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公路工程
  • 路基
  • 路面
  • 现场测试
  • 标准规范
  • 质量检测
  • 施工
  • 行业标准
  • 交通运输
  • 土工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0729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20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页数:1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O59—95》(以下简称原规程)自发布实施以来,对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控制、施工质量验收和养护状况的调查与检测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提高公路建设和使用质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工程现场试验检测技术、设备性能和规范化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规程需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为此,交通部于2004年下达了原规程的修订任务,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修订工作。
  修订工作组总结了多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参阅了大量国际、国内仪器设备标准和技术资料,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完成了修订工作。
  修订后的规程由14章、2个附录构成,主要修订内容有:
  1.修改完善了部分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仪具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
  2.补充了部分测试设备的对比试验方法和影响因素修正方法;
  3.取消了手推式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沥青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和落球仪快速测定土基现场CBR值试验方法;
  4.删除了沥青路面破损调查方法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调查方法,有关内容由相关行业标准规定;
  5.增加了短脉冲雷达路面测厚仪、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几何数据测试系统、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仪、双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动态旋转式摩擦系数测试仪、无核密度仪、动力锥贯人仪、激光或超声波车辙仪等九项新设备的试验方法及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测试方法和半刚性基层透层油渗透深度测试方法。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现场取样
T 0901-2008取样方法

4 几何尺寸
T 0911-2008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方法”
T 0912-2008挖坑及钻芯法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
T 0913-2008短脉冲雷达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
T 0914-2008几何数据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横坡试验方法

5 压实度
T 0921-2008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T 0922-2008核子密湿度仪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T 0923-1995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T 0924-2008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方法
T 0925-2008无核密度仪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

6 平整度
T 0931-2008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T 0932-2008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T 0933-2008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T 0934-2008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

7 强度和模量
T 0941-2008土基现场CBR值测试方法
T 0943-2008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T 0944-1995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T 0945-2008动力锥贯仪测定路基路面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8 承载能力
T 0951-2008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
T 0952-2008自动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方法
T 0953-2008落锤式弯沉仪测定弯沉试验方法

9 水泥混凝土强度
T 0954-1995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T 0955-1995超声回弹法测定路面水泥混凝土抗弯强度试验方法
T 0956-1995射钉法快速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10 抗滑性能
T 0961-1995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T 0962-1995电动铺砂仪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T 0966-2008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T 0964-2008摆式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T 0965-2008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T 0967-2008双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T 0968-2008动态旋转式摩擦系数测试仪测定路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11 渗水
T 0971-2008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测试方法

12 错台
T 0972-1995路面错台测试方法

13 车辙
T 0973-2008沥青路面车辙测试方法

14 施工控制
T 0981-2008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方法
T 0982-1995沥青喷洒法施工沥青用量测试方法
T 0983-2008沥青混合料质量总量检验方法
T 0984-2008半刚性基层透层油渗透深度测试方法
附录A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方法
附录B 检测路段数据整理方法

精彩书摘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保证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和养护质量,规范各类现场检测仪具与设备、试验方法和操作要求,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路基路面的现场调查、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状况检测等。
  1.0.3 按本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路段的质量评定或验收时,路段选择及采样方法应遵照相应的施工、养护技术规范或《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的规定进行。
  1.0.4 按本规程试验用的仪具设备,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并经检验合格。
  1.0.5 本规程采用国家法定标准计量单位制。
  1.0.6 对公路路基路面进行现场测试时,除应遵照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规定。
  条文说明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原位测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与检查,施工结束后的竣工验收以及道路使用期的路况评定,可供施工单位、工程监理、质量监督部门等使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各省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及大专院校陆续配备了国内外各种自动化路面测试设备。大量昂贵的进口和国产自动化路面测试设备投入运行使用,对促进公路建设和运营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同一类设备虽然测试的指标相同,由于生产厂家、工作原理、测试方式及精度控制标准等的不同,导致所有同类设备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同时缺乏一个能够共同遵循的测试规程来保证测试质量。另外,各种设备检测出的数据格式、统计方式和标准多种多样。因此,统一和规范自动化检测的标准方法及相关规定非常重要。公路工程的现场测试属于原位测试,但还有一些测试项目,尽管也需要在现场进行,却不属于原位测试性质,已在其他规程,如土工、基层材料、沥青材料、集料等规程中列出,未包括在本规程中。与路基路面使用性能有关的许多测试项目如噪声、振动等公害调查,也未包括在本规程中。

