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灵活掌握口译技能技巧,把握英汉习惯平衡原则,模拟直实现场录音效果,培养自如应对的口译能力。
内容新颖,全面实用,传达技能,译霸天下,说巧译妙,一举突破,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内容简介
《法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不仅是针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来选题的,也是针对法语口译教材严重匮乏的现状来选题的。特别是图书市场上关于法语口译笔记法的实用图书少之又少。根据多年的口译教学及培训中的观察和体会,与社会对合格口译人才需求剧增的情况形成对比的是:口译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口译课程的适用教材,配套录音,录像材料严重匮乏或陈旧不实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笔记法“密码解读”
1.1 法语口译笔记法的概念
1.2 笔记符号实例
第2章 笔记符号介绍
2.1 数学符号
2.2 图形符号
2.3 趋向符号
2.4 法语字母符号
2.5 法语缩略语符号
2.6 数字笔记
2.7 逻辑结构
第3章 笔记训练方法
3.1 笔记法五大原则
3.2 笔记法注意事项(个别配图)
3.3 笔记法教学
第4章 国际政治lapoUtiqueinternationale
4.1 与国际政治相关的常用词汇
4.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4.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4.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4.5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4.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5章 中法外交ladiplomatiesino-francaise
5.1 中法外交关系相关常用词汇
5.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5.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5.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5.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5.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6章 中非关系lesrelationssino-africaines
6.1 r辛非关系相关常用词汇
6.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6.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6.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6.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6.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7章 中国文化laculturedelaChine
7.1 文化艺术常用词汇
7.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7.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7.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7.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7.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8章 体育lesport
8.1 体育相关常用词汇
8.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8.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8.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8.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8.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9章 高科技latechnologiedepointe
9.1 科技相关常用词汇
9.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9.3 法译汉——中长篇听、记、译、评
9.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9.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9.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10章 法律ledroit
10.1 法律相关常用词汇
10.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0.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0.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0.5 汉译法——中长篇、听、记、译、评
10.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11章 文学laliterature
11.1 与文学及文学作品相关的词汇
11.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1.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1.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1.5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1.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12章 环境与健康Ienvironnementetlasante
12.1 环境卫生相关常用词汇
12.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2.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2.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2.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2.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13章 经济Iconomie
13.1 经济相关常用词汇
13.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3.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3.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3.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3.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第14章 教育Iducation
14.1 教育相关常用词汇
14.2 法译汉——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4.3 法译汉——中长篇文章 昕、记、译、评
14.4 汉译法——精简段落听、记、译、评
14.5 汉译法——中长篇文章 听、记、译、评
14.6 口译实战模仿演练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曾经参与法语现场口译的读者一定有过这种感受,在有中法双方参与的小型座谈交流会或是大型的商务活动中,经常会听到中法双方代表会长时间地即兴发言或讲话。如果口译员不用纸笔作记录,是不可能完整地复述长句或段落的。此外,这些发言的内容往往是口译员之前无法预知与掌握的,如果单凭大脑的记忆来翻译的话,经常会出现记忆上的空白与停顿,容易出现漏词、漏句甚至是错翻的情况,影响现场翻译的效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出现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交替传译中口译员接收的信息是快速变化与更新的,往往是上一句话的内容还没有完全记录下来,发言者的下一条信息就已经开始传递,这样,除了几个概念性的信息能记录下来,其他的重要信息则会不断地被遗忘甚至被完全忘记,近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口译员是无法完成口译任务的。而法语口译笔记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这种笔记方法是法语口译员在紧张的交替传译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甚至是图形来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与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有别于速记的是,速记要求记录所有讲话的内容,它只需要记录重点语意信息点和语言逻辑结构。具体来说:法语笔记法是记忆的辅助手段,它的作用是尽可能地记录发言者的“意思”而不是“原话”,帮助译员在短时间内把精神集中在讲话的内容上,并且用笔记符号的形式加以表达。简单说来,法语口译笔记法是由符号、文字乃至于图形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号、连接符号或趋向符号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前言/序言
伴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及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也似乎不可阻挡,整个世界逐步融入“地球村”范畴之中,似乎空间、地理的交流障碍要消除了。但是有一种障碍却依然阻碍着人们的自由交往与沟通,那就是语言的障碍。据有关数据统计,全世界共有5651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人的有13种。法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被广泛地使用在国际性社交和外交活动中,作用仅次于英语。它不仅是法国的官方语言:而且还是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讲法语的人数估计有1.2亿人左右。法语用法严谨、发音优美,国际上许多重要文件都是用法语书写。联合国将英语定为第一发言语言,将法语定为第一书写语言。同时法语也是联合国(ONU)及下属国际组织,欧盟(UE)及下属机构,国际奥委会(CIO),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世贸组织(OMC),国际红十字会(CICR),北约组织(OTAN)等的官方语言。虽然世界上讲法语的人数并不多,但是讲法语的国家却分布非常广,如果按照语言在全球分布的面积来计算,英语是第一大语言,法语当之无愧就是第二大语言!
