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笺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宋词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笺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宋词
  • 三百首
  • 中华国学经典
  • 诗词
  • 文论
  • 笺注
  • 文白对照
  • 原文
  • 注释
  • 译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20
商品编码:1007190867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宋词三百shou(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620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清)朱孝臧,选编,赵娣,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词是文学阆苑里倾吐着芬芳的仙葩,至今仍然以她不减的美丽,与诗并称“双绝”。欣赏古典诗词并不需要跨越多高的门槛,人人皆能从其中获得美的享受。

生动的意象、流畅的韵律、凝练的结构,和作品中表达的普世情感,铸就了这人类艺术的奇葩,也奠定了它们千年来不可逾越的地位。

对当代人来说,闲来品读这些先贤的杰作,仍能时常引起共鸣。一册在手,既可为焦躁的心灵指路,为漂泊的情感提供码头,更能为失落的人生撑起一片精神的家园。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shou》是zui流行的宋词选本,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编定,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朱孝臧曾先后三次增删。zui后选定的版本选词家共81家,选词共285shou,称为三编本,本书采用的便是朱祖谋先生zui终定稿的三编本。


  目 录

【宋词三百shou 目录】

赵佶 / 011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011

钱惟演 / 011

木兰花 / 011

范仲淹 / 012

渔家傲 / 012

苏幕遮(怀旧)/ 013

御街行(秋日怀旧)/ 013

张先 / 013

千秋岁 / 014

菩萨蛮 / 014

醉垂鞭 / 014

一丛花 / 015

天仙子 / 015

青门引(春思)/ 016

晏殊 / 016

浣溪沙 / 017

浣溪沙 / 017

清平乐 / 017

清平乐 / 018

木兰花 / 018

木兰花 / 019

木兰花 / 019

踏莎行 / 020

踏莎行 / 020

蝶恋花 / 020

韩缜 / 021

凤箫吟 / 021

宋祁 / 021

木兰花(春景)/ 022

欧阳修 / 022

采桑子 / 022

诉衷情(眉意)/ 023

踏莎行 / 023

蝶恋花 / 024

蝶恋花 / 024

蝶恋花 / 025

木兰花 / 025

浪淘沙 / 025

青玉案 / 026

柳永 / 026

曲玉管 / 027

雨霖铃 / 027

蝶恋花 / 028

采莲令 / 028

浪淘沙慢 / 029

定风波 / 029

少年游 / 030

戚氏 / 031

夜半乐 / 031

玉蝴蝶 / 032

八声甘州 / 032

迷神引 / 033

竹马子 / 033

王安石 / 034

桂枝香 / 034

千秋岁引 / 034

王安国 / 035

清平乐(春晚)/ 035

晏几道 / 035

临江仙 / 036

蝶恋花 / 036

蝶恋花 / 036

鹧鸪天 / 037

生查子 / 037

木兰花 / 038

木兰花 / 038

清平乐 / 039

阮郎归 / 039

阮郎归 / 039

六幺令 / 040

御街行 / 040

虞美人 / 041

留春令 / 041

思远人 / 041

苏轼 / 041

水调歌头 / 042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042

念奴娇(赤壁怀古)/ 043

永遇乐 / 043

洞仙歌 / 044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044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045

