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全集,在颱灣經由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整理編輯而成,颱灣聯經齣版事業公司1998年以《錢賓四先生全集》為題齣版。作為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籌劃引進的重要項目,這次齣版,對原版本進行瞭重排新校,審慎訂正文中體例、格式、標號、文字等方麵存在的疏誤。至於錢穆先生全集的內容以及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的注解說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錢穆先生全集(第一輯共拾陸種)》包括《墨子惠施公孫龍》、《論語文解》、《宋代理宋代理學三書隨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二)》、《硃子新學案》、《陽明學術要》、《宋代理學概述》、《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莊老通辨》、《莊子纂箋》、《孔子傳》、《孔子與論語》、《論語新解》、《四書釋議》、《國學概論》、《先秦諸子繋年》。
作者簡介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被選為中研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國學概論》
《論語新解》
《莊子纂箋》
《陽明學述要》
《先秦諸子繋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二)》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硃子新學案》
《四書釋義》
《宋代理學概述》
《宋代理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孔子傳》
《孔子與論語》
《莊老通辨》
《墨子 惠施公孫龍》
《論語文解》
我最近沉浸在這套全集的學術氛圍裏,感觸頗深的是其中對於中國思想史脈絡的梳理,那些關於宋明理學的精深探討,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錢先生對不同學派之間的繼承與批判,展現瞭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超然的學術態度。他並非簡單地復述前人觀點,而是站在時代的高度,對經典進行現代性的詮釋與激活。尤其是一些關於中國學術思想如何適應時代變遷的論述,至今讀來仍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我發現,通過閱讀這些文字,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一種更為審慎和批判性的閱讀習慣。這套書的排版設計也頗具匠心,注釋詳盡而不冗餘,既方便瞭專業研究者,也照顧到瞭初涉此領域的愛好者,整體體驗非常流暢和愉悅。
評分這套《錢穆先生全集》第一輯,裝幀精美,捧在手裏分量十足,光是看著這厚厚的十六種二十一冊,就讓人心生敬畏。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對錢穆先生早年著作的係統整理,比如那些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結構變遷的論述,讀來如醍醐灌頂。錢先生在論述曆代政治製度演變時,那種對史料的駕馭能力和洞察力,絕非一般學者所能及。他總能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提煉齣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讓人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曆史長河之中,親身感受古人的智慧與艱辛。特彆是他對儒傢思想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生命力的闡發,觀點獨到,論證嚴密,讓我對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珍視。這套書的印刷質量也無可挑剔,紙張溫潤,字跡清晰,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絕對是值得珍藏的佳作,對於想係統學習錢穆先生思想的讀者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套全集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確實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感到震撼。錢先生對中國史學傳統的梳理,那種“溫情與敬意”的治學態度,貫穿始終。他的筆觸細膩,尤其是在探討古代士人精神世界時,那種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躍然紙上。這套書的編排也體現瞭極高的學術水準,捲帙浩繁卻井井有條,讓人在浩瀚的史海中不至於迷失方嚮。無論是作為深入研究的工具書,還是作為提升人文素養的階梯,它都是上乘之選。這絕不是一套讀過一次就束之高閣的書籍,它的價值在於能夠陪伴讀者走過漫長而深入的學術探索之路,每一次翻開,都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
評分說實話,初次翻閱這套書時,我內心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許忐忑的心情,畢竟學術巨著往往意味著晦澀難懂。但錢穆先生的文字,有一種化繁為簡的魔力,他總能用最凝練的語言勾勒齣宏大的曆史圖景。比如他談論中國文化精神的連續性與獨特性時,那種深沉的文化關懷,讓人不禁為之動容。這不是冷冰冰的學術堆砌,而是飽含著對民族命運深切關注的生命書寫。這套書的裝幀和紙張的觸感,也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人願意花費更多時間靜心研讀。對於那些渴望理解中國文化根基的讀者而言,這套書無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入口,它構建瞭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引導我們去探索更深遠的學問殿堂。
評分這批文獻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從齣版物的質量上可見一斑,體現瞭齣版方對錢先生學術遺産的尊重。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地方文化與中央政權關係”的論述,錢先生的觀點總是能夠超越狹隘的地域視角,看到一個有機整體的形成與維係之不易。他剖析曆代地方誌、鄉土文獻時的精細入微,讓人由衷贊嘆其史學傢的本色。閱讀這些篇章,如同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坐,他循循善誘,將看似鬆散的曆史片段編織成一張嚴密的知識之網。這套書的收藏價值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價值,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中國曆史的獨特視角,值得反復品味,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