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蔺道人,薛己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临床
  • 秘方
  • 伤科
  • 骨伤
  • 理伤
  • 续断
  • 传统医学
  • 正体类要
  • 中医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762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48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专著。书中汇集唐以前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及成就,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手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被后世业骨伤科者奉为圭臬。其宝贵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是中医骨伤科工作者必读之书。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成书于公元1529年,出版后即受到当代同仁的好评,认为此书是正体科首本,内容详尽,处方立论,决定生死。

内容简介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体类要》是中医伤科经典之著,历经明代、清代、近代和现代数百年之久,为众医家在科、教、医中经常引用的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唐·蔺道人所著,是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专著。全书为一卷,首论治伤14个步聚,各种整骨手法、调理宜忌,方药应用;次论打扑伤损服药次序及方药。书中对骨伤科常见的跌打损伤、关节脱臼、手法复位、手术缝合、牵引、固定、扩创、填塞等具体治疗方法均有叙述;方药方面既有内服又有外洗外敷。书中汇集唐以前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及成就,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手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础,其宝贵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被后世业骨伤科者奉为圭臬,为中医医骨伤科医生临床必读之作。
  本次出版选用明洪武间刻本为底本,个别文字依明统治崇得堂刻本或明刊《道藏》本校改。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并于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检索。

作者简介

  蔺道人(约790~850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姓蔺,名无从可考,因出家为僧,故称道人。唐代骨科学家。
  蔺道人是一位很有学识的僧人,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技术。他一面修道,一面为贫病者、伤折患者诊病治伤。公元9世纪中,唐室日趋衰竭,统治者为解决经济困难,下令佛道僧尼还俗从事农桑生产,蔺道人因此怀着悲观厌世的思想,离开长安,到了江西宜春县钟村,隐名埋术,过着隐居的生活。因偶以其高明的整骨技术治愈邻人的骨伤,而名闻遐迩,求者日众。蔺氏即将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整骨书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邻人,另避幽处,安度晚年,因此,人们将蔺道人的传书《理伤续断方》,改名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目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正体类要

