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郑玉巧育儿经 - 婴儿卷 | 
| 作者: | 郑玉巧 | 
| 市场价: | ¥ 49.80 | 
| ISBN号: | 9787539179858 |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简体中文 | 
| 出版时间:2013年1月1日 | 版次:2 | 页数:456页 | 
| 商品尺寸:23 x 17.2 x 2.5 cm | 纸张:胶版纸 | 重量:739 g | 
| 编辑推荐 | |
| 《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更实用、更亲切、更贴心。 浓缩20年星条旗楷验和精湛医术,汇集全球咨询精华,传播科学育儿理念。 1.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性,没有千篇一律的“金科玉律” 2.新生命有能力适应新环境,请给宝宝战胜疾病,自我修复的机会 3.孩子不能承受药物伤害,“无药而医”才是对宝宝健康的佳呵护 4.药无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对症下药 5.科学养育孩子不是照本宣科,养育孩子是实实在在的过程 6.父母是的育儿专家,请相信你能养育健康的宝宝 7.尊重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温馨、祥和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8.孩子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请读懂孩子的“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 | 
| 目录 | |
| 第一章 新生儿期(诞生—28天) 第1节 新生儿特点 第2节 新生儿生长发育 第3节 新生儿生理现象 第4节 新生儿喂养·母乳喂养 第5节 新生儿喂养·人工喂养 第6节 新生儿喂养方法·混合喂养 第7节 营养需求和喂养中的注意事项 第8节 新生儿生活护理要点 第9节 新生儿医学护理要点 第10节 新生儿能力 第11节 新生儿护理常见问题 第二章 1-2个月的婴儿(29-59天) 第三章 2-3个月的婴儿(60-89天) 第四章 3-4个月的婴儿(90-119天) | 
| 内容推荐 | |
| 郑玉巧编著的《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一书是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出生第一年内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儿科医学、婴儿心理学、早教学、行为发育学等新兴科学。大量穿插真实的临床病例和咨询实例,配以大量图表,科学翔实。其文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 
| 作者简介 | |
| 郑玉巧,女,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承德医学院医疗系,曾供职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医院和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从事新生儿科、儿科临床诊疗近二十年,并先后从事妇产科合并内科疾病诊疗和女性疾病与健康管理。2006年初创办丽家-郑育巧科学育儿研究所。 熟练掌握新生儿科、儿科、妇产科合并内科疾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注意养育方式、生活方式、家庭生活习惯对妇幼健康的影响。在临床工作第一线,为数以万计的孩子们诊治疾病,深受孩子及其父母们的信任和喜爱。 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一篇获得第21届世界儿科大会论文宣读权。曾任中华误诊学杂志特约编辑,为多家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撰稿或出任健康专家和医学顾问。发表健康科普文章300余篇。回复杂志网络医学咨询30000多条。 本次修订历时近两年时间,郑玉巧大夫对原书中一些篇目进行了系统化的调整,在结构上更加明晰,方便父母查找。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亮点:如婴儿卷新增了“新生儿”期的内容,针对于“新生儿”期的诸多特殊情况,有了更加详细的指导,让宝宝和新手爸妈更好的度过这一关键时期;针对需要爸爸妈妈实际操作的情况,比如给宝宝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给宝宝洗澡,给宝宝清理鼻腔等等都补充了示意图片,让父母一目了然,操作起来更方便。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 第3节 新生儿生理现象 9.新生儿特有的20个生理现象 (1)溢乳 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括约肌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宝宝溢乳,不是疾病现象,新手父母不必紧张。 减少宝宝溢乳,6种有效的方法 第一,喂奶前,先给宝宝更换尿布,喂奶后就不要再换了,以免由于活动引起溢乳。 第二,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轻给宝宝拍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第三,喂奶后发现宝宝尿了拉了,也不要马上换尿布,待宝宝熟睡后再轻轻更换。 第四,如宝宝吃奶急,要适当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较冲,妈妈要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晕后部,保证奶水缓缓流出。 第五,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人过多空气,更要避免宝宝吸空乳头。 第六,使用奶瓶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 生理性的溢乳,一般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生理性的溢乳和病理性呕吐鉴别诊断见19(5)条) (2)上皮珠、马牙和螂嘴 有的新生儿口腔硬腭上可见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上皮珠要用干净的白布蹭掉。这种做法有一定危险,因为新生儿口腔黏膜非常娇嫩,即使是轻轻摩擦,也会使黏膜受损引起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齿龈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这种现象俗称“马牙”。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会堆积一小堆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和上皮珠一样,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处理,它们会自行消失的。 P23… | 
