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用模型》是一部系统剖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专著。书中含有许多可实际操作的模型实例,因此也可以作为经济学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作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和经常使用模型进行经济政策分析的专家的参考书或工具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本书的特点
本书的结构
上篇 理论模型
第二章 最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一节 教科书模型(1):两国两产品纯交换一般均衡模型
第二节 教科书模型(2):一国两产品两要素纯生产一般均衡模型
第三章 新古典一般均衡贸易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一国开放经济模型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两国贸易模型
第三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定理
第四节 新古典H-0贸易模型的“维度”问题
第四章 阿明顿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第一节 最简单的阿明顿贸易模型:两国-部门(2×1)交换模型
第二节 两国两部门(2×2)阿明顿纯交换模型
第三节 两国两部门两要素(2×2×2)阿明顿贸易模型
第四节 阿明顿贸易模型的典型结构:三国三部门两要素(3×3×2)阿明顿模型
第五章 其他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简介
第一节 索塔-斯旺模型:贸易品和非贸易品
第二节 D-M-R模型:内销与出口品的差别
第三节 品种偏好(LOV)模型
第六章 一般均衡模型的动态化
第一节 递归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第二节 封闭经济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的经济增长
第四节 阿明顿贸易模型的经济增长
第五节 动态模型与经济政策分析:对正常增长轨迹的影响
第六节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下篇 实用模型
第七章 一般均衡模型的实用化
第一节 实用模型的基础数据
第二节 实用模型中函数形式的选择
第三节 行为方程参系数的确定
第八章 一国多部门经济实用模型
第一节 一国多部门实用模型的数据构成
第二节 一国多部门实用模型的理论结构
第三节 模型方程的参数选择和系数校准
第四节 政策模拟和结果解读
第五节 一国多部门模型的扩展
第九章 多国世界经济实用模型
第一节 多国实用模型的数据结构
第二节 多国实用模型的核心方程体系
第三节 模型方程的参数选择和系数校
第四节 多国模型的比较静态均衡解和政策模拟
第五节 多国实用模型核心体系的扩展
第六节 多国世界经济实用模型的问题
第十章 一国多地区经济实用模型
第一节 地区模型的数据结构
第二节 地区模型的核心方程体系
第三节 地区模型方程的参数选择和系数校准
第四节 地区模型的用途和模拟结果分析
第五节 地区模型核心体系的扩展
第六节 地区模型中的问题
第七节 地区模型的简化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对阿明顿模型能不能适用首先取决于阿明顿弹性的大小。我们在前面已经表明,当阿明顿弹性小于或等于1时,各国差别产品之间呈总替代关系,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在这样的模型中不成立。只有当阿明顿弹性大于1时,即各国产品呈替代关系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可能对净贸易的结构成立。这是因为,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不同,阿明顿模型只有产业内贸易,进出口都在部门内进行。当替代弹性大于1时,国产品和进口品为可替代关系。一国各部门的净进出口与该国的要素禀赋之间可能形成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所描述的关系,即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倾向于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而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倾向于成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这种净贸易结构的强度与阿明顿替代弹性的大小成正比。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与阿明顿模型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探讨自由贸易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很明显,在阿明顿模型中,尽管各国都有名称相同的生产部门,但是消费者认为各国同部门产品之间是有差别的,在消费中不能完全替代,所以即使在自由贸易下,各国产品价格也不可能相等。因此,各国要素价格也不会因自由贸易而均等化。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在阿明顿模型中不成立。
产品和要素价格均等是自由贸易带来的市场竞争的一个必然结果。而市场竞争是优化要素配置和产生比较优势收益的原因。在H-O模型中,市场竞争的前提是各国生产同质产品,所以各国厂商必须按同一市场价格出售产品。在阿明顿模型中,各国厂商是它们产品的唯一生产者,它们自己产品价格的制定者,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的接受者。这一点可以从模型的方程结构中看出来。与H-O模型不同,产品价格在阿明顿模型中不是均衡变量,而是由厂商各自的单位成本决定的。由于各国要素禀赋不同,即使使用相同生产技术,同部门产品各国的单位成本也不可能相同,因此产品价格也不会相同。没有市场决定的共同的产品价格,厂商之间就没有市场竞争。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促使要素优化配置的动力。因此,在阿明顿模型中,自由贸易不会带来像H-O模型那样的比较优势收益。
前言/序言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作为一种政策分析工具,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得大规模一般均衡模型的求解变得日益迅速和简便。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一般均衡经济模型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分析,并成为政府决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应用才刚起步。
目前国内外关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专著和教科书很少,而且大部分偏重于介绍某个特定的实用模型,缺少对于各种一般均衡模型基本理论结构的剖析和比较。本书试图从最简单的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教科书理论模型人手,系统地介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各种具体的应用形式。通过大量可操作的实例,把实用模型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和对照,使读者不仅掌握建立实用模型的技巧,而且理解各种实用模型建立的不同理论基础和各种隐含的假设,以及这些不同理论和假设对模型的影响,从而能够正确地使用模型和解释模型分析的结果。