精彩书摘

鳖甲散 治五痨七伤,四时伤寒,浑身增寒壮热,骨节烦疼,咳嗽痰涎,酒色伤惫,四肢倦怠;及治山岚瘴疟,一切积气,心腹膨胀,呕吐泄泻,应是风疾,并宜服之。
肉桂四两 川芎四两 白芷四两 秦艽四两 鳖甲四两,醋炙三次,令赤色 紫菀四两,净洗,焙干 麻黄四两,不去节 羌活四两,一云独活 当归四两,去尾 干姜四两橘皮四两苍术一斤,焙 天台乌药七两 紫苏四两,不过火桔梗三斤,半焙 柴胡七两 川乌半只,炮 五味子七两
上焙碾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伤寒加葱白煎,劳损入盐,热酒调下。
小红丸
乌头一个 何首乌 苍术 蛇床子 五灵脂 牛膝赤小豆 白胶香 当归各一两 乳香二钱
上为末,好酒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小黑丸
白蔹十两 白及十两南星十两 芍药十两 当归五两 细辛三两 赤小豆一升 百草霜六两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搜风丸 治风损腰痛头疼。治效与黑丸子同。
何首乌 南星 骨碎补 川乌各半斤 土牛膝 芍药各五两,一云二两 细辛三两 当归十两 白藓皮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吞下,不拘时。
驱风丸 治效同黑丸子。
骨碎补五两 川乌一两 川芎一两 草乌二两 川当归二两 牛膝二两 木鳖二两 何首乌四两 乌金四两,即百草霜,一云京墨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或荆芥茶汤食后下。
黑虎丹 治男子妇人手足麻痹。
川乌一斤 木鳖一斤 地龙十两 黑豆半升 五灵脂二两松墨二两,醋炒
上四味为末,五灵脂醋研碎,煮面糊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细嚼酒下,薄荷茶亦可,不拘时。
首乌丸 治风损宽筋。
何首乌十斤,黑豆半升同蒸熟 牵牛子十两,炒 牛膝二十两 薄荷二十两 川乌二两 青木香五两 皂角二斤。一斤烧存性,一斤蜜炙用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葱汤或薄荷汤,不拘时下。
匀气散 凡伤重,先下此药调气,然后服损药。
茴香 青皮 厚朴制 白芷 乌药 杏仁去皮尖,各半两 陈皮 麦柏 前胡 桔梗 苍术 粉草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同煎至八分,空心服。
四物汤 凡伤重,肠内有瘀血者用此。
白芍药 川当归 熟地黄 川芎
上各等分,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七分,空心热服。一方只用当归、大黄二味。
七气汤
半夏五两 人参一两 肉桂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前热服。
五积散 治五痨七伤。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人葱白,食后热服。
苍术 桔梗各二十两 枳壳 陈皮各六两 芍药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各三两 半夏三两,汤泡 厚朴 干姜各四两 麻黄六两,去根,节
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桂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中盏热服。
大成汤一名大承气汤。应伤损极重,大小便不通者,方服此,可加木通煎。如未通,加朴硝。俟大小便通,方可服损药。损药不可用酒煎,愈不通矣。然亦须量人肥弱用,如孕妇、小儿莫服。
大黄四两 川芒硝 甘草 陈皮 红花 当归 苏木 木通各二两 枳壳四两 厚朴少许
上件呋咀,每服二钱,水盏半,煎至一沸,去渣温服,不拘时。此乃专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急将此药通下瘀血后,方可服损药。
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 芒硝二钱,煎热渐人 枳实二两 厚朴八两
上治效同大成汤。比较力轻,不拘妇人、女子、小儿,皆可服之。
排风汤 治诸风疾损。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只要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而痛心疾首。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从国家社会的需求出发,应该在多种模式多个层面展开。当务之急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倡导求真求异,学术民主的学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首先是参师襄诊,拜名师制订好读书计划,因人因材施教,务求实效。论其共性则需重视“悟性”的提高,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经相关理论的学习;还有文献学、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等知识的学习运用。“悟性”主要体现在联系临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辩的能力,破解疑难病例获取疗效。再者是熟读一本临证案头书,研修项目精选的书目可以任选,作为读经典医籍研修晋阶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诊疗环境,我建议城市与乡村、医院与诊所、病房与门诊可以兼顾,总以多临证多研讨为主。若参师三五位以上,年诊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学问。第三是求真务实,“读经典做临床”关键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于置疑而后验证、诠释进而创新,诠证创新自然寓于继承之中。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厚积薄发、厚今薄古为治学常理。所谓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即是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显著的疗效、诠释、求证前贤的理论,寓继承之中求创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发古人前贤之未备,以推进中医学科的进步。
