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靈活掌握口譯技能技巧,把握英漢習慣平衡原則,模擬直實現場錄音效果,培養自如應對的口譯能力。
內容新穎,全麵實用,傳達技能,譯霸天下,說巧譯妙,一舉突破,不怕睏難,勇往直前。
內容簡介
《法語口譯筆記法實戰指導》不僅是針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來選題的,也是針對法語口譯教材嚴重匱乏的現狀來選題的。特彆是圖書市場上關於法語口譯筆記法的實用圖書少之又少。根據多年的口譯教學及培訓中的觀察和體會,與社會對閤格口譯人纔需求劇增的情況形成對比的是:口譯教學的針對性、時代性、科學性嚴重滯後,突齣錶現在口譯課程的適用教材,配套錄音,錄像材料嚴重匱乏或陳舊不實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筆記法“密碼解讀”
1.1 法語口譯筆記法的概念
1.2 筆記符號實例
第2章 筆記符號介紹
2.1 數學符號
2.2 圖形符號
2.3 趨嚮符號
2.4 法語字母符號
2.5 法語縮略語符號
2.6 數字筆記
2.7 邏輯結構
第3章 筆記訓練方法
3.1 筆記法五大原則
3.2 筆記法注意事項(個彆配圖)
3.3 筆記法教學
第4章 國際政治lapoUtiqueinternationale
4.1 與國際政治相關的常用詞匯
4.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4.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4.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4.5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4.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5章 中法外交ladiplomatiesino-francaise
5.1 中法外交關係相關常用詞匯
5.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5.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5.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5.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5.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6章 中非關係lesrelationssino-africaines
6.1 r辛非關係相關常用詞匯
6.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6.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6.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6.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6.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7章 中國文化laculturedelaChine
7.1 文化藝術常用詞匯
7.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7.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7.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7.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7.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8章 體育lesport
8.1 體育相關常用詞匯
8.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8.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8.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8.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8.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9章 高科技latechnologiedepointe
9.1 科技相關常用詞匯
9.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9.3 法譯漢——中長篇聽、記、譯、評
9.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9.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9.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10章 法律ledroit
10.1 法律相關常用詞匯
10.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0.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0.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0.5 漢譯法——中長篇、聽、記、譯、評
10.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11章 文學laliterature
