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泉 等 著
圖書標籤:
  • 仿古建築
  • 園林工程
  • 工程量清單
  • 計價
  • 建築工程
  • 園林景觀
  • 工程造價
  • 古建築
  • 施工
  • 清單計價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109981
版次:1
商品編碼:1004244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係統地論述瞭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基本知識,費用組成及計價原理,介紹瞭與工程造價相關的仿占建築與園林工程背景知識,依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及《江蘇省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計價錶》(2007年版),結閤工程實例介紹瞭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工程標底及投標報價的編製方法,同時對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量清單計價條件的造價管理作瞭必要的闡述。《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集理論與實務為一體,體係完整,並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不僅可以作為從事工程估價的相關人員的實用工具書,也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目錄

1 工程量清單計價概述
1.1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曆史
1.2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綜述
1.3 工程量清單計價概述
1.4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簡介
2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項目的造價構成
2.1 建設項目總價的構成
2.2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費用構成
2.3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費用計算
2.4 現場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
3 與工程造價相關的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背景知識
3.1 園林仿古建築
3.2 園林景觀工程
3.3 園路、園橋、假山工程
3.4 綠化植物
4 工程計量
4.1 工程計量的基礎知識
4.2 工程量計算原理與方法
4.3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
4.4 《江蘇省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計價錶》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
5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計價原理
5.1 工程承包成本的構成要素
5.2 資源消耗量的測定
5.3 施工資源價格的確定
5.4 相關費用的測定
6 《江蘇省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計價錶》及其應用
6.1 《計價錶》概述
6.2 《計價錶》的編製
6.3 《計價錶》的應用
7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造價編製
7.1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的招標與投標
7.2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編製
7.3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標底價格的編製
7.4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投標報價的編製
8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造價管理
8.1 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施工閤同的簽訂與履行
8.2 工程施工閤同的管理
8.3 風險管理
8.4 竣工結算與竣工決算
8.5 工程索賠
9 計算機在工程計價中的應用
9.1 工程計價電算的特點
9.2 計算機在工程計價中的應用體現
9.3 工程計價軟件的應用
附錄
附錄一 某小區景觀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示例
附錄二 某園林仿古建築工程計價示例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 工程量清單計價概述
  在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運用什麼樣的計價方式進行工程造價的計算,以便閤理地確定和有效控製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的建設成本,一直是參與項目建設的各方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在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由於受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建設特點的製約,在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建設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計價方式,而工程量清單計價,正是我國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工程計價方式變革的結果。
  1.1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曆史
  人們對工程造價管理的認識是隨著社會經濟體製的變革、生産力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現代科學管理的發展而不斷加深的,所以,人們對工程造價的管理是和一定的社會製度、經濟體製相適應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社會發展經曆瞭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也經曆瞭艱難麯摺的發展曆程。
  1.1.1 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此時,全國麵臨著大規模的恢復重建工作。為閤理確定工程造價,用好有限的基本建設資金,我國引進瞭前蘇聯一套概預算定額管理製度,同時也為新組建的國營建築施工企業建立瞭企業管理製度。
  1.1.2 概預算製度的建立和發展變化
  為加強概預算的管理工作,國傢綜閤管理部門先後成立瞭預算組、標準定額處、標準定額局,1956年單獨成立瞭建築經濟局。概預算製度的建立,有效地促進瞭建設資金的閤理和節約使用,為國民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起到瞭積極的作用。但是,這個時期的造價管理隻局限於建設項目的概預算管理,是一種較粗略的宏觀管理。
  1958—1966年,概預算定額管理逐漸被削弱。各級基建管理機構的概算部門被精簡,設計單位概預算人員減少,隻算政治賬,不講經濟賬,概預算對投資控製的作用被削弱,投資大撒手之風逐漸滋長。盡管在短時期內也有過重整定額管理跡象,但總的趨勢並未改變。
  1966—1976年,概預算定額管理遭到嚴重破壞。概預算和定額管理機構被撤銷,預算人員改行,大量基礎資料被毀。定額被說成是“管、卡、壓”的工具。1967年,原建工部直屬企業實行經常費製度。工程完工後嚮建設單位實報實銷,從而使施工企業變成瞭行政事業單位。這一製度實行6年,於1973年1月1日被迫停止,恢復到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按施工圖進行預算結算的製度。

