‘呀呀呀呀’頭上都在冒火——像張飛一樣!”我們倆同時說齣最後一句“像張飛一樣”,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剛讀瞭《三國演義》,對張飛印象太深。我說,就寫這個人吧,多生動。
他敲定瞭人物姓名,又接著編人物性格,為瞭把性格寫得更豐滿,還編瞭幾個故事。其實,這幾個故事都是發生在他同學身上的真實故事,但他把它們安排在這個虛構的張順明身上,倒也有鼻子有眼的,題目就叫《我的好友張順明》。
那篇作文雖然很幼稚,但很有趣。不管是外貌還是性格,還是他所寫的那幾件事,都讓我聯想到他身邊的小朋友,雖然是編的,但又很真實。我告訴他,把這個張順明一直寫下去,一定是個很有意思的文章,甚至於可以稱為小說。這就是創作的開始瞭!
內容簡介
《好媽媽教齣好作文:著名作傢魯稚這樣教孩子寫作文》視角獨特,思想富於智慧,語言獨具功力,親切而不瑣碎,現實而不落俗套。書中除瞭對寫作文進行指導,更融閤瞭作者一貫的教育理念,既是一本作文指導書,又是一本傢庭教育參考書。
如何寫好作文,是每個學齡期孩子都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傢長往往對此感到束手無策。更讓傢長們睏惑的是,在應試作文“框框”的約束下,孩子怎樣纔能既寫好作文,又能保有寫作熱情和創作能力呢?
著名作傢、心理勵誌和教育專傢魯稚,結閤自己二十多年的寫作心得以及指導兒子寫作文的豐富經驗,既照顧到應試作文的需要,又注重保護真正的創作熱情,對孩子寫作文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和睏擾進行瞭深入剖析和指導。
作者簡介
魯稚,著名作傢、心理勵誌和教育專傢,新浪親子頻道、新浪少兒頻道特聘專傢。 齣版十餘部專著,多部作品在中國大陸及港颱地區、加拿大、韓國、新加坡等地暢銷。其中,《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名列著名門戶網站傢教暢銷書榜,繁體版已在颱灣齣版。《讓孩子心靈強大》名列當當網暢銷書榜前茅,並成為新一代父母喜愛的傢教書。
李魯,魯稚之子,現就讀於北京市某重點中學初中二年級。作文曾獲得第八屆全國青少年“春蕾杯”徵文優秀奬,並有多篇作品發錶在《小愛迪生》、《小學生故事與作文》、《中學生博覽》、《少年兒童研究》等雜誌。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創作的作文和應試的作文
第一部分 寫作是錶達的需要
第一章 有思想的好作文
既要謙虛,又要高傲
文字的光輝源於心靈
有思想纔有好文章
有思想的孩子,無思想的作文
自己感動,纔能讓彆人感動
第二章 作文是一項創造
作文是一項技術,也是一項創造
寫作的真諦就是真誠
常識比權威更可靠
細節來自趣味
自信纔能有個性
嗬護孩子自身的創造力
第三章 給孩子寫作的自由
忠於自己,還是忠於要求
與其投人所好,不如堅持自己
兩種文風,兩種人生
寫作是自由的事
寫作等於練氣功
把日記和作文分開
尊重孩子的覺醒
第四章 讓孩子寫齣內心世界
寫齣內心真正的東西
寫作揭示心靈的秘密
從自身的經曆去感悟
“有意義”的謊言
真實和虛構
跳齣“新八股”
為菜單譜麯
第二部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第一章 作文源於生活
作文是生命的記錄
每天都是新鮮的
給孩子一個錶現的平颱
讓孩子有自己的時間
生活是微妙的
狹隘的生活,狹隘的作文
第二章 教孩子感受生活
讓孩子參與大人的事
客廳和飯桌是最好的課堂
真誠纔有感染力
在娛樂中學習
不要低估孩子的潛能
與其走馬觀花,不如細細品味
第三部分 寫作的一般技巧
第一章 什麼纔是好作文
作傢教不好作文
什麼樣的作文是好作文
錶達什麼和怎樣錶達
作文的潛規則
從作文到創作
作文班讓孩子失去個性
第二章 寫好作文的竅門
吃蛋糕作文法
觀察要細緻,寫作要精練
如何顯得“不一般”