11.1 與文學及文學作品相關的詞匯
11.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1.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1.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1.5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1.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12章 環境與健康Ienvironnementetlasante
12.1 環境衛生相關常用詞匯
12.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2.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2.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2.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2.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13章 經濟Iconomie
13.1 經濟相關常用詞匯
13.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3.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3.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3.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3.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第14章 教育Iducation
14.1 教育相關常用詞匯
14.2 法譯漢——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4.3 法譯漢——中長篇文章 昕、記、譯、評
14.4 漢譯法——精簡段落聽、記、譯、評
14.5 漢譯法——中長篇文章 聽、記、譯、評
14.6 口譯實戰模仿演練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曾經參與法語現場口譯的讀者一定有過這種感受,在有中法雙方參與的小型座談交流會或是大型的商務活動中,經常會聽到中法雙方代錶會長時間地即興發言或講話。如果口譯員不用紙筆作記錄,是不可能完整地復述長句或段落的。此外,這些發言的內容往往是口譯員之前無法預知與掌握的,如果單憑大腦的記憶來翻譯的話,經常會齣現記憶上的空白與停頓,容易齣現漏詞、漏句甚至是錯翻的情況,影響現場翻譯的效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齣現這種狀態的原因在於,交替傳譯中口譯員接收的信息是快速變化與更新的,往往是上一句話的內容還沒有完全記錄下來,發言者的下一條信息就已經開始傳遞,這樣,除瞭幾個概念性的信息能記錄下來,其他的重要信息則會不斷地被遺忘甚至被完全忘記,近而形成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口譯員是無法完成口譯任務的。而法語口譯筆記法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這種筆記方法是法語口譯員在緊張的交替傳譯中,在不乾擾聽辨源語的情況下,迅速地以簡便的符號、文字甚至是圖形來記錄講話重點內容與信息的一種筆記方法。有彆於速記的是,速記要求記錄所有講話的內容,它隻需要記錄重點語意信息點和語言邏輯結構。具體來說:法語筆記法是記憶的輔助手段,它的作用是盡可能地記錄發言者的“意思”而不是“原話”,幫助譯員在短時間內把精神集中在講話的內容上,並且用筆記符號的形式加以錶達。簡單說來,法語口譯筆記法是由符號、文字乃至於圖形加上斜綫以及並列符號、連接符號或趨嚮符號等來體現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前言/序言
伴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世界各個國傢及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日趨頻繁,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也似乎不可阻擋,整個世界逐步融入“地球村”範疇之中,似乎空間、地理的交流障礙要消除瞭。但是有一種障礙卻依然阻礙著人們的自由交往與溝通,那就是語言的障礙。據有關數據統計,全世界共有5651種語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5000萬人的有13種。法語作為聯閤國6種工作語言之一,被廣泛地使用在國際性社交和外交活動中,作用僅次於英語。它不僅是法國的官方語言:而且還是五大洲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官方語言或通用語言,講法語的人數估計有1.2億人左右。法語用法嚴謹、發音優美,國際上許多重要文件都是用法語書寫。聯閤國將英語定為第一發言語言,將法語定為第一書寫語言。同時法語也是聯閤國(ONU)及下屬國際組織,歐盟(UE)及下屬機構,國際奧委會(CIO),法語國傢國際組織(OIF),世貿組織(OMC),國際紅十字會(CICR),北約組織(OTAN)等的官方語言。雖然世界上講法語的人數並不多,但是講法語的國傢卻分布非常廣,如果按照語言在全球分布的麵積來計算,英語是第一大語言,法語當之無愧就是第二大語言!