  综观古往今来贤哲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遑古义,创立新说者。通常所言的“学术思想”应是高层次的成就,是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若干鲜活的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应足学术闪光点凝聚提炼出的精华。笔者以弘扬巾医学学科的学术思想为己任而决不敢言自己有什么学术思想,因为学术思想一定要具备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成果,当然是在继承为基础上的创新;学术思想必有理论内涵指导临床实践,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学术思想不应是一病一证一法一方的诊治经验与心得体会。如金元大家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自述“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于刻苦钻研运气学说之后,倡“六气皆从火化”,阐发火热病证脉治,创立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其学术思想至今仍能指导温热、瘟疫的防治。非典型传染性肺炎(SARS)流行时,运用玄府气液理论分析证候病机,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福群众。毋庸置疑刘完素是“读经典做临床”的楷模,而学习历史,凡成中医大家名师者基本如此,即使当今名医具有卓越学术思想者,亦无例外,因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指出,培养临床中坚骨干人才,造就学科领军人物是当务之急。在需要强化“读经典做临床”的同时,以唯物主义史观学习易经易道易图,与文、史、哲,逻辑学交叉渗透融合,提高“悟性”指导诊疗工作。面对新世纪东学西渐是另一股潮流,国外学者研究老聃、孔丘、朱熹、沈括之学,以应对技术高速发展与理论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突出的现状。譬如老聃是中国宇宙论的开拓者,惠施则注重宇宙中一般事物的观察。他解释宇宙为总包一切之“大一”与极微无内之“小一”构成,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一寓有小一,小一中又涵有大一,两者相兼容而为用。如此见解不仅对中医学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对宏观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链接,纳入到系统复杂科学的领域至关重要。近日有学者撰文讨论自我感受的主观症状对医学的贡献和医师参照的意义;有学者从分子水平寻求直接调节整体功能的物质,而突破靶细胞的发病机制;有医生运用助阳化气,通利小便的方药能同时改善胃肠症状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还有医生使用中成约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运用非线性方法,优化观察指标,不把增生前列腺的直径作为惟一的“金”指标,用综合量表评价疗效而获得认许,这就是中医的思维,要坚定地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了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先从研修项目中精选20种古典医籍予以出版,余下50余种陆续刊行,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只要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就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治经典之学要落脚临床,实实在在去“做”,切忌坐而论道,应端正学风,尊重参师,教学相长,使自己成为中医界骨干人才。名医不是自封的,需要同行认可,而社会认可更为重要。让我们互相勉励,为中国中医名医战略实施取得实效多做有益的工作。
  王永光
  2005年7月5日
《医林要略·秘旨集》 卷一 · 论伤 夫伤者,外感邪气,侵犯肌表,血脉阻滞,筋骨损伤,形体乖张,痛苦难忍,是为外伤。其病因多由跌扑、坠坠、刀斧、箭矢、跌跌撞撞,或遇风寒暑湿,急骤侵袭,致气血凝滞,经络受损。 伤之辨证,首当辨其虚实。实证者,多见红肿疼痛,肌肤甲错,脉象弦实。虚证者,则见色淡不肿,疼痛绵绵,脉象虚弱。又需辨其寒热。寒伤者,皮色不变,痛势拘急,遇温则减;热伤者,皮色红赤,肿胀剧烈,灼热疼痛。 伤之治法,总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为要。若属实证,当以祛邪为先,行血破瘀。若属虚证,则需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寒伤者,温经散寒,通脉止痛;热伤者,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论跌扑损伤 跌扑损伤,乃最常见之外伤。其伤及部位,或筋骨,或脏腑,或气血。 筋伤: 筋伤则屈伸不利,转侧困难,甚则筋断不能自举。治宜舒筋活血,接骨续筋。方用接骨散、舒筋汤等。 骨伤: 骨伤则骨断、骨裂、骨错位。断者,疼痛剧烈,皮破血流;裂者,疼痛隐隐,肿胀不显;错位者,肢体畸形,活动受限。治宜接骨、续筋、固定。方用接骨散、定痛膏等。 脏腑伤: 脏腑伤,内损为重,外形或不显。轻则内出血,腹痛呕血;重则脏器破裂,危及生命。治宜辨证施治,内服外用,急救为要。 论坠坠伤 坠坠伤,多由高处坠落,全身遭受重创。其伤势之重,常涉及多处。 胸腹坠伤: 易伤内脏,如肝、脾、肾、肺之破裂,肠穿孔等。常表现为腹部剧痛,腹壁僵硬,呕血、便血,甚则出现休克。治宜内服外敷,急救为主。 四肢坠伤: 易致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挫伤。 论刀斧伤 刀斧伤,多为锐器所致,伤口深浅不一,出血量多寡不等。 表皮破损,出血较少: 清创消毒,止血包扎,外敷生肌散。 深层损伤,伤及筋骨: 需接骨、续筋,配合内服活血化瘀之剂。 伤及大血管、重要脏器: 需紧急救治,配合中药内服,内敛外敷。 论箭矢伤 箭矢伤,箭矢留在于体,损伤组织,易致感染。 取出箭矢: 需谨慎,避免损伤更深。 清创消毒: 配合中药煎剂外洗,外敷消肿止痛之膏药。 内服: 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论风寒暑湿伤 风寒暑湿,四时之邪,皆可致伤。 风寒伤: 肢体疼痛,遇寒加剧,遇温缓解。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暑伤: 暑气内侵,伤津耗气。症见肢体倦怠,口渴,小便短赤。治宜清暑益气。 湿伤: 湿邪浸淫,关节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治宜祛湿通络。 卷二 · 治伤方药 一、 活血化瘀类 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用于血瘀疼痛,肢体拘急。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桔梗、牛蒡子、柴胡、甘草。用于胸中血瘀,刺痛,胸闷。 散瘀汤: 延胡索、乳香、没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瘀血肿痛。 