临江仙 / 045

定风波 / 04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046

贺新郎 / 046

秦观 / 047

望海潮 / 047

八六子 / 048

满庭芳 / 048

满庭芳 / 049

减字木兰花 / 049

浣溪沙 / 049

阮郎归 / 050

晁元礼 / 050

绿头鸭 / 050

赵令畤 / 051

蝶恋花 / 051

蝶恋花 / 051

清平乐 / 052

晁补之 / 052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052

忆少年(别历下)/ 053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053

晁冲之 / 054

临江仙 / 054

舒亶 / 054

虞美人 / 055

朱服 / 055

渔家傲 / 055

毛滂 / 056

惜分飞 / 056

陈克 / 056

菩萨蛮 / 056

菩萨蛮 / 057

李元膺 / 057

洞仙歌 / 057

时彦 / 058

青门饮 / 058

李之仪 / 059

谢池春 / 059

卜算子 / 059

周邦彦 / 060

瑞龙吟 / 060

风流子 / 061

兰陵王 / 061

琐窗寒 / 061

六丑(蔷薇谢后作)/ 062

夜飞鹊 / 062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063

过秦楼 / 063

花犯 / 063

大酺 / 064

解语花(上元)/ 065

蝶恋花 / 065

解连环 / 066

拜星月慢 / 066

关河令 / 067

绮寮怨 / 067

尉迟杯 / 067

西河(金陵怀古)/ 068

瑞鹤仙 / 068

浪淘沙慢 / 069

应天长 / 069

夜游宫 / 070

贺铸 / 070

青玉案 / 071

感皇恩 / 071

薄幸 / 071

浣溪沙 / 072

浣溪沙 / 072

石州慢 / 073

蝶恋花 / 073

天门谣 / 074

天香 / 074

望湘人 / 075

绿头鸭 / 075

张元幹 / 076

石州慢 / 076

兰陵王(春恨) / 076

叶梦得 / 077

贺新郎 / 077

虞美人 / 078

汪藻 / 078

点绛唇 / 079

刘一止 / 079

喜迁莺(晓行)/ 079

韩疁 / 079

高阳台(除夜)/ 080

李邴 / 080

汉宫春 / 080

陈与义 / 081

临江仙 / 08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081

蔡伸 / 082

苏武慢 / 082

柳梢青 / 082

周紫芝 / 083

鹧鸪天 / 083

踏莎行 / 083

李甲 / 084

帝台春 / 084

忆王孙 / 085

万俟咏 / 085

三台(清明应制)/ 085

徐伸 / 086

二郎神 / 086

田为 / 087

江神子慢 / 087

曹组 / 087

蓦山溪(梅)/ 087

李玉 / 088

贺新郎 / 088

廖世美 / 089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089

吕渭老 / 089

薄幸 / 089

鲁逸仲 / 090

南浦(旅怀)/ 090

岳飞 / 090

满江红 / 091

张抡 / 091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091

程垓 / 092

水龙吟 / 092

张孝祥 / 093

六州歌头 / 093

念奴娇(过洞庭)/ 093

韩元吉 / 094

六州歌头 / 094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095

袁去华 / 095

瑞鹤仙 / 095

剑器近 / 096

安公子 / 096

陆淞 / 096

瑞鹤仙 / 097

陆游 / 097

卜算子(咏梅)/ 097

陈亮 / 097

水龙吟 / 098

范成大 / 098

忆秦娥 / 098

眼儿媚 / 099

霜天晓角

(梅)/ 099

辛弃疾 / 099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100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100

汉宫春(立春日)/ 100

贺新郎

(赋琵琶)/ 10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01

摸鱼儿 / 10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2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03

祝英台近 / 103

青玉案(元夕)/ 104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04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5

姜夔 / 105

点绛唇 / 105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06

踏莎行 / 106

庆宫春 / 106

齐天乐 / 107

琵琶仙 / 108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108

念奴娇 / 108

扬州慢 / 109

长亭怨慢 / 110

淡黄柳 / 110

暗香 / 111

疏影 / 111

翠楼吟 / 112

杏花天 / 112

一萼红 / 113

霓裳中序 / 113

章良能 / 114

小重山 / 114

刘过 / 115

唐多令 / 115

严仁 / 116

木兰花 / 116

俞国宝 / 116

风入松 / 116

张镃 / 117

满庭芳(促织儿)/ 117

宴山亭 / 117

史达祖 / 118

绮罗香(咏春雨)/ 118

双双燕(咏燕)/ 118

东风枝(春雪)/ 119

喜迁莺 / 119

三姝媚 / 120

秋霁 / 120

夜合花 / 121

玉蝴蝶 / 121

八归 / 122

刘克庄 / 122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123

贺新郎(端午)/ 123

贺新郎(九日)/ 124

木兰花(戏林推)/ 124

卢祖皋 / 125

江城子 / 125

宴清都 / 125

潘 / 126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126

陆叡 / 126

瑞鹤仙 / 127

吴文英 / 127

渡江云(西湖清明)/ 127

夜合花 / 128

霜叶飞(重九)/ 128

宴清都(连理海棠)/ 129

齐天乐 / 129

花犯(郭希道送

水仙索赋)/ 130

浣溪沙 / 130

浣溪沙 / 131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131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131