寫作文從說作文開始
寫作像說話一樣自然
理清思路,化整為零
選材的眼光
重視日積月纍
學會使用資料
養成分段的習慣
第三章 寫作文的誤區
先發現優點,再改正缺點
為什麼結不好尾
不要急於糾正錯彆字
不要太注重書麵整潔
允許孩子寫廢話
不要讓想象力鈍化
質比量重要
第四章 把評判變成交流
把評判變成交流
給孩子貼上積極的標簽
不要替孩子謙虛
對孩子有客觀的認識
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努力就能達成目標
不要把孩子當病人
我不是一個人在教育——父親給兒子的信
第四部分 閱讀沒有標準方式
第一章 閱讀是一件愉快的
閱讀是一種緣分
如何讓孩子喜歡閱讀
讓閱讀成為愉快的事
看課外書是否影響學習
作文書,可看可不看
與孩子分享而不是強製
怎樣寫讀後感
第二章 讀什麼樣的書
讀書不在多,關鍵要思考
閱讀並非海綿吸水
根深纔能葉茂
越大的境界,越不純潔
那些燒焦的書和我的閱讀
讓語文學習更富有挑戰性
給孩子買書讀
一切存在的,都是有用的
第三章 閱讀中的注意事項
不要過早讀名著
不要神化經典
讀書最好讀原著
不要機械背古詩
閱讀沒有標準方式
允許孩子囫圇吞棗
後記:“發現”勝於“操縱”
精彩書摘
這是魯魯五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作文。
剛考完試那天,我問過他作文題目是什麼,他不說。後來開傢長會時,發瞭各科試捲,我纔看到瞭。但我隻看瞭一遍,不敢再讀,怕眼淚當場掉下來。隨後校長在廣播裏講的什麼,我都沒聽見,一直在想這幾天的事。魯魯說:“每當我考試沒考好的時候,媽媽都會來鼓勵我。每當我傷心的時候,媽媽都會來安慰我。”可就是這次考試,他考得不太好,我還狠狠地責備瞭他,以至於那天早晨他一路哭到學校。我心裏很內疚。很多事我明知道該怎麼做,還是忍不住,做不好。看瞭兒子的作文,深知我的修養是很不夠的,我並不是個好媽媽。
可他卻把最好最好的贊美都給瞭我,把最深的愛、最深的理解都給瞭我。原以為很多事情他並不在意,其實他都記著,並且記得清清楚楚。
這篇作文,不知道感動瞭多少人!我曾把它放在博客裏,有不少父母留言,既感動,又羨慕;我曾把它發到一個教育論壇,有不少網友跟帖,對孩子發齣由衷的贊嘆;我那本《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編輯將這篇作文放在瞭封底最醒目的位置,它再一次成為打動人的亮點。
但是,這篇作文,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滿分。滿分是40分,他隻得瞭38分,在班上也不算高。可見,在老師心目中,它並不是一篇好作文。但為什麼一篇在老師看來不算好的作文,卻感動瞭無數的父母?不是因為技巧,而是因為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沒有人能夠估量,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到底有多深。盡管付齣並不是為瞭迴報,但我們仍然希望孩子能夠理解,希望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希望我們的愛能得到迴應。我們從心底裏其實都希望聽到一聲:“你為我付齣瞭這麼多,我要謝謝你,媽媽!”隻要孩子知道瞭我們的付齣,一切就都滿足瞭。
然而現實當中,能把這句簡單的話說齣口的孩子並不多。也許是沒有想到,他們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也許是羞於啓齒,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錶達原本就很少,難以形成習慣。
但文字,恰恰在這樣的當口發揮瞭作用,閃現瞭光輝。魯魯用他的作文喊齣來瞭:“你為我付齣瞭這麼多,我要謝謝你,媽媽!”這正是韆韆萬萬父母想聽而聽不到的話!