前言/序言

  建設部頒布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GB50500 - 2003)國傢標準,從2003年7月1日開始執行。該標準的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建設工程計價模式發生瞭質的變化,它的實施將有利於促進我國工程造價管理職能的轉變,有利於規範市場計價行為、規範建設市場秩序,同時對全麵提高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實施須與各地區的計價錶相結閤,而我省的園林綠化工程計價錶一直未能頒布實施,所以對計價規範的應用也未能深入。現在2007年版的《江蘇省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計價錶》已正式頒布,並從2007年12月1日起在全省範圍內施行,因此,如何讓工程造價人員對《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有個係統的認識,並能結閤規範,盡快理解和應用新頒布的《江蘇省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計價錶》,成為編寫本書的齣發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書係統論述瞭園林綠化工程的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基本知識、費用組成及計價原理,介紹瞭與工程造價相關的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背景知識,對傳統的定額計價與現行的清單計價模式作瞭全麵的比較。依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及2007年版的《江蘇省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計價錶》,結閤工程實例介紹瞭園林綠化工程工程量清單、工程標底及投標報價的編製方法,同時對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條件下的造價管理作瞭必要的闡述。
古韻新風:中國傳統建築與園林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本書並非關於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的工程量清單計價,而是深入探索中國傳統建築與園林藝術的博大精深,追溯其曆史演變,解析其文化內涵,並審視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我們將一同穿越時空,領略那些凝聚著智慧與匠心、承載著中華民族審美情趣與哲學思想的古老建築與園林,感受它們穿越韆年的生命力。 第一篇:韆年傳承——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魂魄 第一章:建築之根——文明的基石與文化的載體 中國傳統建築,是中華文明最直觀的物質載體,是數韆年曆史文化的積澱與凝結。本章將追溯中國建築的起源,從史前時代的穴居、巢居,到新石器時代的夯土技術和木構架的初步形成,揭示早期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改造自然的智慧。我們將重點關注夏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光輝如何映照在宮殿、廟宇的宏偉輪廓之中,禮製建築的齣現如何奠定中國建築的等級秩序。 第二章:形製之變——等級秩序與地域風貌的交織 從秦漢的磅礴大氣,到魏晉的空靈飄逸,再到隋唐的輝煌壯麗,中國古代建築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呈現齣豐富多樣的麵貌。本章將深入剖析不同朝代的建築特點,例如秦漢時期宮殿建築的宏大規模與嚴謹布局,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建築的興盛及其帶來的印度建築元素的影響,以及隋唐時期“盛唐氣象”在建築上的集中體現,如長安城的規劃、宮殿的規模和裝飾的繁復。 我們將著重探討中國傳統建築的基本形製,如單體建築(宮殿、廟宇、住宅、塔等)和建築群(宮殿建築群、陵墓建築群、宗教建築群、園林建築群等)的構成要素和組閤原則。特彆要解析“鬥拱”這一獨具匠心的構件,它不僅是重要的結構支撐,更是中國木構建築藝術的靈魂所在,其復雜的變化與精美的雕刻,展現瞭古人的巧思。 地域文化對建築形製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從北方的粗獷厚重到南方的靈巧秀美,從黃河流域的方正規整到江南水鄉的麯摺婉轉,地域的差異造就瞭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我們將通過具體的建築實例,如北京四閤院的嚴謹規整,徽派建築的白牆黛瓦、粉牆馬頭牆,嶺南建築的通風透光、高颱斜脊,來展現這種地域特色。 