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翻译都很不错,值得留一套。
评分2. 么有偶发的定命:自然中没有任何必然性是盲目的,而是有条件的,因为是可理解的必然性。
评分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评分大家的康德读自己学生的著作,一位永远对学问与真理追问和思考的人。
评分评分
从某种角度来讲,哲学本身就存在着矛盾的表象。这种矛盾存在于各个方面,甚至也体现在这位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大师的生平中。众所周知,康德思想的发展以及作品称得上是可以震撼整个世界的伟大。与这种伟大相反,康德的生活却非常单纯而平淡。在康德的生活中没有像莱布尼兹周游列国,把一生都奉献给东普鲁士从事教学及沉思的波澜,也没有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称霸一时的地位,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城市中的大学教授,过着他自己极有规律极有秩序的生活,当然也因此让康德有一个正常人的性格,而在这种正常中却酝酿着超乎寻常的伟大思想。
评分《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评分高建平,1955年生于江苏扬州,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国际美学协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外国美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的表现性动作》(英文)、《画境探幽》、《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等著作以及近百篇中英文论文;主要译作有约翰·杜威的《艺术即经验》、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门罗·比厄斯利的《西方美学简史》、杰克·斯佩克特的《弗洛伊德的美学》等。
评分在康德生前与死后刊出的两百多部作品中,《纯粹理性批判》是继《判断力批判》之外,最难理解的读本,因此裴顿对其命名为《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的注释本,正是许多研究者所需要的,但对于中译者来说,这又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根据裴顿从整体上去理解康德哲学的独特角度,中译者韦卓民先生也遵从了“只要我们愿意集中思考在他的学说上面,而不是咬文嚼字地去理解他,康德本人所述说的,其本身是比较易于了解”的原则。至此,这种游走于整体与细节之间的哲学形态,又逐渐清晰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