说实话,市面上育儿书太多了,很多都把自己吹嘘得天花乱坠,但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这本让我觉得尤其实用,主要是它对“突发状况”的处理流程梳理得非常清晰。比如,宝宝第一次出疹子,我当时差点就慌了神,赶紧查阅了书中关于皮疹的专题。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病因,而是给出了一个“三步走”的判断流程:先看伴随症状(比如体温、精神状态),再看皮疹形态(是丘疹还是斑块),最后给出居家护理和何时必须就医的明确分界线。这种结构化的信息呈现方式,极大减轻了我的焦虑感。我对比了好几本,很多书对“何时就医”的描述都比较模糊,让人拿不准。但这本书在这方面非常果断和专业,明确告诉我们哪些是“红旗警示信号”。另外,关于喂养的部分,它关于“奶量调整”的建议也是基于大量真实案例的,而不是生硬的公式,考虑到了不同宝宝的个体差异,这点我非常欣赏。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新手父母的巨大善意和理解。我记得在讲“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那一章时,它的措辞非常谨慎和共情。它没有用严厉的语气去要求“你必须坚强”,而是用“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信号,而不是你的失败”来引导。这对我初为人母时的情绪波动提供了极大的心理支持。此外,书中对于“过度干预”的警示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会定期提醒我们,宝宝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节奏,有些小问题(比如偶尔的便秘或小小的湿疹)可能只是成长的“里程碑式的小插曲”,过度焦虑地去“修复”反而可能干扰了宝宝的自然发展。这种“适度放手”的育儿哲学,让我在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焦虑信息时,有了一个坚实的锚点,让我能更平静、更自信地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每一天。
评分这套书的视角非常注重“预防”而非“补救”,这正是我认为它高明之处。很多育儿书都在教你生病了怎么办,而这本却花了大量篇幅教你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比如,它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超乎我的想象,不仅谈了甲醛和TVOC,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自然通风和空气净化器协同作用来优化宝宝的呼吸环境。我记得有一段写到“睡眠卫生”,它没有简单地要求我们固定作息,而是深入解释了褪黑素分泌与环境光线强弱的关系,指导我们如何利用晚间环境的微小变化来帮助宝宝建立稳定的昼夜节律。这让我意识到,育儿不只是喂奶换尿布,更是一门关于环境科学和生理学的小型综合学科。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心理学的小知识,比如“依恋理论”的初步介绍,让我对宝宝每一次的“粘人”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麻烦”变成了“需求”,心态一下子就平和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封面色彩搭配得大胆又温馨,那种手感摸上去就知道是下了心思的。我特意选了这本彩色的版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里面的插图和图表清晰明快,即便是新手爸妈看着那些复杂的知识点,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我记得有一次,宝宝半夜突然哭闹不止,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赶紧翻到关于夜间安抚的那一章节。书中对于不同月龄宝宝哭声的细微差别有非常细致的描述和对应的处理建议,不像有些书只是笼统地说“抱起来哄哄”。它甚至分析了那种“尖锐型”哭声和“低沉型”哭声背后的可能原因,让我这个焦虑的新手妈妈感觉心里有底多了。更让我赞赏的是,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更像是邻居家经验丰富的大姐在跟你拉家常,语气里全是理解和鼓励。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早期的大运动发展阶段划分得特别细致,什么“抬头期”、“翻身期”的关键时间窗口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我规划每天的亲子互动时间非常有帮助,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和宝宝一起‘升级打怪’,乐趣无穷。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育儿书中的一股清流。它大量运用了“知识卡片”和“重点标注”的设计,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发现自己经常是只看那些加粗的标题和总结性的方框,就能快速掌握核心信息。这一点对于夜深人静时,抱着一个正在熟睡但还需随时警惕的宝宝阅读的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尤其喜欢它对“宝宝体检项目”的梳理,它不仅列出了每次体检需要检查的项目,还贴心地标注了“家长应重点询问的问题”,相当于给我预设好了和医生沟通的提纲。这样一来,每次去保健所,我都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被动地听医生说什么。这种“赋能型”的写作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新手”,而是一个积极参与养育过程的“主导者”。
评分不错
评分刚收到 不错的礼物
评分挺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挺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不错
评分很实用,推荐购买
评分质量挺好,内容还没看呢,等宝宝出生以后再研究
评分等得太久了!
评分不错,挺实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