第三章:結構之妙——以木為骨,以土為魂 中國傳統建築最核心的特點在於其獨特的木構架體係。本章將詳細介紹中國傳統木構架的原理,包括柱、梁、枋、檁、椽等主要構件的功能及其相互連接的方式。我們將解析“抬梁式”和“穿鬥式”兩種主要的木構架結構形式,理解它們如何支撐起龐大的屋頂,並將建築的荷載均勻傳遞到基礎。 同時,我們也關注非木構部分的精妙之處。例如,磚石結構的運用,尤其是在城牆、橋梁、塔等大型建築中。夯土技術在早期建築中的廣泛應用,以及後來在建築基礎和牆體中的改良。瓦作、抹灰、彩畫等裝飾性構件,不僅起到保護建築的作用,更賦予瞭建築豐富的色彩和藝術生命。 第四章:裝飾之韻——意蘊深遠,巧奪天工 中國傳統建築的裝飾,絕非簡單的堆砌,而是承載著深刻的文化寓意和審美理念。本章將聚焦於建築的彩畫、雕刻、雕塑、琉璃瓦、花窗等裝飾元素。我們將解析彩畫中的“和璽彩畫”、“鏇子彩畫”、“蘇式彩畫”等不同風格及其象徵意義,如龍鳳的吉祥寓意,花鳥魚蟲的自然情趣,山水人物的寫意精神。 屋脊上的吻獸、脊獸,不僅是構件,更是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體現,它們有著驅邪避災、祈福納祥的寓意。木雕、石雕的題材廣泛,從神話傳說、曆史故事到花鳥蟲魚、吉祥圖案,無不蘊含著古人的生活哲學和價值追求。花窗的精巧設計,既滿足瞭采光通風的需求,又以其繁復多變的圖案,營造齣“隔而不離”的朦朧美,宛如一幅幅流動的畫捲。 第五章:哲學之光——天人閤一與和諧至上 中國傳統建築的背後,是深刻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本章將探討“天人閤一”的理念如何在建築中體現,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例如,建築選址的“風水”理論,講究依山傍水,藏風聚氣,力求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園林建築更是將這種理念發揮到極緻,將自然山水濃縮於方寸之間。 “陰陽五行”等哲學思想也深刻影響著建築的布局和色彩。建築的朝嚮、空間的組織、色彩的搭配,都力求達到平衡與和諧,體現齣一種宇宙的秩序感。儒傢、道傢、佛教的思想,也分彆在宮殿的威嚴、道觀的清幽、佛寺的莊重中得以體現。 第二篇:山水意境——中國傳統園林的詩情畫意 第六章:園林之魂——咫尺之內,彆有洞天 中國傳統園林,是中國人對理想生活環境的詩意化錶達,是東方審美情趣的極緻展現。本章將介紹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它不同於西方規整對稱的幾何式園林,而是以寫意山水、寄情於景為核心,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 我們將探討園林的主體構成要素:山石、水體、建築、植物。其中,山石的堆疊藝術,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點睛之筆,一塊奇石、一座假山,都能營造齣氣勢磅礴或婉約秀麗的山水意境。水體作為園林的靈魂,或湖泊、或池沼、或溪流,與山石、建築相互映襯,增添瞭靈動與生機。 第七章:移步換景——空間布局的詩學 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布局,堪稱空間藝術的典範。本章將重點解析園林的空間組織原則,如“麯徑通幽”、“移步換景”、“藉景”、“框景”、“障景”等手法。通過麯摺迴廊、漏窗、疊石等元素,巧妙地分割和組織空間,使遊人在園中行走,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緻,感受到無窮的韻味。 我們將剖析幾種典型的園林類型,如皇傢園林的宏偉壯麗,私傢園林的雅緻精巧,寺廟園林的清幽寜靜。以蘇州園林為例,將深入解讀其“以小見大”、“虛實相生”的空間處理技巧,以及精美的亭颱樓閣、假山池沼、花木竹石的巧妙搭配。 第八章:景物之語——山石、水體與植物的對話 山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章將深入研究山石的種類、形狀、紋理及其堆疊技法,如何模仿自然山巒的形態,營造齣不同的意境,如太湖石的瘦、漏、透、皺,昆石的玲瓏剔透。 水體是中國園林的點睛之筆,它不僅是視覺的焦點,更是生命的象徵。我們將探討水體在園林中的多種形態,如湖、池、溪、井,以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關係。植物的選擇與配置,更是將自然之美引入園林,如鬆柏的堅毅,竹子的氣節,梅蘭的清雅,荷花的聖潔,它們與建築、山石共同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寫意畫。 第九章: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 園林中的建築,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共同營造齣詩情畫意的空間。本章將分析園林建築的設計原則,如“依山就勢”、“臨水而建”、“麯摺迴廊”、“院落組閤”等。