文字,是錶達心靈最恰當的工具,它可以將平時那些難以說齣口的情感和思想,自然而然地錶達齣來。
寫作文,其實就是用文字錶達,而文字的感染力,最終並不取決於技巧,而是自己的心。我想,讓魯魯寫一篇歌頌祖國的作文,無論他怎麼寫,一定不會比歌頌媽媽更加動人,因為他對媽媽的愛,一定是超越其他所有對象的。
所以,學寫作文,其實不是從字、詞、句入手,而是從思維和人格開始。
前言/序言
作為應試的作文,絕不會公開宣稱“我是應試的”,就像壞人不會宣稱自己是壞人一樣。倒不是因為他刻意隱瞞,而是他往往從內心裏就非常真誠地認為,自己是個好人;之所以做瞭壞事,完全是客觀原因造成的。
再說,“好”與“壞”原本就沒有絕對的標準,在一個人看來是好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看來完全可能十惡不赦。所以,任何事情總是有爭議存在。
應試作文也不會給自己貼上“應試”的標簽,有時甚至會故意模糊應試的特徵。即使被揭穿,也因為它身上“好”和“壞”雜糅在一起,使人很難有明確的判斷。
譬如,不少分析高考作文、中考作文的書籍,都會分析那些高分作文的立意,都會告訴你要解放思想,要大膽創新,不要落入俗套:然後告訴你,隻有這樣纔能得高分。
但你心裏既然已經有一個高分的框框,又怎麼可能跳齣俗套呢?長年訓練的目的,不就是為瞭得高分嗎?作為應試的作文必然有著很強的投機性,要學會巧妙地說套話,巧妙地編框框,還要非常正確——立意正確,語法正確,寫字正確,標點正確,捲麵還要乾淨。
《傢有小纔女:讓寫作啓濛更輕鬆》 “寫作文”這三個字,對於許多傢長和孩子來說,常常伴隨著眉頭緊鎖、思緒枯竭的畫麵。看著孩子在方格紙上艱難地塗抹,字裏行間透露齣的稚嫩與局促,傢長的心裏是既焦慮又無力。市麵上關於作文輔導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大多聚焦於技巧、模闆,試圖用標準化的方法來“生産”齣閤格的作文,卻往往忽略瞭寫作最本質的樂趣和孩子的真實情感。 《傢有小纔女:讓寫作啓濛更輕鬆》並非一本堆砌寫作秘籍的書,它更像是一位溫柔而智慧的鄰傢姐姐,與您一同走過孩子寫作啓濛的溫馨旅程。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寫作,源於生活,興於興趣,成於錶達。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細膩豐富的情感,而寫作,正是為這些寶藏提供瞭一個展示的舞颱。 第一章:打開想象的潘多拉魔盒——寫作的火種,源於好奇與熱愛 這一章,我們將聚焦於如何點燃孩子內心深處對寫作的渴望。與其強迫孩子背誦優美詞句,不如引導他們觀察身邊世界的奇妙。 “萬物皆有靈”的觀察力訓練: 孩子眼中的世界,往往比成人看到的更生動有趣。一片葉子的脈絡、一隻螞蟻的辛勤、一場雨後的彩虹,這些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景象,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我們將提供一係列簡單易行的觀察遊戲,例如“尋找不一樣”、“給小物件起名字”、“聽聲音的故事”等,幫助孩子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學會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如果我是……”的思維拓展: 想象力是寫作的翅膀。通過“如果我變成一隻鳥,我會飛去哪裏?”“如果我能和動物說話,我會問它們什麼?”這類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孩子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大膽地構建屬於自己的奇幻世界。我們將分享一些引發想象力的繪本、故事,以及親子問答的範例,讓想象力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故事的碎片”收集法: 孩子的每一天都充滿瞭故事。一次開心的玩耍、一次小小的委屈、一次與傢人的互動,都可以成為未來寫作的寶貴素材。我們將介紹如何引導孩子記錄下這些“故事碎片”,可以是隨手畫的塗鴉,可以是簡短的口述,也可以是傢長代筆的筆記。這些碎片,將在日後匯聚成豐沛的創作源泉。 第二章:從“我手寫我心”的自由錶達——情感的湧動,是最好的文字 寫作不僅僅是語言的組閤,更是情感的抒發。這一章,我們將強調讓孩子勇敢地錶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將真實的情感注入文字。 “我的心情日記”: 鼓勵孩子記錄下每天的心情,無論是陽光燦爛的喜悅,還是陰雨綿綿的憂傷。傢長可以引導孩子用不同的顔色、簡單的圖畫來錶達情緒,再嘗試用一兩句話描述當時的感受。我們提供“心情詞匯錶”和“情緒引導語”,幫助孩子更好地識彆和錶達自己的情感。 “故事的“為什麼”與“怎麼樣”: 當孩子講述一個故事,或者描述一個事件時,引導他們深入挖掘背後的原因和過程。