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

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知寒 著
圖書標籤:
  • 墨子
  • 先秦諸子
  • 齊魯文化
  • 思想史
  • 哲學史
  • 中國哲學
  • 古代文獻
  • 學術史
  • 文化史
  • 百傢爭鳴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山東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9047616
版次:1
商品編碼:1048173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4-01
頁數:36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介紹
墨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傢、科學傢,墨傢學派創始人。他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其學說與儒傢並稱“顯學”。此外,他在自然科學如數學、力學、幾何學、光學以及工藝學等方麵,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後人稱為“科聖”。《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全麵真實地記述墨子的生平、著作及其影響,設傢世與生平,著作,墨子哲學和人文思想,自然科學知識及其實用工藝成就,墨學流傳、研究和影響,遺存、紀念物諸篇。

目錄

總序
編纂說明
概述
第一篇 傢世與生平
第一章 傢世
第二章 生平
第一節 為學
第二節 修身
第三節 創立墨傢學派
第四節 遊說列國
第五節 弟子傳略
附一:墨子年錶
附二:墨傢弟子和傳授統係錶
附三:墨子生卒年問題
附四:墨子裏籍應在今之滕州

第二篇 著作
第一章 《墨子》的篇目分類、撰者與撰寫年代
第二章 《墨子》重要版本流傳

第三篇 哲學思想和人文思想
第一章 哲學思想
第一節 宇宙觀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辯證的方法論
第四節 倫理思想
第五節 天鬼觀
第六節 邏輯思想
第二章 政治 經濟軍事
第一節 政治學說
第二節 經濟思想
第三節 戰爭觀和軍事防禦思想
第三章 曆史 文學 教育
第一節 社會曆史觀
第二節 文學成就
第三節 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

第四篇 自然科學知識及實用工藝成就
第一章 自然科學知識
第一節 數學知識
第二節 力學、物理學知識
第三節 幾何光學知識
第二章 實用工藝成就
第一節 生産工具的改進
第二節 防禦武器的發明
第三節 防禦工事的建構

第五篇 墨學流傳、研究和影響
第一章 墨子學說的興盛與衰落
第一節 言盈天下的“顯學”
第二節 三墨分道與墨俠的興起
第三節 墨學的衰落及其原因
第二章 墨學流傳和墨學研究
第一節 古代墨學研究
第二節 近代墨學的復興和研究
第三節 現代墨學研究(1919年—1949年)
第四節 20世紀下半葉的墨學研究(1949年—2008年)
第五節 颱灣地區的墨學研究
第六節 國外《墨子》流傳和墨學研究
附:20世紀中國墨學重要學術著作

第六篇 遺存 紀念物
第一章 遺跡遺存
第一節 遺跡
第二節 遺存
第二章 墨子國際研究中心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墨子》石刻
第三節 中外名人書法碑廊
第四節 墨子聖跡堂
第五節 墨子科技堂
第六節 墨子研究展室
第七節 墨子講學石雕像
第三章 現代紀念物
第一節 墨子塑像
第二節 墨子故裏紀念館
第三節 墨子故裏森林公園
第四節 墨子硯
編後記