二、 舒筋通络类 舒筋活络汤: 伸筋草、牛膝、杜仲、续断、威灵仙、秦艽、羌活。用于筋骨拘挛,活动不利。 接骨散: 自然铜、乳香、没药、骨碎补、当归、川芎。用于骨折,筋断,瘀血肿痛。 三、 消肿止痛类 消肿膏: 大黄、芒硝、栀子、甘草、赤小豆。外敷,用于红肿热痛。 如意金黄散: 大黄、黄芩、黄柏、甘草、冰片。外敷,用于热毒肿痛。 四、 补益气血类 八珍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用于气血两虚,久伤不愈。 十全大补汤: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黄芪、肉桂。用于气血俱虚,阳气不足。 五、 外用药物 跌打损伤药酒: 伸筋草、牛膝、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浸酒。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伤筋接骨膏: 骨碎补、续断、杜仲、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制成膏药。用于骨折、筋断,固定患处。 卷三 · 医案选粹 医案一:跌扑伤筋 患者,男子,年约四十。一日,不慎跌倒,左腿膝关节剧痛,屈伸不利,行走困难。检查见膝关节肿胀,皮色不青,触之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证:肝经受损,筋脉拘急。 治法:舒筋活血,接骨续筋。 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伸筋草、牛膝、杜仲、续断、威灵仙、秦艽、羌活、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外用:伤筋接骨膏贴敷。 二诊:药后疼痛减轻,肿胀稍退,屈伸略有改善。原方加减,连服七剂。 三诊:疼痛大减,肿胀消退,活动基本恢复。嘱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医案二:坠落伤内脏 患者,女子,年约三十。一日,从二楼坠落,当即昏迷。醒后,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壁板状,脉象沉细。 辨证:肝脾损伤,瘀血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止痛止呕。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加三七、莪术以增强化瘀之力。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桔梗、牛蒡子、柴胡、甘草、三七、莪术。 外用:如意金黄散外敷腹部。 数剂后,腹痛减轻,呕吐停止,腹壁渐软。继续内服外敷,一月后,病情稳定,生活基本自理。 医案三:刀伤深可见骨 患者,男子,年约五十。一日,被砍伤右臂,伤口深可见骨,出血不止。 辨证:气血两伤,筋骨损伤。 治法:止血,活血,生肌,接骨。 方药:内服:三七粉、云南白药止血,配合归芪补血汤补益气血。归身、黄芪、党参、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外用:骨碎补、续断、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研末,撒于伤口,用无菌纱布包扎。 伤口愈合后,配合外敷伤筋接骨膏,并进行康复训练。 卷四 · 伤后调理与预防 伤后调理,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一、 饮食调理 初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如粥、面条、蔬菜汤等。 中期: 气血渐复,可适当进食滋补之品,如鸡汤、鱼汤、猪肉、牛肉等。 后期: 巩固疗效,可根据体质选用中药食疗,如当归炖鸡、枸杞子炖猪肉等。 二、 运动调理 初期: 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以防加重伤势。 中期: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肢体活动,如被动屈伸,逐步增加主动活动。 后期: 循序渐进,加强功能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恢复肢体功能。 三、 心理调理 伤病期间,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康复的可能性。 四、 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强度,减少受伤的风险。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安全意识: 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防范各种危险,避免意外发生。 注意季节变化: 顺应四时,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 结语 伤科疾病,虽看似外在,实则涉及气血筋骨,关乎生命健康。历代医家,潜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林要略·秘旨集》汇集了伤科的辨证论治、方药运用、医案经验及伤后调理,旨在为广大医者提供参考,为患者带来康复。望读者珍视此书,勤加研读,活学活用,为解除病患痛苦,守护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走入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宝藏洞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伤科的医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哲学和医者仁心的著作。书中对于“理伤”的精辟论述,让我看到了中医在处理外伤方面的深邃思考。它不仅仅关注骨骼的复位和筋脉的通畅,更强调了“气血”在伤后恢复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理气血来促进身体的整体康复。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续断”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接骨续筋的方法,更是充满了对生命力的敬畏和对人体自愈能力的信任。书中提到的一些“秘方”,虽然听起来有些神秘,但深入探究其药理和配伍,都能发现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这些方子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既有古朴典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医学的严谨。它让我对中医的认识,从浅层的药方应用,提升到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评分