前言/序言



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新技术应用 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理论框架、实践操作指南和前沿技术应用解析。 本书内容涵盖从项目规划、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到竣工验收的各个关键环节,重点关注如何在高标准、严要求的现代建筑市场中实现工程质量的系统化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与框架。首先,我们详细阐述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的具体应用,强调了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建设。随后,本书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实施策略,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层次化设计。 特别地,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管理的质量控制模型。这包括对潜在质量缺陷的系统性识别(如设计不符、材料批次波动、关键工序偏差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规避和缓解措施。书中详细介绍了过程参数的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通过控制图等工具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变量(如混凝土塌落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砌体砂浆强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过程稳定受控,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 第二部分:高性能建筑材料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本书将大量的篇幅聚焦于现代建筑材料的性能表现及其可靠性验证。我们超越了传统的标准测试范畴,着重分析了新一代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高性能混凝土(HPC)与自密实混凝土(SCC): 详细解析了其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包括抗渗透性测试、抗冻融循环测试、早期强度发展速率分析等在内的先进评价技术。书中对比了不同配合比和外加剂体系对耐久性和工作性的综合影响。 新型钢材与连接技术: 探讨了高强度钢材和耐候钢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与限制。特别关注了焊接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检测)在保证结构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热影响区的性能衰减问题。 绿色建材与可持续性评估: 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估(LCA)在建筑材料选择中的应用,以及对低碳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等环保型材料的性能验证方法,强调了功能性、经济性与环境效益的平衡。 第三部分:关键结构施工工序的精细化控制 本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侧重于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几个关键施工环节的深入剖析和控制要点。 1. 基础工程的可靠性保障: 深基坑支护与监测: 详细阐述了地基土层参数的获取、支护结构的受力分析模型,以及自动化监测系统(如沉降、位移、孔隙水压力监测)的部署与数据解读,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周边环境安全和结构稳定。 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聚焦于灌注桩的成孔质量、钢筋笼安装精度和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书中提供了针对高应变静载试验、低应变基础检测的判读指南,以量化评估单桩的承载力。 2. 主体结构施工的精度控制: 模板工程的几何精度: 强调了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计算与支设检验标准,尤其针对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平整度的严苛要求。 钢筋工程的绑扎与保护层: 阐述了机械连接(如带肋钢筋套丝连接)的扭矩控制标准,以及利用激光扫描或专用测量仪器对保护层厚度进行三维空间控制的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结构配筋要求。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详细分析了应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开裂的温度控制策略(如预埋冷却管、使用温控外加剂),并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标准和非标准养护措施进行了技术指导。 第四部分:工程检测与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本书的前瞻性在于对现代检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关注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无损检测(NDT)技术的集成应用: 除了传统的超声波和电磁波检测外,本书重点介绍了地质雷达(GPR)在探测梁板内部钢筋分布、空洞和夹层的应用,以及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评估屋面防水和外墙保温缺陷中的实际操作规程。 BIM在质量管理中的赋能: 详细说明了如何将材料的批次信息、试验数据、现场检测报告嵌入到建筑信息模型(BIM)中,实现从“二维图纸”到“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的质量追溯链。通过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可提前发现潜在的施工冲突。 基于大数据的质量分析: 介绍了如何收集、清洗和分析海量的施工过程数据(如传感器数据、检测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变量,从而实现对未来项目的质量预测和优化管理。 结语:面向未来的质量文化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从“应对检查”的心态转变为“主动预防”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应用书中所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体系,工程参与者将能够构建起一个韧性强、适应性高、结果可信赖的现代建筑质量保障体系,助力中国建筑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工程质量标准。本书适合于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检验人员、建筑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借阅这本行业标准时,主要是想快速查阅一些关于路面平整度检测的具体方法和容许偏差范围。然而,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并不太友好,信息查找效率极低。它似乎更倾向于全面覆盖所有相关的测试流程,而不是为特定需求的读者提供快速检索的通道。例如,当我急需查找关于“路基压实度现场核查的取样深度规定”时,我不得不先浏览前面关于取土、拌合的冗长描述,才能找到哪怕是只占了半页纸的相关信息。这种编排方式对于时间宝贵的现场管理人员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更期望看到的是一本结构清晰、索引明确的工具书,最好能在每章末尾设置一个“关键数据速查表”,将最重要的参数、公式和判定标准集中展示。现在这样大部头的排版,让我在需要紧急确认数据时,不得不像大海捞针一样在厚厚的篇幅里搜寻,大大降低了作为标准参考文件的实用价值。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关于试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方面,信息显得相对滞后和笼统。标准中列出了必须使用的仪器类型,但对于这些精密仪器在长期使用后如何进行定期的、符合溯源要求的校准流程,描述得不够细致和具体。例如,对于动态CBR测试仪的压力传感器,我们需要知道其建议的校准周期、推荐的校准实验室类型,以及校准证书上必须包含的关键指标范围。但这本书只是泛泛地提到了“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定期校准”,这种指导性太弱了。在现代工程管理中,设备的计量准确性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连这个环节都依赖于各个供应商的“君子协定”,那么整个测试体系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我期待下一版的修订能增加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阐述关键测试设备的最小校准频率和验收标准,以确保所有测试数据都建立在可靠的计量基础上。