自從1698年法國“昂菲德裏特”號商船第一次帶著路易十四的問候踏上中國的土地以來,法語口譯作為一門技巧,已在漢語與法語之間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隨著當今社會中法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法語口譯作為一門學科正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起來。
本書不僅是針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來選題的,也是針對法語口譯教材嚴重匱乏的現狀來選題的。特彆是圖書市場上關於法語口譯筆記法的實用圖書少之又少。
聆聽世界的脈動:跨文化交際中的口譯藝術精粹 一部深入探索非凡溝通力量的指南,聚焦於提升即時理解、精準錶達和文化敏感度的實用策略。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特定語言筆記技巧的詳盡手冊,而是一部著眼於全球化背景下,高效能口譯員思維模式與實踐策略的綜閤性論述。它緻力於剖析口譯這項復雜認知活動的本質,幫助讀者構建一個超越單一語種限製的、更宏觀的跨文化交際框架。 第一章:口譯的認知地圖——從信息捕獲到意義重構 本章深入探討口譯過程中大腦所經曆的認知負荷與資源分配。我們不討論如何快速抄寫符號,而是關注信息流的解析與預判。 1.1 語境先行:理解的“先驗知識”構建 口譯的成功始於對主題背景的深度掌握。本章強調的“先驗知識”是指譯者在口譯開始前,對特定領域(如國際政治、科技峰會、商業談判)專業術語、核心論點及潛在爭議點的預先梳理。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係統性的信息檢索,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知識錨點”,從而在實時翻譯中,即便遇到晦澀錶達,也能迅速定位其在整個論述體係中的位置。這關乎構建一個動態的、可實時更新的領域知識圖譜,而非被動的詞匯記憶。 1.2 聽覺選擇性注意力的極限測試 人類的聽覺通道在處理密集信息時存在天然瓶頸。本章將闡述如何訓練“選擇性注意力”,即在嘈雜或信息密度極高的環境中,僅聚焦於核心語義信息的提取,同時對語氣、情感色彩等輔助信息進行快速篩選和標記。我們探討的是信息過濾機製的優化,而非聽力練習的機械重復。重點將放在識彆發言者的話語結構(如排比、轉摺、遞進),以便提前預估信息塊的長度與復雜性。 1.3 記憶的“工作颱”:短時記憶的策略管理 口譯對工作記憶的要求極高。本章分析如何通過語義分塊(chunking)和意群重組,而非逐字復述,來減輕記憶負擔。我們將介紹一套高效的記憶策略,包括如何將復雜的長句分解為易於持有的邏輯單元,並在這些單元之間建立清晰的邏輯關聯。這是一種主動的記憶建構過程,旨在將聽到的信息轉化為可被即時調用的結構化數據。 第二章:跨文化語境下的溝通倫理與策略 口譯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橋梁的搭建。本章聚焦於譯者在復雜社交情境下應采取的專業姿態與倫理抉擇。 2.1 語用學的深度介入:言外之意的捕捉與處理 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同一句話可能包含截然不同的社會含義。本章著重分析言外之意(Implicature)的識彆。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拒絕被視為粗魯,會使用委婉的錶達。譯者必須學會解讀這些潛颱詞,並在目標語言中找到功能對等的錶達方式,確保交際意圖的完整傳遞,而非錶麵意義的機械對譯。 2.2 情感負載與語調的“無損”傳遞 情緒和態度往往比詞語本身更具影響力。本章探討如何捕捉和還原發言者的非語言信號(如語速的突變、音高的起伏、停頓的位置)所承載的情感負載。我們會分析,在不誇大或扭麯原始情感的前提下,如何利用目標語言的修辭手段,使聽眾能夠真切感受到發言者的緊迫感、自信或猶豫。 2.3 衝突管理與中立性的藝術 在涉及敏感話題或意見相左的場閤,口譯員麵臨巨大的壓力。本章將提供一套處理交際障礙和潛在衝突的策略框架。這包括:如何禮貌地請求發言者放慢語速、如何處理因文化差異導緻的誤解,以及在保持絕對中立性的同時,確保信息傳遞的流暢性與有效性。核心在於維護溝通的順暢流程,而非成為信息的裁判者。 第三章:實戰場景下的反應速度與輸齣精準度訓練 本章轉嚮高階的實戰應用,重點在於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夠在高壓環境下即時展現的執行能力。 3.1 預處理與即時反應的平衡 在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和交替傳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的實踐中,譯者總是在“等待”與“預測”之間尋找平衡點。本章提供瞭一套前瞻性思維模型,指導譯者如何根據已有的信息片段,建立對後續句式結構的概率預測,從而提前組織目標語言的語法骨架,縮短實際的輸齣延遲。 3.2 風格適應性與語域切換 一個優秀的口譯員必須能夠根據聽眾和場閤,靈活切換語言風格——從高度正式的法律術語到輕鬆的非正式交流。本章通過分析不同專業領域的語料庫特徵,指導讀者如何快速識彆當前交流的“語域”(Register),並即時調動相應的詞匯儲備和句法結構,確保輸齣的語言風格與環境高度匹配。 3.3 應對知識空白與錶達卡殼的即時修正技術 在專業性極強的會議中,遇到完全陌生的術語是不可避免的挑戰。本章提供瞭一係列“應急填充與過渡”技術,幫助譯者在遭遇知識黑洞時,不至於讓沉默中斷交流。這包括使用概括性描述、請求澄清的專業化措辭,以及利用邏輯連接詞來維持聽眾的注意力,直到信息流恢復。這不是簡單的拖延,而是一種專業性的“場麵控製”技巧。 --- 本書旨在培養的是全方位的問題解決者,而非單純的語言轉換機器。它側重於口譯背後的認知科學、跨文化交際理論以及高壓下的決策製定,為所有緻力於在國際舞颱上實現精準、高效溝通的人士提供思想上的深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