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光荣与梦想(套装共四册)
套装包含:
| ISBN | 书名 | 定价 |
| 9787508649955 | 光荣与梦想1 | 48.00 |
| 9787508649962 | 光荣与梦想2 | 56.00 |
| 9787508649979 | 光荣与梦想3 | 60.00 |
| 9787508649986 | 光荣与梦想4 | 72.00 |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装帧:精装
开本:16
ISBN:9787508649993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出版40多年后,一本讲述美国断代史的老书让人读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个中缘由,除了作者曼彻斯特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1932-1972这短短40年,压缩了一个大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政商玄机、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军备竞赛、悲情、社会风潮……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裁剪详略得当,叙述流畅简明,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做出精彩归纳与总结,细细捧读,字里行间往往能寻到当下的影子。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我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正是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王 石 万科董事会主席
★谁的光荣?何种梦想?1932-1972,从“二战”到越南战争,从福利政策到民权运动,美国很受折磨也很有进展的40年。此书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从高层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壮阔画卷,堪称一幅20世纪中叶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光荣与梦想》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魔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1932-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在曼彻斯特的笔下,转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响的通俗史学著作。曼彻斯特以其高超的新闻写作手法、犀利的见解、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造就了《光荣与梦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序 曲 谷底
diyi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 年)
diyi章 世事维艰
剪影:"大萧条"
第二章 罗斯福
美国人小像:埃莉诺
第三章 骚乱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中期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美国人小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 惠特尼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晚期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美国人小像:诺曼· 托马斯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剪影:战前美国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第二部分 牺牲与变化(1941~1950 年)
第九章 反击
剪影:太平洋战争
第十章 国内战线
剪影:国内战线
第十一章 小院丁香花开时
剪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战争
第十二章 新世界,新风向
美国人小像:红发佬
第十三章 胜利旗帜的光芒不再
剪影:战后
第十四章 哈里· 杜鲁门时代的生活
第十五章 黑夜里哈里的一点儿英雄形象
剪影:20 世纪40 年代晚期
第十六章 疑虑重重的时代
美国人小像:爱德华· 罗斯科· 默罗
第十七章 坠入深渊
剪影:20 世纪50 年代早期
第三部分 种下恶果(1951~1960 年)
第十八章 内讧不断
第十九章 向右转
剪影:艾森豪威尔时期早期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美国人小像:玛丽莲· 梦露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剪影: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第二十二章 从容前行
第二十三章 追逐幸福
剪影:艾森豪威尔高峰
第二十四章 警笛声响起
美国人小像:埃德塞尔汽车
第二十五章 改革动荡
剪影:20 世纪50 年代晚期
第二十六章 将军归营
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 年)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新一代
剪影:20 世纪60 年代早期
第二十八章 号角的又一次召唤
美国人小像:彼得· 卡尔· 戈德马克
第二十九章 铭记勿忘
剪影:约翰·F· 肯尼迪和林登·B· 约翰逊
第三十章 权力的长臂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剪影:约翰逊时代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美国人小像:卡尔· 赫斯三世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
剪影:20 世纪60 年代晚期
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 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美国人小像:医学博士本杰明· 麦克莱恩· 斯波克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
剪影:20 世纪70 年代早期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
美国人小像:拉尔夫· 纳德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
后 记
致 谢
大事记
冷泉、波基普西、切尔西、培根……这些名字都是罗斯福再熟悉不过的了--随着队伍的前行,都退向后方。星期日早上8点40分,列车从罗斯福的庄园旁转入海德公园私家轨道。列车一停,就响起了礼炮声,每15秒一响,连放21响。西点军校乐队引领着仪仗队前行,沿着土路,走上弯曲陡峭的斜坡。1870年,罗斯福的父詹姆斯·罗斯福开辟了这条非常宽敞的路,罗斯福小时候将它称为"河道"。就在这里的河边,孩童时的罗斯福学会了游泳、划船,又在阳光普照下的高地上学会了骑马。如今,只剩一匹马驮着空空的马鞍和倒挂的马具,一步步踏上岸边高地。