自从1698年法国“昂菲德里特”号商船第一次带着路易十四的问候踏上中国的土地以来,法语口译作为一门技巧,已在汉语与法语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随着当今社会中法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法语口译作为一门学科正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本书不仅是针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来选题的,也是针对法语口译教材严重匮乏的现状来选题的。特别是图书市场上关于法语口译笔记法的实用图书少之又少。
聆听世界的脉动: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译艺术精粹 一部深入探索非凡沟通力量的指南,聚焦于提升即时理解、精准表达和文化敏感度的实用策略。 本书并非一部关于特定语言笔记技巧的详尽手册,而是一部着眼于全球化背景下,高效能口译员思维模式与实践策略的综合性论述。它致力于剖析口译这项复杂认知活动的本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超越单一语种限制的、更宏观的跨文化交际框架。 第一章:口译的认知地图——从信息捕获到意义重构 本章深入探讨口译过程中大脑所经历的认知负荷与资源分配。我们不讨论如何快速抄写符号,而是关注信息流的解析与预判。 1.1 语境先行:理解的“先验知识”构建 口译的成功始于对主题背景的深度掌握。本章强调的“先验知识”是指译者在口译开始前,对特定领域(如国际政治、科技峰会、商业谈判)专业术语、核心论点及潜在争议点的预先梳理。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系统性的信息检索,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知识锚点”,从而在实时翻译中,即便遇到晦涩表达,也能迅速定位其在整个论述体系中的位置。这关乎构建一个动态的、可实时更新的领域知识图谱,而非被动的词汇记忆。 1.2 听觉选择性注意力的极限测试 人类的听觉通道在处理密集信息时存在天然瓶颈。本章将阐述如何训练“选择性注意力”,即在嘈杂或信息密度极高的环境中,仅聚焦于核心语义信息的提取,同时对语气、情感色彩等辅助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和标记。我们探讨的是信息过滤机制的优化,而非听力练习的机械重复。重点将放在识别发言者的话语结构(如排比、转折、递进),以便提前预估信息块的长度与复杂性。 1.3 记忆的“工作台”:短时记忆的策略管理 口译对工作记忆的要求极高。本章分析如何通过语义分块(chunking)和意群重组,而非逐字复述,来减轻记忆负担。我们将介绍一套高效的记忆策略,包括如何将复杂的长句分解为易于持有的逻辑单元,并在这些单元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关联。这是一种主动的记忆建构过程,旨在将听到的信息转化为可被即时调用的结构化数据。 第二章:跨文化语境下的沟通伦理与策略 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桥梁的搭建。本章聚焦于译者在复杂社交情境下应采取的专业姿态与伦理抉择。 2.1 语用学的深度介入:言外之意的捕捉与处理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同一句话可能包含截然不同的社会含义。本章着重分析言外之意(Implicature)的识别。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拒绝被视为粗鲁,会使用委婉的表达。译者必须学会解读这些潜台词,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功能对等的表达方式,确保交际意图的完整传递,而非表面意义的机械对译。 2.2 情感负载与语调的“无损”传递 情绪和态度往往比词语本身更具影响力。本章探讨如何捕捉和还原发言者的非语言信号(如语速的突变、音高的起伏、停顿的位置)所承载的情感负载。我们会分析,在不夸大或扭曲原始情感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目标语言的修辞手段,使听众能够真切感受到发言者的紧迫感、自信或犹豫。 2.3 冲突管理与中立性的艺术 在涉及敏感话题或意见相左的场合,口译员面临巨大的压力。本章将提供一套处理交际障碍和潜在冲突的策略框架。这包括:如何礼貌地请求发言者放慢语速、如何处理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以及在保持绝对中立性的同时,确保信息传递的流畅性与有效性。核心在于维护沟通的顺畅流程,而非成为信息的裁判者。 第三章:实战场景下的反应速度与输出精准度训练 本章转向高阶的实战应用,重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即时展现的执行能力。 3.1 预处理与即时反应的平衡 在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和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的实践中,译者总是在“等待”与“预测”之间寻找平衡点。本章提供了一套前瞻性思维模型,指导译者如何根据已有的信息片段,建立对后续句式结构的概率预测,从而提前组织目标语言的语法骨架,缩短实际的输出延迟。 3.2 风格适应性与语域切换 一个优秀的口译员必须能够根据听众和场合,灵活切换语言风格——从高度正式的法律术语到轻松的非正式交流。本章通过分析不同专业领域的语料库特征,指导读者如何快速识别当前交流的“语域”(Register),并即时调动相应的词汇储备和句法结构,确保输出的语言风格与环境高度匹配。 3.3 应对知识空白与表达卡壳的即时修正技术 在专业性极强的会议中,遇到完全陌生的术语是不可避免的挑战。本章提供了一系列“应急填充与过渡”技术,帮助译者在遭遇知识黑洞时,不至于让沉默中断交流。这包括使用概括性描述、请求澄清的专业化措辞,以及利用逻辑连接词来维持听众的注意力,直到信息流恢复。这不是简单的拖延,而是一种专业性的“场面控制”技巧。 --- 本书旨在培养的是全方位的问题解决者,而非单纯的语言转换机器。它侧重于口译背后的认知科学、跨文化交际理论以及高压下的决策制定,为所有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实现精准、高效沟通的人士提供思想上的深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