  作者介绍

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精彩书摘

赵佶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第十一子。1100年,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法,国政日非。1127年,北宋沦亡后,与其子钦宗俱被掳北迁。1135年,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擅书法,能诗词,曹元忠辑《宋徽宗词》。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解析】

词序中的“北行”是指宋徽宗赵佶亡国被俘北上途中,这shou《燕山亭》是他在北行途中见杏花有感而作,词中借杏花的盛放和凋零寄寓自己的身世和命运之悲慨,情真意切,以长调写来,更显百转千回,动人心魂。

钱惟演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真宗时入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编书之余,常与杨亿、刘筠等十七人唱酬,结为《西昆酬唱集》。钱惟演是西昆体的代表,且能文能词,存世著作有《家王故事》《金坡遗事》等,存词两shou。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鸾镜:上有彩鸾图案的镜子。刘敬叔《异苑》记载:“罽宾王养一鸾,三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睹影悲鸣,一奋而绝。”后人在诗中多表示临镜而生悲。

②芳尊:盛着美酒的酒杯。

【解析】

本词创作于钱惟演屡次官场失意后的暮年时期,抒发了作者晚年衰颓愁苦、仕途屡屡受挫的感怀。感伤情绪无所依托,词人只能借酒浇愁,一个绝望于仕途、无望于生命的垂暮老人以酒消愁愁更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阕词情感格外真挚,读来令人唏嘘。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为官清廉,体察民情,以天下苍生之福祸为己任。庆历年间,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庆历新政。为人刚正,屡遭奸佞排挤,多次被贬,政治生涯几起几落。皇祐四年(1052年)卒,年六十四,谥文正。文学造诣很高,工于诗词散文,文风俊逸,风格旷达。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存词五shou。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①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②。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衡阳雁:塞下荒寒,连雁也不愿停留。借用湖南回雁峰雁不经过的传说。

②千嶂里:指像屏障一样陡峭高耸的山峰。

【解析】

《渔家傲》作于边塞军中,表达了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上阕用一系列富有边塞特征的意象,勾勒出辽远萧瑟的边地秋日风光。下阕由景转情,抒发思乡之情。“一杯”浊酒里,寄托着“万里”情思,对比兼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心里无法消解的愁绪。“人不寐”实际上是“人难寐”,词人心中充满战乱悲情、思乡离情和报国激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把愁情之深写得极为感人。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①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寒烟:秋天里江面上的水汽雾霭,远看如烟,并能感到秋的寒意。

②追:形容离情别绪始终追随着自己,难以排遣。

【解析】

本词情思细腻委婉、缠绵悱恻,与其别篇名作风格大相径庭,文辞深婉秀丽,高远意境中饱含愁思,无怪乎清代许昂霄惊叹此乃“铁石心肠人”所作的“消魂语”。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香砌:散落的花瓣自然飘落在台阶上,到处都是。

②敧(qī):倾斜。

【解析】

这是一shou表达秋夜中怀人情思的词作。全词通过写秋夜词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思念之苦,表现作者对于思念对象的刻骨相思,而景色中略含悲壮之意味,显得开阔而大气,让爱国者思之念国,思念者观之怀人,于悲壮中暗藏柔情,感人至深,被誉为是其婉柔绮丽风格的代表作。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因曾任安陆县知县,人称“张安陆”。晚年隐居湖杭,常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同游。词作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尤善作慢词,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余shou。千秋岁数声①。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②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释】

①(tí jué):杜鹃。

②幺弦:琵琶的第四弦,用来指代琵琶。

【解析】

这shou词表达了爱情受阻后,相爱双方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的品质,情感坚决且直率。上阕以景领入,美好时光流逝,词人心生怜意。下阕以情直言,两人恋情的刻骨铭心一语而出。全词委婉含蓄、隽永绵长,其景动人心脾,其情感人至深。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①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②眉黛低。