我真的被这本书的实用性给惊艳到了!作为一名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患者,其中不少是运动损伤、跌打损伤的患者。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直击临床痛点,提供了大量可以直接应用的治疗方案。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辨证施治”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某个方子治什么病,而是引导我们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药,做到“一人一方”。我曾用书中提到的一个方子,成功地治疗了一个久治不愈的肩周炎患者,患者恢复得特别好,逢人就夸,这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有价值。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朴实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珠玑,充满了中医的智慧。而且,它还强调了中药的合理配伍和炮制的重要性,这对于保证疗效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推荐给所有从事伤科工作的同仁,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

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琳琅满目。然而,它却用其独特的魅力,彻底征服了我。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将“仙授”的神秘感与“秘方”的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医学理论堆砌,更像是娓娓道来的医学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方剂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方子怎么用,更是告诉你这个方子为什么这样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对于我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帮助。书中的一些“续断”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中医在处理复杂骨伤方面的巨大潜力,有时候,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伤势,通过中医的调理,也能获得令人惊喜的恢复。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价值,它提醒我们,中医的智慧,绝不应该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而是应该在传承和创新中,继续发扬光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治未病”的理念在伤科领域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仅教会我们如何治疗已经发生的损伤,更强调了如何通过预防和调理,来减少损伤的发生,以及在损伤初期,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书中的一些关于“外邪侵袭”、“筋骨劳损”的论述,让我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身体不适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从源头上进行调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劳伤”的章节,它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所导致的各种慢性劳损,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防治方法。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医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强大的治疗能力,更在于其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健康的守护。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中医的智慧,去关爱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去预防和应对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位行走在中医伤科领域的百科全书,对于临床实践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我特别欣赏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条理,将复杂的伤科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梳理得井井有条。书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常见和疑难骨伤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还详尽地列举了大量的经典方剂和验方,并且对药材的性味归经、配伍应用、剂量用法都做了非常细致的阐述,这对于年轻医生或者正在学习伤科的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曾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骨折和脱位病例,在翻阅了这本书后,找到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路和实用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而且,书中的一些图片和图解也非常生动形象,将人体的骨骼结构、经络走向、病灶部位都展示得一清二楚,极大地提高了理解的效率。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几个方子,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思考疾病、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临床实践中去。

评分

如果说,家庭是农田,那么孩子就是农田中的一颗小苗,家风就是雨,只有雨的滋润,小苗才会健康成长,只有良好的家风,孩子才会养成好习惯。家风,帮助着我成长。   在家里,父母经常教育我如何做人。例如:礼貌善良虚心诚实宽容,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他们还教育我,礼表仪态一定要好,如:衣着整齐,见到别人问声好等。记得那一次,为了得到一个好玩的小皮球,我和朋友打起架来了,谁也不让谁。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人要宽宏大量啊!这样才是个好孩子。”爸爸的话深深地教育了我,从此以后,我牢记于心。

评分

好好好,一次买了二十几本,美妙啊

评分

十分好,又买了好多书,好优惠

评分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评分

作者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不像其他同类型的书全是呆板教条,《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满满的都是干货,很实用!

评分

京东神速名不虚传,昨天下午3点多下单,今天11:38到货,宝贝很好,是我心中想要的东西,关键京东还有优惠,挺棒的京东!

评分

好书 中医入门

评分

非常好,套书,准备在购剩下的书。

评分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omer serv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