例如,“為什麼你會喜歡這個玩具?”“你當時是怎麼做的,能再詳細說說嗎?”這種追問,不僅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也能讓他們在錶達中更加清晰和生動。 “傾聽與共鳴”: 傢長的傾聽是孩子寫作的最大動力。當孩子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時,請放下手中的事情,全神貫注地聆聽。用鼓勵的眼神、肯定的點頭、適時的提問來迴應,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話語是被重視的。我們還將探討如何通過閱讀繪本、觀看動畫片等方式,引導孩子理解和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從而豐富他們錶達情感的能力。 第三章:搭建文字的橋梁——從零散到連貫,從簡單到清晰 當孩子有瞭錶達的意願和素材,如何將這些零散的想法組織成一篇流暢的文章,就成瞭關鍵。這一章,我們將提供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搭建文字的橋梁。 “圖畫故事法”: 很多孩子擅長用圖畫來錶達,我們可以將圖畫作為寫作的起點。讓孩子先畫齣故事的場景、人物,再引導他們為每一幅圖畫配上簡單的文字描述。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可以輕鬆地將畫麵轉化為文字,完成一篇初步的文章。 “看圖說話”與“聽音寫話”: 精選一些富有故事情節的圖片或音頻,引導孩子根據圖片或聲音進行描述和續寫。這個過程,能夠有效地鍛煉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將視覺或聽覺信息轉化為連貫的文字。 “主題詞串聯法”: 當孩子對某個主題感興趣時,可以引導他們 brainstorm 與之相關的詞匯。例如,寫“小狗”,可以列齣“毛茸茸”、“搖尾巴”、“汪汪叫”、“可愛”、“玩耍”等詞。然後,鼓勵孩子用這些詞語串聯成句子,逐步構建文章。 “故事框架引導”: 對於一些簡單的記敘文,我們可以提供一個基本的“開頭-發展-結尾”的框架。例如,“今天天氣真好,我和媽媽去瞭公園……”(開頭),“我們在公園裏玩得很開心,我蕩瞭鞦韆,媽媽陪我玩滑梯……”(發展),“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依依不捨地迴傢瞭……”(結尾)。傢長可以根據這個框架,引導孩子填充具體內容。 第四章:潤物無聲的修改與提升——讓文字更添色彩 寫作並非一蹴而就,修改的過程同樣重要。但對於孩子來說,過度強調修改,可能會扼殺他們的創作熱情。 “讀給傢人聽”的反饋: 鼓勵孩子朗讀自己的作品。在朗讀過程中,孩子自己就能發現一些不流暢或不夠清晰的地方。傢長在傾聽時,可以通過溫和的提問來引導孩子思考:“這裏你想錶達什麼?有沒有更閤適的詞?” “關鍵詞優化”: 引導孩子留意作品中重復使用的詞語,並嘗試尋找更生動、更貼切的近義詞或反義詞來替換。例如,將“高興”換成“快樂”、“興奮”、“欣喜”等,讓文字更具錶現力。 “畫麵感”的加入: 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讓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故事的場景和人物。例如,與其說“天很熱”,不如說“太陽像個大火球,烤得大地都冒煙瞭”。 “刪繁就簡”的智慧: 教會孩子識彆和刪除多餘的、與主題無關的句子或詞語,讓文章更加精煉。 第五章:寫作的持續滋養——閱讀的力量與傢庭的陪伴 寫作的根基在於廣博的閱讀和傢庭的溫暖支持。 “閱讀的邊界”: 鼓勵孩子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童話、故事、科普、曆史……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新的輸入,為寫作積纍素材和語感。我們將推薦適閤不同年齡段的經典兒童讀物,並分享如何引導孩子深度閱讀。 “生活即課堂”: 鼓勵傢長多帶孩子走進自然,體驗生活,參與各種活動。每一次的經曆,都是孩子寫作的寶貴財富。傢庭聚會、旅行、參觀博物館,這些都能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 “鼓勵的藝術”: 贊揚和鼓勵是孩子繼續前進的動力。即使是稚嫩的作品,也要看到其中的閃光點,給予真誠的肯定。我們提供“贊美清單”和“鼓勵話術”,幫助傢長成為孩子寫作最堅實的後盾。 《傢有小纔女:讓寫作啓濛更輕鬆》是一本充滿溫度的書。它不提供速成的秘籍,而是陪伴您和孩子一同探索寫作的樂趣,發掘孩子內在的潛力。我們相信,當寫作不再是負擔,而是孩子錶達自我、認識世界、抒發情感的窗戶時,他們便能在文字的世界裏,自信地展翅翱翔,成為真正的小“纔女”。讓我們一起,用愛與智慧,為孩子點亮寫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