【注释】

①玉柱:筝上一字排列的调弦的柱。

②春山:语出李商隐《代赠》其二:“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表美女之眉。

【解析】

本词以筝女演奏曲目为线索,描写了筝女娴熟的弹奏技巧和献艺的情态。词人以“幽恨”“慢”“低”等词塑造了一个哀婉动人的女子形象,充分表现出其内心的忧伤和无奈。此词本意并不在于写筝声和乐曲,而在于写弹筝女的技艺和情态。

醉垂鞭

双蝶绣罗裙①。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②。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注释】

①罗裙:材质为丝的裙子。

②深匀:指浓艳的妆。

【解析】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笔下从来不乏对女性美貌的描写,张先这shou《醉垂鞭》于其中显得卓然不同。词人从女性服饰和妆容入手,描画了一位素面朝天但尽显优雅的女子。

词人在《醉垂鞭》中所现之境,虚实相间,真幻相融。全词虽未着一字直接描摹女子倾国倾城的容貌,但其美好姿容已达至境,令人神往。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①。南北小桡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③。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释】

①溶溶:指池水流动的状态。

②桡(ráo):船桨,这里指船。

③栊:窗子。

【解析】

这shou词表现了女主人公在情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与哀愁,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杏花尚且懂得在凋零前嫁与东风,随风飞舞,寻到归宿,词中主人公却形单影只地老去,这是主人公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沉思与自怨自艾。

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①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②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③。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①水调:据说是隋炀帝开通汴河时制作的一种曲调,盛极一时。此处泛指流行歌曲。

②并禽:此处指鸳鸯。

③花弄影:形容满是花的枝条摇曳在风中月下成影的情景。

【解析】

张先以“三影”著称,尤以“云破月来花弄影”zui出名,此句即出自《天仙子》。上阕开篇即以“愁”字点明词人的情绪。词人感慨青春不再,过往的美好时光恐难再续,嗟叹无奈尽显于此。下阕借景抒情,风月间蕴含无尽悔意。沙地上禽鸟并卧,夜景寂寥。岁月静好,只叹年华易逝,青春难觅。

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②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①中酒:醉酒而身体不适。

②画角:彩绘的号角,用来振奋士气。

【解析】

全词由初春景色引入,接续寂寞庭轩,后由风过楼头过片,结束于明月送影,词人的感伤愁绪在这景象的转换间点点浸入,层层加深。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抚州人。十四岁即被赐为进士,先后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等职,官至宰相。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得其推荐。精于诗、词、散文,生平著述丰富,以词zui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继承并发展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语言清丽,声调和谐,独具特色。据说他一生创作了万余shou词,大多散佚,现存一百三十余shou,辑录于《珠玉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②独徘徊。

【注释】

①“去年”句:用典出处为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中“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②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解析】

本shou《浣溪沙》中,词人表达了春去花落、物是人非的感叹,隐含对年华逝去,聚散无常的遗憾。这shou词语言清丽自然、委婉含蓄,晏殊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引申出对人生的思考,将情、景、理完美融合,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警策意义。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①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②。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怜取眼前人:语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解析】

这shou《浣溪沙》是作者宴会即兴之作,除了描写宴会之欢愉外,也表达出独特的人生领悟。上阕主要描写宴会场景,shou句就定出全词的感情基调,词人对时光易逝而人生短暂的人生中的每次离别都心怀感慨。下阕开篇作者想象自己站在高处眺望满目山河,表达词人对于眼前美好终将逝去的无奈和感慨,在此情此景中看到落花在风雨中飘零而残败,就如同美好的事物总会有离别之日一样,不禁勾起作者心中的伤感之情。

本词虽基调哀伤,但结句仍不缺少理性的观照,于灰暗中添增一抹亮色,余韵留香。

清平乐

红笺①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②。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①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②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代指窗户。