7月13日星期五,正好是罗斯福在沃姆斯普林斯去世三个月的日子,试验装置的两半边铀235、融合芯和起爆装置,从洛斯阿拉莫斯技术区的"后门"步上一条直达路,通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50英里外半沙漠地带的S发射场。距此地zui近的村庄奥比斯库罗(西班牙语为"黑暗"之意),被当地人称为"死亡地带"。这一巧合并未在核物理学家当中引发黑色幽默,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正在向未知的领域迈进。他们警告第509混合大队当心闪电并不足为奇,但闪电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一场暴风雨中的一道闪电就能将他们分崩离析,而且由于链式反应的范围究竟有多大还不可知,摧毁整个地球也并非不可能。虽然科学界大部分人不赞同这种猜测,但没人能保证完全不可能。深夜里,科学家们驱车经过奥比斯库罗,一路无语。
……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zui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美国通俗历史作家、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书之一。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zui后的雄狮》等,曼彻斯特的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很少有作品能像这本书一样,在故事结束后仍能在我脑海中“回放”如此之久。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更像是被植入了一个思想的种子,会不断地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重新发芽、开花。那些人物的命运轨迹,那些关于勇气和背叛的抉择,已经渗透到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理解之中。每次与人讨论时事或历史话题,我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书中的某个情节或某句精辟的论断。这套书成功地跨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透镜。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深度阅读体验,效果显著,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时而像冰冷的纪录片,客观冷静地陈述事实,时而又像温暖的炉火,在寒冷的夜晚给予人慰藉和希望。这种音调的切换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疲乏。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描绘环境和氛围时所用的感官细节,比如光线的变化、空气中弥漫的气味,甚至是某个特定时刻的背景噪音,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我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尘土味。这种沉浸式的写作手法,让阅读从一种智力活动,变成了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我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场景,听到人物的呼吸声,这种代入感,是很多知名大制作影视剧都难以达到的境界。
评分我通常对这种篇幅较大的作品会有些畏惧,总担心后劲不足或者结构松散,但这一套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想。它的结构之精巧,简直像是一座设计精密的建筑,每一部分都承载着重要的功能,彼此之间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到令人拍案叫绝。你以为是旁枝末节的描写,到最后都会成为推动主线剧情的关键线索。这种伏笔的设置,高明之处在于它不生硬,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流动的肌理之中,读者的每一次“啊哈”的顿悟,都是对作者高超布局能力的赞叹。而且,它在保持宏大叙事的同时,对小人物的命运关注也丝毫不减,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也有着自己的完整生命弧线和深刻的挣扎,这让整个世界观显得无比真实和立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漫长而充实的精神旅程,每一个章节的结束都让我充满期待地想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它的封面和装帧吸引的,但真正让我留下来的,是其中探讨的那些议题的深度。这本书涉及了太多关于时代变迁、社会思潮碰撞的深刻命题,它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或进行道德审判,而是将复杂的灰色地带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权衡、去思考。那种面对历史洪流中个体无力感和抗争精神的描绘,极其打动人。我时常会思考,如果是我处在那个情境下,我会做出何种选择?书中的人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妥协、他们的光辉时刻,都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真实感。它迫使你跳出自己固有的认知框架,去理解那些与你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这种思想上的激发和拓展,远超出了我阅读一般小说的预期,更像是在上一次高强度的哲学研讨课。
评分这套书真是令人沉醉,翻开第一页,仿佛就被一股强大的叙事力量拉进了另一个时空。作者对细节的把控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无论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描摹,还是对宏大历史场景的磅礴勾勒,都展现出非凡的功力。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不急不躁,却字字珠玑,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书中的角色同呼吸、共命运。读到某个关键转折点时,那种情感的冲击力是如此真实,让我不得不合上书本,静静地回味许久。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引导你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关于选择、关于代价、关于人性的复杂幽微。那种文字的质感,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每一个词语的堆砌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仿佛在舌尖上跳跃,留下了悠长的回味。我敢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力,足以让很多当代文学作品汗颜。那种沉淀下来的厚重感,是需要时间和阅历才能沉淀出来的。
评分刚收到,还没开始阅读
评分不错,这套有外箱,所以没被挤压,很有收藏价值
评分帮别人买的、不知道怎么样、做活动性比价还是很高的
评分不错,这套有外箱,所以没被挤压,很有收藏价值
评分还没买呢
评分翻了翻觉得涨知识 历史总是在进步中
评分权威著作,一直想买,赶上优惠,真好
评分不错,这套有外箱,所以没被挤压,很有收藏价值
评分价格便宜,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