评分

这套标准真是让人头疼,内容晦涩难懂,感觉像是写给那些常年跟仪器打交道、对数据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工程师看的。我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拿到手简直像是在啃一本外文原著,每一个术语、每一个步骤都得反复琢磨好几遍,生怕理解错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最后导致整个试验结果失真。特别是关于土基压实度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部分,那些公式和参数的推导过程,简直是挑战我的耐心极限。每次翻到那些表格和图示,都感觉自己仿佛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技术迷宫,找不到出口。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直观、更贴近实际施工现场的案例解析,而不是这些冷冰冰的理论指导。比如,能不能多画点图,把那些仪器设备的操作细节拍得更清晰一些?毕竟,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突发状况远比书本上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书里似乎对这些“野外生存技巧”着墨不多,让人感觉理论和实践之间隔着一道鸿沟。总而言之,如果你不是天天跟这些测试打交道的老手,准备好迎接一场艰苦的阅读拉力赛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正式,充满了官方文件特有的那种严谨和不容置疑的语气,这对于规范行业行为是必要的,但我个人感觉读起来有点像在背诵法律条文,缺乏必要的工程经验的润色和温度。它详细规定了“如何做”,但对于“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的解释往往一带而过,或者用更晦涩的术语重新包装了一遍。对于那些需要向新进工人或分包单位解释检测必要性的技术负责人来说,直接引用标准原文往往收效甚微,因为这些文字本身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果能在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旁边,增加一些简短的“警示性注释”,比如“此步骤偏差可能导致五到十年后路面早期破坏”,或许能更有效地提升所有参与者的质量意识。目前的文本过于注重程序上的精确性,对结果背后的工程意义的阐述稍显单薄。

评分

从一名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确实令人钦佩,它几乎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铺装的每一个关键检测环节。但是,书中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类型集料(比如玄武岩和石灰岩)在测试结果上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偏差,探讨得不够深入。它更多地是给出了一个“标准化的”测试流程和“理想的”数据范围,但现实中的工程往往受到地域和季节的强烈影响。例如,在极寒天气下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温控测试,其结果的波动性与夏季相比是显著不同的,但书中似乎倾向于用一套统一的参数来应对所有情况。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环境修正系数”或“材料特性对测试结果影响分析”的内容,这样才能让测试结果更具说服力,真正服务于工程的优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达标”与“不达标”的二元判断上。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很稳固,但“人性化”和“情境化”的分析略显不足。

评分

发货速度快,,,,,,,,,,

评分

价格便宜 没什么大优点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评分

专业规范,遇到问题时常查阅

评分

发货速度快,,,,,,,,,,

评分

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

评分

价格便宜 没什么大优点

评分

规范 考试需要

评分

很好的工具书,整洁且全新,推荐给专业工作伙伴哦!我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