【解析】

晏殊写闺中女子相思愁怨的词作很多,本shou《清平乐》即其中名篇,表达了主人公怀人念远的惆怅,笔法生动简洁,抒情细腻真挚。全词抒情蕴藉,用典别致,在多组意象的重叠交织中蕴含主人公悲凉凄苦的感情,营造出离愁别恨百般难寄的意境。词人以淡景写浓愁,青山绿水常在,而鸿雁游鱼难凭,惆怅万端,婉曲细腻,表现了闲雅从容的独特词风。

清平乐

金风①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②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注释】

①金风:秋风。

②紫薇朱槿:颜色艳丽的花。

【解析】

这shou词为典型的以景抒情之作,细腻中带着忧伤。上阕虽然先写秋风落叶,但并未透露出颓靡忧伤之意,相反,作者反而沉醉其中。下阕融情于景,描写秋日下花、斜阳、燕子等意象,微寒不仅是银屏,也是作者心头对于秋日的一点伤怀。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①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②解佩③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注释】

①春梦:对白居易《花非花》中“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改用。

②闻琴: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情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

③解佩:指汉皋神女和郑交甫的情事。《列仙传》载,汉皋神女解佩以赠郑交甫作为信物。

【解析】

这shou词是对人生有所感慨而作,全词吟咏春光短暂、良辰易逝的及时行乐思想,全词思想情绪由伤逝到愤慨,跌宕起伏。本词感情激愤,却不失含蓄,运用大量典故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这种以“比兴”手法起句而运用反语有所寄托的作品,在晏殊的词中并不多见,因而弥足珍贵。

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①歌韵响铮琮②,入破③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注释】

①重头:词中下阕完全相同。

②铮琮:玉器相互撞击的声音,在这里指乐曲铿锵悦耳。

③入破:指乐曲的繁碎之声。

【解析】

本词是伤春思人之作,对比今昔而产生无限的感慨。上阕由写景入手,回忆昔日和心中的美人初见面的情景。下阕如同时光穿梭般回到当下,如今只剩下对于故人的思念,全不见她优美的歌曲和舞蹈,在怀念中又有着无法相见的惆怅。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前言

前言

在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中,词作为一种形式活泼、雅俗共赏的文体形式,或慷慨激昂,或浅吟低唱,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志。这些在宴饮前后,在人生随处可

见的得意和失意等境遇中吟咏的词作,流露出许多诗文中难得一见的“真性情”。就是这些真性情滋养了一代代爱词人,引起了他们心中无限的共鸣。词的主题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化,使

这些文字穿越古今,至今仍被传唱不休。

宋代是词zui为繁荣的时代,宋代经济的繁荣、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市民意识的不断觉醒,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丰富的感受力。无论在数量、风格、内容还是形式上,宋词都可谓是空前的,

名家众多,精品如云。

北宋时期的词作是由小令逐渐向慢词过渡的,晏殊、欧阳修等继承五代词风,写男女之情和文士情怀;柳永开创慢词,吸收民间词的营养而风行一时;秦观、周邦彦紧承其后,将婉约词推向

高峰;苏轼开拓了词境,使词风由柔靡转向雄壮,苏轼门下的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也受其影响颇深。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词的政治性加强。辛弃疾的大量作品表现抗金的决心和浓厚的爱国情感,豪放深厚。李清照词作深婉沉痛,以小处细处见家国之痛。姜夔、吴文英、张炎的词讲究工整典

雅,重声律用典。

宋词的选本众多,本书采用的是由上彊村民朱祖谋编选的版本。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归安(今湖州)埭溪渚上彊村人。光绪九年(1883年

)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著有《彊村词》。朱祖谋在编选《宋词三百shou》的过程中,曾先后三次增删。zui初的手稿本原选

词八十六家,词作三百一十二shou,而在1924年的刻本中,删除了原稿本所选词二十一shou,增加了陆游和韩疁,删除了赵鼎一家,共选词人八十七家,词作正好三百shou。重编本在刻本的基础上

,删词二十八shou,增加十一shou,选词家共八十一家,选词共二百八十三shou。三编本又在重编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两shou词,共选词二百八十五shou。

