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圍繞“康德與中國哲學”、“中國哲學智慧”、“中國哲學的教與學”三個主題,組織瞭三十多篇文章,每篇都有獨特的視角和獨到的見解。
內容簡介
國際中國哲學精譯係列為成中英先生主編的英文《中國哲學季刊》的中文版。《中國哲學季刊》創刊三十多年來,作為西方漢學傢研究、交流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平颱,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成中英先生著意將該刊引介到中國,同時也是將一些新的立場、視角、方法、進路等介紹給中國學者。本輯圍繞“康德與中國哲學”、“中國哲學智慧”、“中國哲學的教與學”三個主題,組織瞭三十多篇文章,每篇都有獨特的視角和獨到的見解。對中國學人瞭解西方人的思路與觀點,啓發中國學人深入研究中國哲學文化的新領域具有重要藉鑒意義。
目錄
本輯論文導讀
第一編 康德與儒傢哲學
康德和儒學的理論聯係:序言
萊布尼茲肯定的中國觀
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從萊布尼茲到康德
絕對否定:康德對中國哲學的批判
從孔子到康德:信息的傳承如何可能
西方第一位實用主義者——伊曼努爾·康德
康德與孔子美學比較初探
康德的物質動力學和物質的場域觀
牟宗三對康德哲學的轉化
中國接受康德的諸方麵
從《易經》的觀點看世界體係與民主
論牟宗三對海德格爾的康德詮釋的質疑
作為生命之道的懷疑論:塞剋斯都·恩庇裏柯與莊子
形式與內容:古希臘和中國禮儀中樂與舞的角色
第二編 中國哲學智慧
序什麼是智慧?
導言智慧的比較研究
《易經》哲學:對作為生活智慧的太極和道的洞察
“義”:孔子《論語》中的實踐智慧
下學而上達:關於智慧的一個儒傢論說
《莊子》中的哲學與哲學論辯:應對多元化
何謂解脫之相?——從符號學的角度來認識中觀哲學的“智慧”觀
陽明良知說辯難
我們能獲得智慧嗎?——濕婆哲學裏的不二論
“智慧即愚拙”:對一個保羅悖論的比較文化反思
伊斯蘭教中的智慧之領納與獲取
第三編 中國哲學的教與學
序中國哲學的教與學
認識自我與認識“他者”:《易經》認識和探索的價值
道德主體與世界的整體性:理學對“俗學”的批判
多聞無功論:《楞嚴經》中佛教的知與學
《論語》“好學”之探
有教無類?——對人道主義教育理想的道傢式批判
莊子、苟子及教育的悖論性質
關係性自我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方麵的含義
全球與宇宙語境中的儒傢為道德而教育的模式
精彩書摘
這種差異性,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康德在他對認識客體的認識論反思的文章中堅持認為沒有對物自體的理智直觀,這是正確的。但是儒傢堅持認為我們生活的目的是尋找對終極目的的理解,也就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也是正確的。在這裏,就像性和理那樣,命正好是物自體,這一點在宋明新儒學的龐大體係中得到瞭進一步的詳盡說明。
在此,挑戰性的問題是:“窮”和“盡”和“至”是否能大緻被解釋為一種理智直觀。牟宗三通過熱忱的努力來反駁康德以錶明:儒傢有關於物自體的理智直觀,因此儒學把人放到在西方神學和形而上學傳統中上帝的這個位置上。這是因為牟宗三把人的心靈設想為好比上帝似的無限心靈。但這是一個在錯誤框架中的誤解。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並沒有一個上帝所擁有的那種假想的無限心靈,但是我們的物理界限並不能阻擋我們擁有關於實體的持續的自我超越的經驗,這種經驗並不受有限心靈的限製。心靈確實有關於無限的視野,並且能不受限製地把它用於從事自我超越的創造性過程。這是一種不同的設想人類心靈的方式,這種方式錶明在人類起源、人類意嚮性和人類行為上有限性和無限創造性的統一,這需要一種新的本體論和本體解釋學的思考框架。
從本體詮釋學來說,我們把它說成是一種框架的轉換和重新解釋的宇宙本體論範例更恰當。但是牟宗三確實有這種解釋學的或本體詮釋學的意識,並且做齣瞭注定是要引發不必要的但卻是很熱烈的爭論的論斷,這種爭論遣責它誤解瞭被海德格爾和其他西方形而上學傢所經驗的人的形象——一個有限的存在者——並與其相矛盾。根據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對作為物自體的終極的概念不必是某種直觀經驗,而是基於對被我稱為超融的反思的結果。我們也許還可以看到,一個人能發展和體現一種觀念和感覺的自我包容感,這將會證明我們對價值的信仰並且引導我們的行為。如果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看待理智直觀,那麼,我們也許看到我們能製作和擁有理智直觀,它不需要客體的概念化而隻是需要態度和心理的形式,它能在一個創造性變化和精神的發展的開放世界中豐富個人。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沒有那種必須指嚮超驗客體的理智直觀,即使我們可以避免概念公式上的矛盾,或者把它和關於實體的科學知識聯係起來。這是兩種需要分開討論的論題,但是,可以被認為與人類存在——作為在發展中的動態的整體經驗——的序列聯係在一起。
前言/序言
1973年3月,我創辦的英文《中國哲學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簡稱JCP或JOCP)第一期在歐洲的荷蘭正式齣版瞭。這是我經過兩年的籌劃齣版的一份正式學術刊物,目的在於推動中國哲學在國際上的發展。這是我倡導的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思想的一個根本性實現。我從1964年起在美國的夏威夷大學哲學係任教,同時負責發展當代西方分析哲學與傳統中國哲學。那時,西方哲學學者對中國哲學完全沒有概念,甚至否認有中國哲學。美國重點大學把中國人的思想研究歸到曆史課程或亞洲研究課程,歐洲則放在漢學研究所。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粗糙而錯誤的見解,是對中國人探索宇宙本體、生命真實與道德價值傳統的一種漠視與輕衊。我理解的“哲學”正是對宇宙本體存在、人類生命真實以及審美與道德價值的體認與反思,它通過理論化的語言,係統化或非係統化地陳述齣來或提示齣來。希臘文“哲學”一詞已有瞭這個含義。蘇格拉底將對此等問題的考察活動定名為“愛智之學”(philosophia),並未排除前蘇格拉底(Pre-Socratic)哲學傢的各種有關真實與生命或道德的思考。此後,哲學在歐洲的發展經曆瞭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形成的理論更是包羅萬象,但卻萬變離不開有關形上本體存有、終極真實、知識真理、倫理行為、價值意識、人生目的等核心問題的關懷與討論。顯然,這些論題也都齣現在中國從古到今的議論文章與對話記錄之中。
康德與中國哲學智慧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康德與中國哲學智慧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