前言/序言

  
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 一、 墨子其人:時代洪流中的孤獨守望者 墨子,原名墨翟,生於春鞦末期至戰國初期,與孔子、老子、孟子等聖賢並稱為“先秦諸子”。然而,與那些被後世尊崇為“至聖”、“亞聖”的儒傢先哲不同,墨子在中國思想史上卻是一位顯得格外“異類”的存在。他的思想體係,既汲取瞭那個時代普遍的憂患意識,又以一種近乎“激進”的姿態,對當時的主流價值觀提齣瞭深刻的批判與顛覆。 墨子的生平,如同他所倡導的“兼愛”思想一樣,濛著一層樸素而堅韌的麵紗。史料對他記載不多,但零星的片斷足以勾勒齣一個不畏強權、心懷蒼生的形象。他曾是一名技藝精湛的工匠,這使得他對物質生産、實用技藝有著深刻的理解,也為他“兼愛”的實踐哲學奠定瞭物質基礎。他曾做過宋國的大夫,在那個戰亂頻仍的時代,他積極斡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阻止瞭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展現瞭他“非攻”的軍事纔能和人道主義精神。 與儒傢強調“親親”、“等級”的倫理觀不同,墨子提齣的“兼愛”,主張“愛人若己”,將愛推及所有人,不分親疏、貴賤、族群。這種超越血緣和身份的泛愛思想,在當時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的亂世中,無疑是一種石破天驚的呐喊。他的“非攻”主張,更是直接挑戰瞭當時各國統治者擴張領土、連年徵伐的慣例,呼喚和平,反思戰爭的殘酷。 墨子的思想,與其說是對現有秩序的溫和改良,不如說是一種激烈的重塑。他無情地批判瞭儒傢的“仁”、“義”,認為其“仁”隻是“愛人”,而“兼愛”纔是真正的博愛;認為其“義”不過是“利”,而“非攻”、“兼愛”纔能帶來真正的“興天下之利”。這種鋒芒畢露的批判,使得他在學術界顯得格外突齣,也為他贏得瞭“墨傢”這一獨立的思想流派。 二、 墨傢學說:理性與實踐的交響麯 墨傢學說,如同一麯嚴謹而充滿活力的交響麯,由多個核心樂章組成,共同奏響著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其思想體係的嚴密性、邏輯性和實踐性,在先秦諸子中獨樹一幟。 1. 兼愛:超越功利的愛之升華 “兼愛”是墨傢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最富爭議的部分。墨子認為,之所以有紛爭、有戰亂,根源在於人們隻愛親近的人,而忽視疏遠的人。這種“彆愛”導緻瞭不公平,進而引發仇恨與衝突。因此,墨子提齣“兼愛”,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傢,若視其傢;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種將他人視為與自己同等重要,將他人之國、之傢、之人,如同看待自己的國、傢、人一樣去關懷,是一種徹底的無私和博愛。 “兼愛”並非空洞的道德說教,墨子更強調其實踐性。他認為,“兼愛”的目的是“為天下興利,除其害”。這種功利性的辯護,使得“兼愛”並非是一種不計迴報的犧牲,而是為瞭實現更大的集體利益。當所有人都能相互關愛,就沒有戰爭,沒有掠奪,生産力得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這是一種基於理性計算的愛,一種旨在構建更美好社會的實用主義愛。 2. 非攻:止息戰禍的理性呐喊 “非攻”是墨子思想的另一大亮點,也是其“兼愛”思想的直接體現。“非攻”並非“不戰”,而是反對“侵略性戰爭”,反對“不正義的戰爭”。墨子對戰爭的殘酷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深入研究瞭戰爭的起因、發展以及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他運用邏輯和事實,揭露瞭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擴張領土、攫取利益,而這些利益的代價卻是無數生命的犧牲和傢園的毀滅。 墨子不僅口頭反對戰爭,更身體力行。他組織瞭一批精通防禦工事、善於運用器械的墨者,奔赴各地,幫助被侵略的國傢進行防禦。他們以精湛的技藝和頑強的毅力,多次成功抵擋瞭強大的侵略者,成為當時戰亂年代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體現瞭墨子非凡的勇氣和責任感。 3. 尚賢:打破門閥的社會公平 “尚賢”是墨子提齣的另一項重要主張,其核心在於打破世襲的特權,唯纔是舉。在等級森嚴的貴族社會,“賢”往往被局限於特定的傢族和階層。墨子認為,一個國傢是否強大,人民是否幸福,關鍵在於能否任用有纔能的人,不論其齣身貴賤。 他倡導“官無常貴,民無常賤”,強調“官之所貴,在得人;任官之所憂,在失人”。這意味著,官員的地位取決於其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其血統。隻有將有纔能的人提拔到閤適的位置,纔能使國傢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這種主張,在當時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是對當時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有力挑戰。 4. 節用、節葬:反對奢侈浪費的理性主義 墨子深惡痛絕奢侈浪費,他認為這是導緻貧富差距、民生凋敝的重要原因。因此,他提齣瞭“節用”的主張,反對無謂的享樂和奢靡的消費。他批評當時的貴族追求華麗的服飾、精美的飲食,以及耗費民力的土木工程。他認為,這些都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與其讓少數人奢侈,不如讓大多數人溫飽。 與此相對,墨子也反對儒傢所倡導的繁瑣而奢侈的喪葬禮儀。他認為,厚葬久喪不僅耗費人力物力,而且會影響生者的生産和生活。他提倡簡樸的喪葬,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改善民生,發展生産。這種務實、理性的態度,與當時注重形式、追求排場的風氣形成瞭鮮明對比。 5. 顯名:公正評判的道德監督 “顯名”是指墨子提齣的,要讓君主和官員的功過是非得到公開的審視和評判。他認為,一個公正的社會,必須有公開的錶彰和批評機製。 首先,對於有功績的賢者,要“顯之”,使其名揚四海,得到應有的尊敬和奬勵,以激勵更多的人效仿。其次,對於有過錯的愚者,要“明之”,使其醜行暴露,受到應有的懲戒,以警示後人。這種“顯名”的思想,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監督機製,旨在約束權力,防止腐敗,維護社會公正。通過公開的評價,可以促使君主和官員更加謹慎地行事,更加關注民生,從而實現“天下之理”。 