本书采用的便是朱祖谋先生zui终定稿的三编本,这也是目前zui广为流传的版本,代表了词家的传统,同时也代表了目前为止编选宋词的zui高成就。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和谬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宋词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笺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是一部致力于普及和传承中华古典诗词瑰宝的典籍。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精华三百余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妙的艺术表现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宋词领域的权威选本。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诗篇,而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挖掘和解读每一首词的内涵,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易懂的宋词学习平台。 一、 选本的时代背景与价值 宋代,是中国词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词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从婉约派的细腻柔情,到豪放派的慷慨激昂,宋词以其丰富多样的风格和题材,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文人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本书所选三百余首宋词,正是这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它们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触动着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选择这三百余首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了对宋词历史、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细致考察和权衡。从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大家,到柳永、李清照等婉约派名家,再到周邦彦、秦观等各具特色的词人,本书力求涵盖宋词发展脉络中的重要节点和代表性成就。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炉火纯青,更在思想情感上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宋词学习框架。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作品中,普通读者往往难以选择,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本书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一份精心策划的“宋词导览图”,帮助读者把握宋词的核心,理解其艺术精髓,感受其文化魅力。 二、 笺注与文白对照:深度理解的关键 本书最核心的特色之一,便是其详尽的“笺注”和“文白对照”功能。在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不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书的“笺注”部分,正是为了克服这一障碍而精心设计。 “笺注”并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包含了一位古代文人学者的洞见与解读。它会深入考证词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下的确切含义。同时,笺注还会追溯词语的历史渊源,揭示其文化内涵。例如,对于一些带有典故或历史典故的词语,笺注会详细解释典故的出处和相关背景,帮助读者理解词人在遣词造句时所寄托的深意。 更进一步,笺注还会对词的整体意境、艺术手法、情感表达进行分析。作者会根据史料和文学理论,阐释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对词作的影响,以及词中所蕴含的作者人生感悟。这种深入的解读,能够帮助读者超越文字表层,体会词作的情感力量和艺术价值。 “文白对照”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本书在提供原文的基础上,还附有白话文的翻译。这种翻译并非生硬的直译,而是力求在保留原文神韵和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清晰准确地传达词作的内容。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词作的大意,从而更容易进入深入的笺注阅读。对于理解力较强的读者,白话文翻译也能提供一种对照和印证,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这种“原文+注释+译文”的模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闭环。读者可以先阅读原文,感受其文字的韵味;接着,通过白话文翻译,大致了解词作的内容;然后,深入阅读详尽的笺注,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典故的出处、作者的情感以及艺术技巧;最后,再回过头来品味原文,此时的理解将更加透彻,更能体会到词作的精妙之处。 三、 诗词文论读本:拓展文学视野 本书的副标题“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点明了其超越纯粹诗词鉴赏的学术追求。除了精选三百余首宋词,本书还可能包含了与宋词创作、鉴赏相关的诗词文论。这部分内容,对于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拓宽文学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诗词文论,是对诗词创作规律、审美标准、批评方法等的理论性探讨。阅读这些文论,读者能够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诗词的,他们认为怎样的诗词是好的,怎样的创作是值得提倡的。例如,可能会涉及“诗言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词别是一家”等核心观点,帮助读者理解宋词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发展逻辑。 通过对诗词文论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欣赏宋词的艺术之美,更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观念和创作哲学。这有助于培养读者独立的鉴赏能力,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形成自己对诗词作品的理解和判断。同时,文论的内容也有助于读者理解古代文人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范式和所追求的境界,从而更加欣赏词人创作的难度和艺术的高度。 四、 目标读者与阅读价值 《宋词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笺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适合广泛的读者群体。 初学者: 对于对宋词感兴趣但缺乏基础的读者,本书提供的文白对照和详尽注释,能够帮助他们轻松入门,建立起对宋词的初步认识。 文学爱好者: 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希望深入了解宋词艺术的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深度笺注,提升对词作的鉴赏水平。 学生: 作为学习宋词的优质教材,本书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课本内容,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国学研究者: 对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本书的严谨注释和文论部分,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象,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对人生、对自然的思考。从词人笔下悲欢离合的故事,可以体味人生的无常;从词人笔下山水景色的描绘,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好。 五、 总结 《宋词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 笺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是一部集选本、注本、译本、理论读本于一体的优秀古典诗词读物。它以严谨的态度、详实的注释、清晰的对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易懂的宋词学习平台。本书不仅是学习宋词的宝贵资源,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有机会走进宋词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它是一扇窗,让读者能够窥见那个辉煌的时代,倾听千年之前文人的心声,品味永恒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号称“国学经典精粹”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只是堆砌辞藻,内容空泛。但这一本《宋词三百首》,在“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这个定位上做得相当扎实。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宋词选集,更像是一套系统的学习工具。我特别欣赏它在“诗词文论读本”这个设计上的用心。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词本身的美,却忽略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批评的演变。这本书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加入了对宋词流派、风格、以及当时文人对词的看法的论述。这使得阅读体验从单纯的审美欣赏,提升到了对整个宋代文学史的认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博学的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走进宋词的世界,了解了苏辛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异同,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这种深度和广度,远超我以往阅读的任何选本。