亭、颱、樓、閣、榭、廊、橋等建築形式,在園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既是觀景的場所,也是構成景緻的重要元素。 我們會深入探討建築與山石、水體、植物之間的關係,它們是如何相互襯托、相互呼應,共同營造齣“可遊、可居、可賞”的藝術空間。例如,亭子掩映在綠樹叢中,廊架蜿蜒於山石之間,水榭臨水而建,都展現瞭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第十章:意境之境——文人情懷與哲學思考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僅是物質的景觀,更是文人情懷、哲學思想的載體。本章將探討園林中蘊含的“詩、書、畫、園”一體的藝術理念。文人墨客在園林中寄情山水,以景抒懷,將個人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 “山水寄情”、“隱逸情懷”、“道法自然”等哲學思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體現。園林不僅是休憩之所,更是人們精神寄托和情感升華的空間。我們將通過對一些著名園林的解讀,來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寓意。 第三篇:當代傳承與未來展望 第十一章:傳統之鑒——古建園林的精神價值 在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中國傳統建築與園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本章將探討傳統建築與園林的精神價值,它們所代錶的文化認同、民族情感,以及其中蘊含的東方智慧與審美情趣。我們將反思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如何對待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 第十二章:創新之路——古韻與新風的融閤 麵對新的時代需求,傳統建築與園林並非隻能停留在過去。本章將審視當代中國建築與園林領域在傳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實踐。從新中式建築的崛起,到現代園林對傳統元素的藉鑒與轉化,我們將分析如何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生活方式相結閤,創造齣既有曆史厚度又不失時代活力的作品。 第十三章:保護與發展——挑戰與機遇 保護與發展,是當前中國傳統建築與園林麵臨的重要課題。本章將探討在城市化進程加速、旅遊業發展等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護珍貴的曆史建築和園林遺産,同時又使其煥發新的生機。我們將審視相關的政策法規、保護理念,以及一些成功的保護與活化案例。 第十四章:未來構想——可持續的傳承與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傳統建築與園林將走嚮何方?本章將提齣一些關於可持續傳承與發展的構想。如何通過教育、研究、實踐,讓更多人瞭解和熱愛傳統文化?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古建修復與園林設計?如何在全球化語境下,講好中國建築與園林的故事?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走進中國傳統建築與園林的藝術殿堂,感受它們跨越時空的魅力,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並思考它們在當代的價值與未來的發展方嚮。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共同為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是《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我最近在研究這個領域,非常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書籍。我手頭上已經有一些關於建築工程計價的基礎資料,但一涉及到仿古建築和園林工程這種專業性強、細節繁多的領域,就感到力不從心。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化的方法論,不僅僅是羅列規範和定額,而是能真正結閤實際案例,教會我們如何準確地量化那些看似難以捉摸的“古韻”和“意境”所對應的工程量。例如,仿古鬥拱的榫卯結構如何精確計算用料和工序,假山疊石的虛實結閤如何確定工作麵和運輸難度,這些都是實踐中經常遇到的難題。如果這本書能深入剖析這些難點,並給齣清晰的計價邏輯,那對我們從事相關設計或施工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個實戰指南,指導我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也能在現代的造價管理體係下,閤理、公平地進行成本控製與結算。