本书是一部系统剖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专著。书中含有许多可实际操作的模型实例,因此也可以作为经济学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作为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和经常使用模型进行经济政策分析的专家的参考书或工具书。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的书籍简介,它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教材的具体内容: --- 《宏观经济政策的演进与挑战:理论模型与实践检验》 本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工具选择及其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实际应用与面临的挑战。我们旨在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用以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如何从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范式,逐步演进至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直至今日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时代。本书特别关注政策制定者在面对结构性失衡、金融危机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权衡与抉择。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与重塑 本部分追溯了现代宏观经济思想的起源。我们将从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经典解析出发,详细阐述早期凯恩斯主义模型(如简单的IS-LM模型)如何解释短期经济波动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随后,我们将转入对理性预期革命的探讨,分析卢卡斯批判如何深刻动摇了传统的宏观政策有效性主张。 核心章节将聚焦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跨期优化和市场出清——以及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的严格推导。这部分内容将为理解后续更复杂的模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政策规则(如泰勒规则)的引入和评估。 第二部分:应对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的实践与前沿 本部分将宏观理论与中央银行的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我们详细分析了现代货币政策的工具箱,包括传统工具(如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和非常规工具(如量化宽松/紧缩、前瞻性指引)。 书中特别设立章节深入剖析了货币政策在零利率下限(ZLB)情景下的困境与创新。我们评估了通胀目标制(IT)的优缺点,并比较了不同中央银行在实施这些政策时所采取的差异化路径。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实证检验,本书旨在揭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以及市场预期管理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财政政策的复兴与债务可持续性 在经历了多年的财政紧缩讨论后,本部分重新审视了财政政策在应对严重衰退和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我们超越了简单的乘数效应讨论,转而采用跨期财政分析框架,评估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对代际公平的影响。 本书详细分析了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特别是债务/GDP比率的动态演变。我们探讨了财政规则(如《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财政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财政整顿在不同财政空间下的不同成本。此外,对于结构性财政政策,例如旨在提高潜在产出的供给侧改革(税制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本书也进行了细致的建模和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金融部门的内生化:从危机中学习 传统宏观模型往往将金融部门视为外生变量或简单地用利率中介机制概括。本部分的核心贡献在于将金融部门的内生性引入宏观分析。我们详细介绍了金融摩擦模型(如Bernanke-Gertler模型),用以解释信贷紧缩如何放大或加速实体经济的衰退。 书中系统梳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宏观审慎政策的必要性。我们区分了宏观审慎政策(针对系统性风险)与货币政策(针对价格稳定)的目标差异,并评估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贷款价值比限制等工具的实际效果。如何平衡金融稳定与信贷扩张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 第五部分:开放经济体的复杂性与全球治理 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溢出效应。本部分聚焦于开放宏观经济学。我们使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其动态扩展)来分析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资本流动与政策选择。 本书特别关注全球失衡问题——经常账户的长期逆差或顺差。我们探讨了储蓄、投资和汇率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汇率超调现象及其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最后,本书触及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如IMF、G20)在协调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本书特色与受众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对理论模型的严谨推导与对真实世界案例的紧密结合。它不仅涵盖了当前主流的DSGE建模思路,更批判性地考察了这些模型在解释特定历史事件(如大滞胀、大缓和、后危机时代的低通胀)时的局限性。 本书适合经济学、金融学、公共政策管理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智库工作的专业人士阅读。它要求读者具备微积分和基础的数学建模能力,旨在培养读者批判性地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