评分

这套书的“文白对照”设计,对我这种工作繁忙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高效率学习的典范。我有时只能在通勤的碎片时间里翻阅几首。以前,我需要先读一遍原文,遇到生词停下来查阅注释,再理解译文,过程非常破碎。现在,只需要目光在左右两栏之间游走,就能迅速完成“原文感知—难点解析—意境重构”这三个步骤。它巧妙地将诗词的古典美感与现代阅读的便捷性结合起来,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而且,作为“国学经典精粹”,它对内容的筛选标准显然是非常高的,收录的篇目不仅是名篇佳作,也兼顾了体裁、风格的多样性,确保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宋词的百科全书式的风貌。这是一套真正能让人坐下来,静心品读,并从中获益良多的经典读本。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与古籍打交道的读者,我对“原注+注释+译文”这种结构非常挑剔。很多版本为了图省事,注释和译文往往是互相重复,或者过于直译而失了诗意。然而,这本《宋词三百首》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原文部分,字体清晰,间距适宜,阅读体验极佳;注释(笺注)部分,信息量大而不乱,考据严谨,对于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说法,也做了必要的说明,体现了编者的审慎态度;而译文,则是一大亮点。它不是那种僵硬的现代汉语转述,而是努力捕捉了宋词原有的音乐感和画面感,用现代的语言重新“唱”出来,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的传递非常到位。这种层次分明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又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难能可贵。

评分

我记得有一次在读某位词人的作品时,因为不理解其中一个晦涩的典故,卡了很久,影响了整段词的意境。自从换了这套书后,这种困扰几乎消失了。它的注解系统做得非常细致入微,可以说是“保姆级”的服务。比如,针对一些需要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篇章,它会在页眉或者页脚给出必要的文化背景补充,让人感觉作者仿佛就坐在旁边,随时准备为你解答疑问。而且,这份细致并非冗余,而是恰到好处。它深知宋词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必要的解释之后,会留白给读者自行品味和想象。这种尊重读者的编排方式,让我对这套书产生了深厚的信赖感,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冰冷的教科书。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诗词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苦于手头上的宋词选本,要么注释过于简略,让我对着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一头雾水,要么就是排版太老旧,读起来提不起精神。拿到这本《宋词三百首》后,立刻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住了。光是封面设计就很有古典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捧着一部珍贵的古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笺注”和“文白对照”处理得非常到位。古代的诗词意境深远,但如果没有好的解读,很容易“望文生义”。这本书的笺注部分,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深入挖掘了词牌的格律、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甚至连一些典故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读起来豁然开朗。特别是那些拗口的词句,旁边的白话译文简直是救星,让现代读者也能轻松领会词作的精髓和韵味,这对于初学者或者想深入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老板送的,喜欢。虽然和套装重复。套装性价比很好,推荐趁早购买读给孩子听。

评分

挺好的,下次还会再來

评分

书城已收到。就是字体太小了点,不太适合小孩子看。

评分

书还不错,比我想象中要好

评分

孩子很喜欢,价格可以

评分

字体很清晰,没有错别字。

评分

价格公道,质量还行,性价比可以?下次还买?

评分

质量很好,值得信赖!

评分

很好,正好女儿缺古诗词的书籍,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