三、 墨傢思想的遺産:被遺忘的火種與不朽的迴響 墨傢思想,在先秦時期曾一度與儒傢並駕齊驅,形成“非儒即墨”的格局。墨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墨傢學派也以其嚴謹的組織和強大的實踐能力,在當時的社會舞颱上扮演瞭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曆史的演進,墨傢逐漸走嚮式微,甚至一度被認為是“遊說之徒”,其思想也鮮少被提及。 是什麼導緻瞭墨傢思想的衰落?或許是其過於激進的“兼愛”與“尚賢”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難以實現;或許是其嚴謹的邏輯推理和實證精神,在崇尚玄學的時代顯得不閤時宜;又或許是其反抗權威、挑戰傳統的姿態,觸動瞭當權者的利益。 盡管如此,墨傢思想並非就此消亡。它的火種,如同暗夜中的星光,在曆史的長河中閃爍。其“兼愛”思想,與現代社會倡導的普世價值有著深刻的共鳴;其“非攻”精神,至今仍是人類和平事業的重要思想資源;其“尚賢”的理念,是現代社會人纔選拔的重要原則。 《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試圖重新挖掘和梳理墨子及其學派的智慧。它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種思想的緻敬。通過對墨子生平、思想體係的深入解讀,旨在展現這位孤獨守望者,如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用理性和實踐,點燃瞭一盞追求公正、和平與博愛的燈火。這盞燈火,或許曾被風雨吹熄,但其蘊含的智慧與力量,從未真正消失,一直在等待著被重新發現,被重新點燃,為我們當下的時代,帶來新的啓示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古典雅緻的,讓人捧在手裏就有一種莊重感。內容上,作者在講述墨傢學派的興衰時,運用瞭大量的史料佐證,這使得整個敘述脈絡清晰、論證有力。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墨傢在漢代以後逐漸沉寂,以及後世學者如何重新發掘和評價墨傢學說的部分。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讀者能更全麵地理解一個思想流派的命運。書中的語言風格介於學術研究和大眾普及之間,既有足夠的深度供專業人士參考,又不至於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每當讀到關鍵的理論闡述時,作者都會巧妙地穿插一些古代的逸聞趣事,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是:厚重而不失靈動。作者在描述墨傢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境遇時,筆觸細膩,充滿瞭對先賢的敬意。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墨傢技術人員群體的那種集體主義精神所打動,他們為瞭共同的目標,甘願奉獻與犧牲,這種精神力量是極其強大的。書中對墨傢“節用”、“節葬”等經濟思想的分析,也緊密聯係到瞭當時的社會生産力水平,體現瞭極強的曆史唯物主義視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墨傢不再是教科書上寥寥數語的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理論、有實踐、有遺憾的龐大思想體係,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先秦諸子百傢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貴讀物。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讓人昏昏欲睡。作者在處理墨傢與儒傢之間的爭論時,錶現齣瞭極高的客觀性,沒有明顯的偏袒,而是公平地展示瞭雙方觀點的碰撞與張力。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墨傢邏輯學(墨辯)的梳理,處理得非常巧妙,將復雜的名實之辨用現代的邏輯框架進行瞭類比解釋,讓這個看似“冷門”的部分也變得引人入勝。這使得讀者不僅能理解墨子的核心倫理觀,還能領略到墨傢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的獨特貢獻。整體閱讀下來,感覺腦子被清洗瞭一遍,對古代哲學有瞭更立體的感知。

評分

這部《齊魯諸子名傢誌:墨子誌》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思想探險。作者在梳理墨傢思想源流時,那種嚴謹的考據和旁徵博引,著實讓人佩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現代性解讀。它不是簡單地復述古代的教條,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倫理基礎和實踐路徑。書中對墨傢在戰國時期技術實踐的描述,也令人耳目一新,原來墨傢不僅是哲學傢,更是那個時代的“工程師”。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讓原本略顯晦澀的古代哲學變得生動起來。讀完之後,我深刻感受到墨傢思想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啓示意義,尤其是在倡導和平與互助的今天,墨子的智慧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毋庸置疑,但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更看重它帶來的啓發性。作者對墨傢“尚賢”、“尚同”的政治理想的剖析,讓我對古代的治理哲學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對墨傢內部組織結構——“墨傢巨子”的權威性與傳承機製的探討,簡直可以作為現代組織管理學的經典案例來研究。它揭示瞭一種基於共同信仰和嚴格紀律的鬆散但高效的組織形態。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保存和闡釋瞭墨子的思想,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思考的視角,引導我們審視當下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權力結構與價值取嚮,引發瞭許多深層次的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