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康德的著作素以語言晦澀著稱,這不僅源自康德本人哲學思想的艱深,同時也源自康德時代德語與現代德語的差距。更何況,康德生活在東普魯士的哥尼斯貝格城,相對來說是文化上的一個“窮鄉僻壤”。康德的德語,無論是在語法還是在句法上,都明顯帶有普魯士方言的痕跡。《康德著作全集(第1捲):前批判時期著作(1747-1756)》內容講述瞭論物體的力、對萊布尼茨學派活力學說的研究、什麼把活力的一種新測算錶現成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地球繞軸自轉問題研究、地球是否已經衰老等。
目錄
中譯本序 哲學的開普勒改革
1747年 活力的真正測算
獻詞
前言
第一章 論物體的力
第二章 對萊布尼茨學派活力學說的研究
第三章 什麼把活力的一種新測算錶現成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
1754年
地球繞軸自轉問題研究
地球是否已經衰老
1755年
一般自然史與天體理論
獻詞
前言
全書內容提要
第一部分 恒星中一般性係統狀態的綜述 兼論這樣的恒星係的眾多
第二部分 論大自然的初始狀態、天體的形成、天體運動的原因以及它們的係統關係,既特彆就行星而 言,也涉及整個造化
第一章 論行星係的起源及其運動的原因
第二章 論行星的不同密度以及它們質量的關係
第三章 論行星轉道的偏心率和彗星的起源
第四章 論衛星的起源和行星的繞軸運動
第五章 論土星球,並根據土星環的情況計算土星每日的自轉
第六章 論黃道光
第七章 在無限時間和空間的整個範圍內論造化
第八章 關於世界結構布局的力學學說的正確性、尤其是關於當前力學學說的可靠性的一般證明
第三部分 以大自然的類比為基礎在不同行星居民之間進行比較的嘗試
論火
設計的理由
第一章 固態物體與流質物體的本性
第二章 論火的物質及其變易、熱與冷
形而上學認識各首要原則的新說明
設計的理由
第一章 論矛盾律
第二章 論規定的、普遍充足的理由律
第三章 描述形而上學認識的兩個從規定理由律得齣的、富含結論的原則
1756年
地震的原因
地震中諸多值得注意的事件
地震的繼續考察
物理單子論
前言
物理單子論
第一章 物理單子的存在與幾何學的一緻性
第二章 物理單子最普遍的屬性,它們在不同的單子中各不相同,有助於理解物體的本性
風的理論
中德人名對照錶
後記
精彩書摘
由於在一個事物的特性中所齣現的一切,都必須能夠從自身包含著該事物的完備根據的東西推導齣來,所以,廣延的特性、從而還有廣延的三維度,也將建立在實體就與之聯結的事物而言所擁有的力的特性之上。一個實體與另一個實體聯閤發揮作用所憑藉的力,不能被設想為沒有某個在它起作用的方式中錶現齣來的規律。由於實體相互起作用所遵循的規律的方式也必然規定著許多實體結閤與復閤的方式,所以,度量一大批實體(即一個空間)所遵循的規律或者廣延的維度,就産生於各實體憑藉自己本質性的力追求結閤所遵循的規律。
三維度之所以産生,似乎是由於各實體在實存的世界中如 此相互作用,以緻作用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據此我認為:各實體在我們作為一個部分的實存世界中具有這樣的本質性的力,以緻它們在相互的結閤中按照距離的雙倍反比從自身擴展其作用;其次,由此形成的整體憑藉這一規律而具有三重維度的特性;再次,這一規律是隨意的,上帝也可能選擇另一個規律,例如三倍的反比;最後,從另一個規律也可以引申齣具有另一些特性和度量的廣延。關於所有這些可能的空間類型的科學,顯然是有限的知性所能夠從事的最高級的幾何學。我們在自己這兒發現不可能想象一個多於三維度的空間,這種不可能性之所以産生,在我看來乃是由於我們的靈魂同樣按照距離的雙倍反比規律接受從外部來的印象,由於靈魂的本性自身注定不僅僅如此承受,而且也以這種方式嚮自身之外起作用。
前言/序言
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時期著作1(1747-1756)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時期著作1(1747-1756)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然而宗教是建立在對神的服從上的,而現在,上帝已經死瞭,而人類卻在曆史的進程中不斷地走著西緒福斯的道路,這個時候,我們難道真的隻是在曆史的道路上做著無用功直到滅亡的那一天麼?
評分
☆☆☆☆☆
在我早年的閱讀經驗裏,關於母親的形象大多相似:勤勞、堅韌……就算偶有脾氣暴躁的,也是由生活所迫。總歸母親、母愛比如是偉大的,好像找不到其它形容來修飾母親和母愛。而偉大的,除經常修飾母親,也與祖國和領導人常相搭配。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愛爾蘭作傢科爾姆·托賓在小說《母與子》中打破瞭這種正確意識形態所造就的幻覺。這本小說中,托賓用九個故事描述不同的母子關係,有冷漠的、疏離的、彼此怨恨的,就是沒有偉大的。
評分
☆☆☆☆☆
關於如何去達成超人,尼采並沒有給齣具有操作性的建議。他隻在《善惡之彼岸》》(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Vors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裏告訴我們,強大而獨立的個體總是會因為奴隸道德而屈服,進而被轉化。因而這個世界的強者不過是在弱者的體係內得到承認的奴隸而已。盡管,這個社會不能容忍少部分人淩駕於規則之上,進而破壞大多數人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怎樣的道德體係,適用的的總是占據大多數的蕓蕓眾生,而能更好地推動這個世界的天纔卻往往不能適應於普適性的社會規則。如是,如何達成超人,也就更加令人睏惑。
評分
☆☆☆☆☆
評分
☆☆☆☆☆
我想大概就是這些怪異的母子關係。它們真實存在與人類各種古怪的關係中,托賓把它們從盲區中挖掘齣來,用語言和故事拓寬瞭感受的邊界。既是為怪異正名,也為“偉大”覆蓋上瞭一層陰影。多種多樣的人類關係揭示的是結果是:並沒有唯一“正確”的生活,沒有“正確”的幸福在將來等待。如此想來,我真是鬆瞭口氣,不再為我的錯誤思想不安。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