評分

坦白說,市麵上很多號稱“專業”的計價書籍,其內容往往停留在對現行定額條文的簡單摘抄和重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分析和創新應用。我對於《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抱有的最大期望是,它能提供一種與時俱進的計價理念。隨著BIM技術和數字化施工管理在建築領域的普及,仿古工程的工程量獲取是否也能藉助更先進的手段?這本書是否探討瞭如何將傳統的手工測量轉化為基於三維模型的精確計算,尤其是在處理復雜麯麵和異形構件時?如果作者能夠結閤最新的造價管理趨勢,探討工程量清單在全過程造價控製中的作用,例如在招投標階段的風險預判和施工階段的變更控製,那就完全超越瞭一本普通的計價手冊的範疇。我希望它是一本能引領我們思考如何用現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精準把握和傳承傳統建築藝術的重量的參考書。

評分

我對這類專業書籍的閱讀體驗往往很挑剔,關鍵在於作者是否能將復雜的理論與鮮活的實例進行有效的融閤。對於《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這樣的書名,我最關心的就是它在處理清單項編碼和特徵描述上的專業度和細緻程度。仿古工程的特殊性在於,很多構件往往是“一物一議”,標準化的清單很難完全覆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靈活的、可擴展的清單編製框架,例如,針對不同曆史時期或地域風格的建築特色,如何調整定額套用或補充措施項目。如果書中能配有大量詳實的圖紙實例,並附帶詳細的工程量計算步驟和取費依據的解析,那絕對是上乘之作。單純羅列現行規範的條文對我來說價值有限,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在實際操作中提煉齣的“潛規則”和“經驗之談”,這些纔是真正能幫我們避免後期結算糾紛的“護身符”。

評分

我最近在研究古典園林的營造手法,尤其是徽派園林和蘇州園林的布局藝術,對於其中的亭颱樓閣、水榭麯廊的工程造價計算感到頗為睏惑。這些建築往往追求意境的錶達,很多結構構件並非為瞭單純的承重而存在,其美學價值和製作工藝的復雜性是計價時必須考量的核心因素。《仿古建築與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如果能提供一套針對園林小品、花窗、漏景等非標準構件的量化分析模型,那將極大地方便我的工作。我需要瞭解的是,如何將“精雕細琢”轉化為具體的“工日”和“材料消耗”,而不是僅僅依靠經驗性的係數進行粗略估算。特彆是涉及到傳統材料,如特定産地的石材或珍貴木材的采購、運輸和現場加工損耗,這本書是否能提供翔實的數據支撐和明確的計價邊界,讓我能夠清晰地嚮業主解釋每一分錢花在瞭哪裏,以體現工程的真實價值。

評分

作為一個多年在古建築修復與園林景觀領域摸爬滾打的造價師,我對於工程量清單計價的理解已經比較深入,但仿古工程的特殊性總能帶來新的挑戰。傳統建築的構件往往依賴手工技藝,其工序復雜度和材料損耗率遠高於現代清水混凝土結構。因此,我特彆關注這本書在“措施項目”和“專業分包”部分的處理方式。比如,為瞭保護現場古樹或進行文物保護性施工所産生的額外費用,如何將其閤理地納入清單報價體係中?又比如,涉及到傳統木作的榫卯連接、灰漿的配比和批蕩工藝等,這些隱蔽工程的計量與計價標準是如何確定的?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超越一般建築工程計價的視角,深入挖掘仿古工程獨有的風險和成本要素,並提供一套成熟的、能經得起甲方審查的計價策略。如果能有關於如何處理“文物保護與工程造價平衡”的討論,那就更具參考價值瞭。

評分

經典就是經典啊很好哦

評分

,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書的內容直得一讀

評分

,很值得看,價格也非常便宜,比實體店買便宜好多還省車費。書的內容直得一讀

評分

這買書很方便,有時在附近倉庫,不用彆的倉庫配貨的話,下單第二天就收到瞭。

評分

這買書很方便,有時在附近倉庫,不用彆的倉庫配貨的話,下單第二天就收到瞭。

評分

好!!!!!!!!!!!!!!

評分

感覺還可以,還沒有來得及看呢,質量也過得去

評分

發貨速度還可以,就是書籍的紙張質量不是很好哦,O(∩_∩)O~,不過在京東購買瞭很多書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便宜的

評分

《j仿古建築p與園林v工程工程量清單D計G價》(李泉,N等)【摘要 書評X 試b讀】- g圖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